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 - 和光同尘

作者: 承渡5000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09:43 被阅读14次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读

大道无形却又实质性存在且发挥着巨大作用,或许从没有天帝之时就已经存在了。它广阔无边,故能囊活万物,无所不包。人也是如此,只有心胸广阔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怀天下万事,成不世之功。

大道所成之人是格局和视野宽阔所致,如果说你想往这方面发展必须对该层次认知有一点模糊概念和承受风险的能力。风险指数越高代表成功后收获越大,那么需要启动者具有坚韧的毅力和心理素质。我们应该拿个历史事件来分析。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大举征讨在徐州的刘备,田丰献计于袁绍乘机攻击曹操后方,断其后路,与刘备两面夹击曹操。袁绍当时被小儿子的病情折磨得神志不清,没有采纳田丰的计策。

曹操对刘备速战速决一个月就将其解决,袁绍这时却想主动进攻曹操。战机已失,田丰献计消耗战,袁绍却要和曹操决一胜负,将田丰关于大牢等待凯旋而归向田丰炫耀。结果失败而归,下令诛杀田丰。官渡惨败,袁绍吐血而亡。

曹操追击袁绍继承人袁尚到袁尚边界。袁尚向乌桓求援,曹操思量后决定进军,众将领纷纷反对。曹操执意不听,轻装速进,击溃了袁尚、乌桓联军。胜利归来后将当初反对他进军的人都封赏了一遍。

不以成败论英雄,可从二人作风和处事方法自然档次高低不言而喻。同样一件事不同人不同层次看到的或许截然相反。所以从从文化中汲取养分,仔细盘点分析每个人都可以得出适合自己的大道。

科技迅猛发展已经践踏了原有的社会规则,唯一没有变的是文化带给我们心灵洗礼和历史经验。现代流行事物高度浮夸居多,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浮躁社会中清新淡雅的静心剂。静心以观己,闭目智千里。

分析当下事件和历史事件的异同,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我们提供基础,你们自行升华,听多了自然就能说了,看多了自然就能写了了,做多了自然就会成功了。

道德经往期

一、老子的“道” - 天地之始
二、老子的“道” - 功成弗居
三、老子的“道” - 圣人之治

问题:你的胸襟能撑多少KG?
寄语: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

相关文章

  • 老子的“道” -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老子和光同尘的智慧

    人这一生,和光同尘,不与人争,才是大智慧。 和光:混合、调和各种光泽,使得不光耀突出;同尘: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

  • 《海纳百川》———师父李江海书法作品集录之《和光同尘》

    李江海书法作品:《和光同尘》 四尺斗方,行书,老子·《道德经》语录。书于庚子夏月古都金陵文华殿。 和光同尘...

  • 《道德经》:你可知“和光同尘”的玄妙境界?

    原创:白水山人 道德经解读 和光同尘,是道教处世的根本教义。《老子》:“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倡导“和光...

  • 诠释《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之“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本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就是不露锋芒,不自以为是,不自视清高,...

  • 和光同尘

    一直以为“和光同尘”是一个偏正短语。今天阅读的时候,有一篇文章让我知道了这个词语的出处。 老子在提到“道”时说:“...

  •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出自《老子》 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十四)

    (二十四)论“持”在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体现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大道至简、和光同尘、论持、天人合一 摘要:...

  • 老子的“道”

    据《史记》记载,有人说老子活了100多岁,有人说老子活了200多岁。虽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是个长寿之星,...

  • 老子的“道”

    《老子》的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道”,是老子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这一“道”字在五千余言的《老子》一书中出现达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的“道” - 和光同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ii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