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O背后的逻辑与潜在隐患

作者: 達士通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17:33 被阅读195次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66年提到:我认为假设你所拥有的工具只有一个锤子时,你把所有的事物当作钉子来对待是很有吸引力的。

STO无疑是目前区块链圈子内最热门的话题,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新锤子又一次做到了让大众看什么都像钉子。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型通证发行,类似于实用性代币的ICO。STO是一种以TOKEN为载体的证券发行,通常这里TOKEN代表了对标的资产的权益,标的资产通常为真实资产,包括资产权益、股权、信托产品、知识产权、房产等。证券型通证通常被用来支付分红、利息等。很多人认为STO是ICO的升级版,在逻辑上,其背后拥有真实资产作为背书为通过STO发行的TOKEN提供了内在价值,又因其在迎合监管方面给大众带去了更多的信心,媒体大肆宣扬其可能是ICO的未来,但是理性去看待这个问题,理应还有更多地方值得商榷。

第一,STO与分布式网络和区块链底层技术协议关系并不大,更多只是将股权和债权进行了TOKEN映射。

我们在理解的TOKEN在分类上,可以将TOKEN分为实用型TOKEN和证券型TOEKN,实用型的TOKEN大多背后没有价值支撑,但是基于ERC-20的标准发行的实用型TOKEN却在分布式网络中发挥了其各种效能,并通过区块链的底层协议和智能合约系统起到了减小系统内的摩擦从而提高协作效率的效果。

虽说证券型的TOKEN拥有一定的分红权益,但是对未来现金流和背书资产的要求较高,纯粹的证券型TOKEN只是对股权和债券进行了TOKEN映射,并不能在分布式网络中生根发芽。

第二,STO的标的资产的优质性很难界定,并且大概率出现劣质资产驱逐优良资产的状况。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去年年中我接触到的一个打着区块链名义的房产项目咔咔买房,其初衷是对房产进行数字化拆分,以未来房产的未来租金作为分红的来源,使投资者能用非常低的资金就能购买到房产的份额,从而按照持有的份额比例享受租金分红的权利。

项目刚出来,本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份,价值1644元,北京西城区一处房产的0.01平,而目前的状况如何呢?800元一平卖不出去,而每周的分红为0.17元,综合算下来,年化收益率不足1%,而要进入清算流程,也就是所谓的获取价值增值部分的收益还要等到2025年。

同样是对实物资产进行数字化拆分,咔咔买房除了没有将数字化权益进行TOKEN的明确映射,基本思路无异,尽管按照项目方的说法,有中国银行作为资金托管,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连续交易,但是实际结果却只能让我理解为资产的质量存疑,背后的猫腻无法查证。

第三,通过STO发行TOKEN对投资对象要求较高,与大众关系并不大。

大多数观点认为ICO因监管因素无法引入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从而使得数字货币市场步入瓶颈期,而STO迎合监管,较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手段,交易场景更多,流动性更强。但是从监管的意见上,我们不难发现,通过STO发行的TOKEN面向的对象是合格投资者,而合格投资者必须符合证券法规中规定的资金准入门槛,例如年收入水平,净资产状况,家庭职业情况等。

因此,大多数的散户会被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拒之门外。我们可视的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散户带动的,同时也因分布式网络与区块链的底层协议带动了整个共识体系,监管层面将KYC和AML的工作通过合格机构投资者来进行一刀切的行为实属无奈,但不无方法对此过程进行一定的操作。

第四,STO对资产流动性的帮助存疑。

通过STO进行TOKEN发行获取实物资产的背书,并通过TOKEN对资产进行切分使得资产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这个逻辑在理论上十分清晰,而就如第三点所言,当用户基数并不足以支撑整个交易市场时,所谓的提高资产流动性的解决方案或将失效。由此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相较于散户,机构的决策相对审慎,当交易只发生在合格投资者之间时,交易的频次会大大降低,而对于流动性缺乏的资产,其价值将会被低估。因此希望通过STO实现更多的交易,从而对资产价值的进行合理化估算的程度有限。

第五,项目方很大程度会通过STO进行新瓶装旧酒的操作,比如针对合格投资者进行私募众筹融资。

私募众筹融资是公司通过一定的方式面向大众进行的众筹融资的融资方式,我们能看到很多众筹融资平台做为中间通道进行资金与项目的对接。而细分来看,又分为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问题来了,STO通过将资产数字化发行TOKEN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将资产作为众筹抵押而进行融资的手段。这就给很多希望进行融资的项目方旧瓶装新酒的契机。

总结

STO的黄袍加身将会掩盖许多背后的真相,由于监管的种种原因,机构很难参与到数字资产的投资活动中来,STO为场外资金提供了流通管道,监管层的加入在寻求目前数字货币市场困境的解决方案同时,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切入口。合规和监管能保护投资者,却不能绝对的督促公司的永续经营,即使在合规的交易所中,也不乏因经营不善而市值接近归零了公司。

资金和各类资产是有自己的属性的,他们的眼睛盯着的是安全性和利益最大化的渠道,优良的渠道在传统资本市场上比比皆是,当STO市场内的劣质资产泛滥时,还会有优质资产来参与吗?虽说这些假设还并无定论,STO的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目前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是无论怎么样的生产关系都需要依附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的,证券型TOKEN的价值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如何让证券代币融入更加成熟的分布式网络或许才是STO的未来。

相关文章

  • 浅谈STO背后的逻辑与潜在隐患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66年提到:我认为假设你所拥有的工具只有一个锤子时,你把所有的事物当作钉子来对待是很有吸引力...

  • 读书清单-指南针优于地图-《爆裂》(4)

    1.潜在规则 世界运行的背后有潜在逻辑,如数学逻辑。这支配了人类的行为,好像魔法。 2.更多方式 拥有指南针而不是...

  • 浅谈996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这些打鸡血式宣扬996的话让人觉得似是而非?今天聊一聊,鼓吹996背后的逻辑。--即,现实与愿景纠缠在一起的...

  • 浅谈STO、ICO的差异及STO特点

    摘要:目前,疯狂的ICO在监管之路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类似IFO、IEO、IMO各种分枝如雨后春笋,层...

  • 潜在的隐患终于发生了

    有些事,有些物总有一些潜在的隐患。但当别人提醒的时候总不以为然,在隐患发生的时候才会明白。 三年前,在网上购买了一...

  • 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你要知道“销售=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潜在客户通过某种渠道进入你的销售漏斗,...

  • 漫谈:STO究竟是何方神圣?

    导读:真实与STO有关的只是股权Token,基于此产生了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s)...

  • 建立自己的预测机制,提前避坑

    每一个重大问题的背后,都会有很多轻度事件,也会有更多潜在的隐患 这就是海因里希法则 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出现的都不是偶...

  • 浅谈易效能90天背后的逻辑

    90天,我们实践易效能的“计划——行动——反思”。 首先在90天开始前,我们会设定一个目标,进入“计划3步骤”阶段...

  • 修Sonar学Java(1)— — 你真的了解Interrupt

    大家知道改这个SONAR 背后的隐患点吗? InterruptedExceptions should never ...

网友评论

  • 茶尤:虽然看不懂,还是要给你点个赞,因为我觉得写的很棒,很厉害👻

本文标题:浅谈STO背后的逻辑与潜在隐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sl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