荸荠,一种生长在泥土里表皮黑黑的果实,不起眼,味道也远比不上苹果、桔子之类,但是它却长时间占据着我的记忆,是我小时候最想吃而又难得吃到的东西。
那时农村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妈妈每天要在生产队劳动,挣得一点工分换取粮食来养活一家人的。有一次,生产队里挖荸荠,妈妈和队里的一群妇女在田里弯腰劳作,我和另外两个孩子蹲在田埂上玩耍。看着田里大人们挖出来的圆鼓鼓的荸荠,我们几个饥饿的孩子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但是我们只能看着,一个也吃不到,因为那是生产队的公共财物。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嘴馋了,哪个不心疼呢?于是别的妈妈们会在队长和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扔两个荸荠到岸上来(反正不是扔给自己家的孩子,即使被发现了也好解释),我们几个悄悄地捡起来去洗洗吃了。妈妈们相互配合的眼神和我们不言而喻的默契配合,到现在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从那时起,荸荠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情结。我的记忆里,我家从来没有种过荸荠,偶尔在田野里看到别人家的果田,我总免不了要畅想一番。荸荠的叶(我不确定是否叫叶,暂且这么叫吧)是长长的管型的,有点类似于葱,不过比葱长很多,等到冬天这些叶子全枯萎了的时候,就可以挖荸荠了,一锹一锹地铲下去,在一堆一堆的泥巴里,就隐藏着无数好吃的荸荠。那时候看着别人家挖荸荠,我总是很羡慕。不过这时已经不那么馋了,因为分田到户后,生活逐渐好一些了,不像小时候总是那么饥饿了。
这时对于我们来说,最有趣最盼望的事是去踩荸荠。就是人家把果田挖过以后,大多数荸荠都被收起来了,可是毕竟是烂泥,里面总还有一些遗漏的没有挖出来。我们就光着个脚丫去那烂泥田里踩,一旦感觉到脚或者腿被什么硬硬的东西硌着,就赶紧伸手拿出来看看,十有八九就是那漏网之鱼的荸荠,当然也有时候,满怀着期望地伸下手去,拿上来的却是一个小石子,气愤地把它丢老远,再接着踩,满怀着期望地接着踩。
每次我们都是好几个人一道去,大家在烂泥里踩来踩去,其实也不是为了吃荸荠,就是为了享受着那份自然的快乐。每个人都把裤腿绾得高高的,裤腿在踩的过程中总是不争气地往下滑,于是就一只手提着裤腿。另一只手因为要不断伸到烂泥里摸荸荠,所以从小臂以下都糊着黑黑的泥巴,好像每个人都长了一只黑手。踩着踩着就开始互相捣乱,稍不留神,就会有只黑手在你的脸上、头上摸一把,直到个个都成了大花猫。等到大家从田里出来的时候,荸荠是没踩几个,人却成了泥人儿,不用说,回家自然是要挨一顿骂的。
类似踩荸荠这样好玩的事,还有捡花生,捡红薯,也都是去别人挖过的地里捡那“漏网之鱼”。花生一般因为没拔出来,留在地里的很快就会发芽,所以经常挖出来的花生芽,而红薯则因为个头大,一般遗漏的很少,即使我们偶有发现,也都是很小很小的。
做这些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再挨饿了,不过那个时候田野是我们游戏的天堂,成天游荡在里面,总得找点事情做做,于是我们踩荸荠、捡花生、捡红薯,如今这些东西街上随便都能买到,再也不是稀罕物。不过对于我来说,记住它们从来不是因为味道,而是因为是它们把童年的快乐深深地刻在了来时的路上,成了我生命中闪闪的星星,在记忆的深处散发着温情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