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读书古代文化
史记(三十五)萧相国世家

史记(三十五)萧相国世家

作者: JasonHistoria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2:41 被阅读20次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杀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的第五年,刘邦准备对功臣们论功行赏,很多功臣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很久都没有一个头绪,不过在这件事上刘邦很有主见,他把第一功臣的殊荣给了萧何。

萧何

萧何即是功臣中为数不多的没有主动邀功的人之一。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一直就是个搞后勤工作的,并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线,自己有多少封地,被封什么官员,都是刘邦的事情,和自己争与不争没有什么关系。从这点见识上看,萧何就比很多那些整天在刘邦面前喋喋不休的人高明的多。

萧何知道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自己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关键在于刘邦,在于刘邦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这是挣不来抢不到的,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刘邦对待自己人的手段从他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了。

萧何在所有侯爵中得到的封邑最多,文官们大多没有意见,因为他们清楚这是刘邦的选择,不是能争得到和改变的。但是刘邦身边的武将们却大多不懂得这个道理,这些大老粗们就开始抱怨满口牢骚,并说我们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是和陛下您一起平定天下的,身上受了不知道多少伤,我们的功劳为什么没有萧何一个在后方舞文弄墨,做后勤保障工作的人功劳大呢?这是不公平的。

刘邦知道这些武夫是比较简单直接的,不过也是让自己很放心的,这些大老粗很好对付,用道理说通就好了。于是他说到,你们知道猎人狩猎吧?猎狗之所以能捕获猎物,是因为有人的指挥,你们就是猎狗,而萧何就是指挥的猎人,况且你们都是自己跟随我平定天下,而萧何是把整个家族的人都带来辅佐我,你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萧何发现和举荐给我的,你们的功劳怎么能和萧何相比呢?

列侯加爵分封完毕,现在是需要把侯爵们定个顺序的时候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建议把平阳侯曹参放在第一位,原因是曹参为了刘邦,身受各种刀剑之伤有七十多出,很多时候还是为了救出刘邦的性命,因此大家众口一词、一致认为应该把曹参放在第一位。

其实在刘邦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但是大家都说曹参,自己不太好犯众怒,他很希望能有个人站出来,把自己想说又不能说的话说出来。要说这个世上还是有很多聪明人的,提到聪明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良,但是这次没有轮到张良登场,替刘邦解围的是关内侯鄂君。

鄂君站出来说大臣们都错了,他们只是看到了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没有看到战略层面。曹参的作用是冲在第一线、冲锋在前,起到了表率的带头作用,功劳再大不过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萧何则不同,正是由于他的合理调度和安排,才能保证兵源和粮草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保障了战事的布局和进攻,这是我们能够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不是曹参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这样说吧,曹参的是一时之功,萧何的是万世之功,他们两个之间是不能比的。大臣们看不到,正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视野远远不及您(刘邦)的缘故(还不忘吹捧老大)。

刘邦听了很是受用,鄂君的话一下子说到了刘邦的心坎上,于是最终封爵排序把萧何排在了第一,曹参排在了第二。鄂君也被刘邦论功封赏了,因为他不仅帮助刘邦解决了心里的问题,还顺带着把刘邦大大的恭维了一番,两全其美。

汉十一年陈豨反,刘邦自己亲自征伐,在没有平定之前就听到了韩信被诛杀的消息,理由是韩信和陈豨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搞颠覆活动。下手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老婆吕雉,一个就是丞相萧何,萧何是出主意的,吕雉是执行的人。就这样,汉初三将中最牛的韩信被收拾了,消除了刘邦最大的隐患。

刘邦于是进一步加封萧何为相国,并封给他五千户,还派了五百人的私人卫队给萧何使用。萧何的门客和大臣们都来道贺,只有门客召平和大家不一样,他说到您大祸临头了,天子给您安排卫队可不是信任你,现在他在外面征讨,您在长安留守,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和韩信一样也造反,因此才会派卫队对你进行监视,这证明天子对您已经产生了怀疑,并不像以前那样信任您了啊!

萧何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到刘邦的用意,于是拒绝了刘邦的赏赐,并把自己的家财都拿出来用于支援前线的部队作战,刘邦这才暂时打消了收拾萧何的想法。

汉十二年英布造反,刘邦又亲自出征,不是他不想派其他人去,是其他人去了都不顶用,英布作为汉初三将之一,其他人根本就对付不了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这个时候,刘邦每隔几天就派人到长安问询萧何的情况,使者都说萧何在长安组织粮草和后勤保障,安排妥当,深得民心,同时筹措资金支持前方军队作战。召平听闻后大哭,对萧何说大祸临头了,您要被灭族了,您到了关中十几年深得民心,天子是怕您造反危及他的统治。我看您还是不要对百姓太好,多购置私田,搞点贪污活动让百姓对您有所怨言,这样对您比较有利。萧何从其计,果然刘邦又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不过后来刘邦还是找了个借口把萧何关了起来,要不是召平要萧何装可怜打动刘邦,萧何就被刘邦干掉了。刘邦看到蓬头垢面两鬓斑白的萧何,实在下不去手,最后就把萧何释放了,萧何才躲过了杀身之祸。

可以说萧何的退隐,为他的生命赢得了保障,否则他就可能像其他那些老大粗一样,被刘邦为了新朝代斩杀。

相关文章

  • 史记(三十五)萧相国世家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杀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的第五年,刘邦准备对功臣们论功行赏,很多功臣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很久都没有一...

  • 读《史记 萧相国世家》

    作为大汉开国元勋,萧何仕途的起点是秦朝泗水郡沛县县衙,文笔不错且熟悉秦朝律令,专业能力受到上级赏识,人情世故极...

  • 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8

    今天学习的是《史记》世家序言的《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卷、《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卷、《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卷。 这...

  • 第六课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第六课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萧相国世家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

  • 读《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感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经14年撰写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萧相国世家

    《史记·萧相国世家》说的是萧何伴随汉高祖左右,为其效犬马之劳终其一生的故事。其中写到汉高祖为群臣排位次的细节,现在...

  • 萧相国世家

    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他通晓法律,无人能比,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在《高祖本纪》中也有萧何的相关记载。 汉高祖刘...

  • 《<史记>研读》205:萧相国世家(二)

    萧相国世家(二) 公元前196年,陈豨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到达邯郸。在平叛还没有结束时,有传言说淮阴侯韩信...

  • 读后感—《史记》萧相国世家

    萧何的故事已经读的烂掉了,汉初三杰名传千古。 原来读的时候不觉得怎样,不过在后方送送补给,给刘邦补充兵源,哪里有跟...

  • 《<史记>研读》204:萧相国世家(一)

    萧相国世家(一) 相国萧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沛县丰邑人。他通晓法律文书,在县中无人能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三十五)萧相国世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s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