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Q三月Q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23:15 被阅读0次

傅首尔说:“人到中年明白了负面情绪一定要隐藏,哪怕在外面再苦再累,哪怕承受再多暴击再大的压力,也要在路上擦干眼泪,笑着推开家门…”而我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生出这种想法,从六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开始就学会了隐藏负面情绪,从未说过真正伤人的话却总是被伤的灵魂碎成渣。

笑魇如花

二十几年的隐藏足以成就一个忧郁的人,我自认为是个深度忧郁的人,可是失败的是别人不这么认为。别人对我最多的评价是:你看起来总是无忧无虑,她总是在没心没肺的笑,你看上去积极阳光…甚至连我爸也说我是个特别自信的人。看吧了解我的人真的很少,人真的很肤浅。

笑也会成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的人从很早就戴上了面具,久而久之面具就长到了脸上,想摘也摘不掉。有时候难过的要死可是对面过来熟人立马换上了笑容,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我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可面具早已是融入我的骨血。

A与-A代表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一个人真正的性格可能与他表现出来的完全相反,盲目自信的背后是深入骨髓的自卑,有光的地方一定会有阴影。一个明明不开心的人却总会给人开心的感觉真的是一件让人非常不开心的事。相比一个开心的人我更想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幽默的人可以不用假装开心就能带给别人快乐,而一个假装开心的人即使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是万分难过的。

隐藏负面情绪让我生病,不仅是心理生病了,身体也被疾病裹挟。慢慢地有些东西太满了就容易藏不住,当它们喷涌而出的时候就如同洪水,如同歇斯底里的呐喊,霎那间似乎有排山倒海毁天灭地的力量…而在最后一瞬间,理智又一次胜利了,而自己就像一个气球被憋到头痛胃痛。

那为什么要藏起来,我问自己,为什么呢,我愤怒!我的坏情绪从来不被接受不被允许没有出口,从来没有人真正接纳完整的我,我也没有,所以我是割裂的,“好的”一半在别人眼里,“坏的”一半在自己心里……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负面情绪也没有错,所有的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只是人们太缺乏心理学的知识,人们很难找到负面情绪的出口,没法化解便只能隐藏。

当我终于承认这一切,我开始看到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开始展现消极的自己,我好像活过来了。我的两个自己面对面慢慢地开始和平对话,也许不久的将来两个自己会达成和解。接纳完整的自己才会有新的开始!

写些字段的时候没有没有想象中的波澜,只觉的轻松,有些东西只有从心里释放出来才会有新的东西走进心里…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nc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