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

作者: 石头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9:41 被阅读246次

作者@晨歌轻扬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图片来自Pixabay

有条小狗误入了一座迷宫。迷宫中,小狗看到了一群狗正在看它,它的心里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就对著迷宫中的狗呲牙咧嘴地怒吠。一瞬间,整座迷宫中的狗突然也都激动起来,对著闯入迷宫中这条可怜的小狗疯狂吠叫。

群狗盛怒的吠叫声,此起彼落,如雷贯耳,四面八方包围住了这条误入迷宫的小可怜。于是它更加害怕,就作势要扑咬眼前的那条狗。谁知道,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狗,几乎也在同时间扑向前来,眼看就要把它撕碎了。巨大的恐惧与无助袭卷而来,这条狗就这样活活吓死了。然后,整座迷宫突然又恢复了平静,彷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所有的狗也都消失了。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猜到了?原来,这是一座镜子搭成的迷宫。那些疯狂的攻击,都是这条狗映照在镜子的身影,可怜的它到死也不知道居然是自己害死了自己。如果这条狗进入迷宫后,看到了满迷宫的狗影时,先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好观察身处的环境,释放出善意,故事会不会有更好的结局呢?

再如果,我们就是这条狗,而整个世界就是这座迷宫,我们要如何走出这座迷宫呢?

非暴力溝通书封

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的这本《非暴力沟通》,就是作者发现自己在主流文化中迷失了方向后,积极发展出来的一种沟通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认识自己,同时让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进而创造一个人与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世界。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工作坊中的卢森堡博士@图片来自互联网

1934年,卢森堡博士出生在一个美国的犹太家庭。在他9岁那年,全家搬到底特律。不久,遇上了一场激烈的种族冲突,严重的暴力带走了40几个人的生命。等到学校复课后,马歇尔开始遭到同学长期的霸凌。当他因为挨揍而痛苦的时候,旁边的人却面带笑容在围观。

那时候,他们和外婆同住。外婆是个渐冻症病人,因为生病瘫痪在床,舅舅朱利叶斯每天下班后都会去照顾她。对马歇尔来说,照顾外婆是一件讨厌的苦差事,可是当舅舅帮大小便失禁的外婆清理身体时,总是非常温柔,面带著微笑,彷佛正做著天底下最快乐的事。

围观者的笑和舅舅的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撞击了马歇尔的心灵,小小年纪的他,感到非常困惑。他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而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心中仍然能够充满爱意?

带著这样的探问,马歇尔走上了他的心理学之路。

1961年,马歇尔在威斯康星大学卡尔•罗杰斯门下,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卡尔.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心灵原本就具有自我调节恢复健康的能力,力排当时指导性治疗的主流,主张当事人中心治疗法。卢森堡博士受到老师的影响,并自修研究了比较宗教学,相信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本能。

60年代初,他参与了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校园废除种族隔离制度”项目,开始对校内管理层进行调解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慢慢发展出这套非暴力沟通的模型。

卢森堡博士发现,暴力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于是他借用印度圣雄甘地使用“非暴力”(Nonviolent )的定义来说明:非暴力就是“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有些非暴力沟通中心,非暴力被认为就是“慈悲”(Compassion),又称“爱的语言”。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就是找到那个没被满足的需要,重新为双方创建连结,让情意流动。

1984年,卢森堡博士创立了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培养种子培训师,至今已经有超过200位认证培训师,散布在35个国家为推广培训非暴力沟通而努力。2003年联合国文教基金会,把非暴力沟通列为全球教育相关领域,以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方法之一。2006年,世界村基金会肯定了卢森堡博士的贡献,颁发授予他“和平之桥”奖。

据说,卢森堡博士长著一张即使大笑,看起来也特别凶恶的脸。虽然看起来生人勿近,却带著他的长颈鹿和豺狼布偶,在世界各地推广非暴力沟通,尤其是那些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工作中的他,浑身散发著既理性又感性的超凡魅力。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于是有了《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出版。考虑到读者的需要,书中每提到一个方法,都有具体的进行步骤,结束时还有练习题和答案,帮助读者可以判断自己的学习状况。本书在2003年定稿出版后,全球销售超过1百万本,并翻译成30几种语言。被香港大学列入“50本必读书目”,也是美国微软公司 CEO 纳德拉上任后,送给每位主管的书。

在豆瓣读书中,有这样的短评:

“需要反复看以至于背下来的一本书”
“如果我能早10年读这本书就好了”
“非常非常有用的沟通之术,尤其适合亲密关系间的沟通”
“转换个视角,一切就不同了。言简意赅,几近道矣”
“这是一本甘愿被它洗脑的书,因为真的受用”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以下我们为你整理出了三个重要的核心观点:

首先,暴力为什么会成为沟通的常态?有哪些沟通方式,对关系具有破坏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为了避免演变成暴力对谈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最后,当我们将非暴力沟通运用在生活时,会遭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重点?

首先,暴力为什么会成为沟通的常态?有哪些沟通方式,对关系具有破坏性?

卢森堡博士认为,暴力来自人们没看到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一有矛盾就认为是对方的错。批评、指责、辱骂、归类,都是用评判在进行的语言暴力。卢森堡博士把这些对关系具有破坏性的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来自四个原因: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对人进行道德评判非常常见,几乎是条件反射而不自觉。生活中只要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马上就会被我们贴上不道德或邪恶的标签。

电影《搜索》里,女主角叶蓝秋因为搭公交车,没有让位给一位大爷,就被拍摄影片放上互联网,成为全民公审的对象。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叶蓝秋只是因为刚刚知道自己得了绝症,需要冷静不被打扰的空间。突然面对强迫的要求,她因为委屈转为愤怒,坚持不肯让座,就被众人简单粗暴贴上不知羞耻没有教养的标签,甚至开始遭受网络和生活上的集体暴力。

其次,“进行比较”也是想要怼人时,最好的开场白。每次家人和你的谈话,只要出现:“看看人家的父母、人家的爱人、人家的孩子……”,你是不是就特想骂脏话!格林柏格写了一本书,书名是《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书中就推荐读者:如果你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和其它人做比较吧!一旦我们开始比较,就让我们看不到自己和亲密对象的独特性,而忘却了彼此之间的爱。

第三种演变成暴力的沟通方式是“回避责任”。卢森堡博士指出,暴力的基础是性恶论,来自渊远流长的阶级社会或专制社会。一个人越习惯于简单地评断是非,就越有追随权威的倾向。权威成为人们获得是非判断的标准,而忽略了自身重视的价值。“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最极端的情况下,比如二战时,那些自认为“只是”遵循行政命令的德国人,竟然断送了6百万犹太人宝贵的性命。而《搜索》的结局,当叶蓝秋经受不住网络和现实的暴力,选择了轻生后。法不责众的集体暴力却变成个人回避责任的保护伞。

最后一种暴力沟通方式,就是“强人所难”。简单来说,强人所难就是不顾对方的感受或意志,将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强加在对方身上,强迫对方按照我们的要求行动。只要对方不配合,就会遭受到惩罚。卢森堡博士认为这样方式,不能让人产生追求幸福的动力,同时因为权力的不对等,也会在双方的心灵造成隔阂,而不能创造真正的亲密。

到这里,我们已经说明了,通过“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四种沟通方式,将会引发暴力的冲突。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为了避免演变成暴力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既然“道德评判”是引发暴力的沟通误区,在进行对话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客观地观察具体发生的事实,而不进行评论。

比如一位妻子向晚归的丈夫说:“你总是这么晚才回家!一点都不在乎这个家!”这就是典型的评论。

如果妻子说:“这个星期你有四天超过晚上十二点才回家。”这才是具体描述丈夫的客观行为。

总是、每次、从不、经常、很少……等,这些绝对化的用词,几乎都是评论而不是观察。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绝对的客观并不存在,但如果时刻认知到自己有局限,那也就有机会愈来愈接近不带评论的观察,在沟通中就可以更深刻地同理对方的立场。

在客观提出观察后,进一步我们就要学习体会和表达感受。

我们的教育并不鼓励我们表达感受,往往,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感受,经常分不清想法和感受。有些词语表达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例如:被抛弃、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利用、被贬低……。

想法经常带有价值判断,而感受则直接反应情绪的状态。

卢森堡博士推荐我们,要为自己创建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比如,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可能会感觉到:兴高采烈、感激、兴奋、平静、自在……;反之,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可能会感觉到:焦虑、害怕、沮丧、寂寞、愤怒、不耐烦……。

前面提到的那位妻子,在说出具体的观察后,如果对丈夫说:“我觉得被抛弃、不受重视。”这仍然是表达想法,而且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委婉地指责丈夫的行为。

然而,当妻子跟丈夫说:“在等你的时候,我觉得很担心,也很寂寞。”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邀请丈夫打开心窗,为两人创建沟通的连结。

在我们进行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从提出具体的观察,进入表达真实的感受时,往往会在感受的背后,发现一个还没被满足的需要。卢森堡博士认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需要,比如:自由选择、情意相通、相互依存等。只要满足这些需要,生命就能健康成长。这与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对照,以增进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回到前面那位等待丈夫晚归的妻子,在她了解了自己的感受时,也许就会发现,原来她需要安全感和丈夫的陪伴。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到这时,就剩下最后一步了。当我们具体陈述出自己的观察,表达了感受,并发现隐藏在感受后面那个未被满足的需要后,必须向对方提出具体可行的请求。这位妻子可能会这样说:

“这个星期你有四天超过晚上十二点才回家。在等你的时候,我觉得很担心,也很寂寞。我需要安全感和你的陪伴。你可以每个星期至少有三天,回来吃晚餐吗?”

听到妻子这样说,如果你是晚归的丈夫,会不会愿意考虑看看呢?

以上,我们已经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进行了一场曾经在许多家庭上演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方式,成功地转变了许多人的生命。

但是,也许你已经发现,看起来像是很简单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要素,实际要进行,却没有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当我们将非暴力沟通运用在生活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重点?

王国维有句诗说:“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使用非暴力沟通时,往往我们会发现,自己也困在使用暴力语言的阴影。卢森堡博士正是因为受到种族歧视的影响,从小在底特律饱受欺凌的痛苦经验,让他发现以暴制暴并没有真正消除暴力,人们的冲突和痛苦仍然没有解决。最后,他发现真正造成痛苦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行为,而是我们对这个行为的看法。

他曾经在一所学校介入调停学生打架时,连续两天都被学生打到鼻子。第一天被打中时,他很生气,差一点就一拳打了回去;第二天,当鼻子又被打到,而且比第一天严重,流了更多血,他却没有生气。事后,他回想才发现,因为第一天打到他的小孩,在他心里是一个被家长宠坏的熊孩子!而第二天打到他的孩子,却是一个软弱的小可怜。

同样的行为和后果,却引发不同的内在反应,让卢森堡博士认识到:“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所以,问题的解决方式,就从向外寻求,转而变成向内探索。

转换了看世界的角度,就会调整对世界的预设,我们对世界的预设,又影响到我们应对的方式。非暴力沟通认为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绝对的责任。强调暴力是因为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找到了那个需要,彼此就有和解的可能。因此,在沟通的过程,要把注意力放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避免迷失在诸如对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等,容易引发条件式反应的表达方式中。

六祖惠能曾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坚持实践非暴力沟通,其实是个修行的过程。当发现外在的世界,刺激自己产生了负面的感受时,非暴力沟通的实践者,会先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帮助自己表达感受,并找到那个没被满足的需要,付诸行动让需要被满足。

所以,当我们学习使用非暴力沟通,第一个要关爱的人就是自己。自己不曾拥有的,是无法给别人的。当我们学习面临沟通时,能够先观察具体行为而不下判断,就是有能力让主管我们情绪的杏仁核先冷却。当我们越能够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学习表达和请求时,我们也同时越来越能够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相较于强调达到个人意图的沟通技巧,非暴力沟通不只是方法更是目的,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努力培养的能力。书中,有一位决心要改善家庭氛围的父亲,就把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写在卡片上,每当发现自己对家人有情绪时,就先安静下来,对照著卡片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理清楚后,再提出请求。父亲的转变,马上就取得儿子的肯定,家里的气氛也愈来愈和乐。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信上说:“我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就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不比较,就像和自己说话一样,既是恋人的情话,更是非暴力沟通的最高境界啦。

在非暴力沟通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彼此真诚又开放的向对方打开了自己的心窗,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过程,只是坦率的表达自己。因此,当我们的请求得到对方的配合时,我们也会诚挚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而感谢会变成彼此的礼物,创建一个正向循环,带领我们向著幸福生活奔去。

听完了这本书的内容,你要不要和我一样,开始成为非暴力沟通的实习生呢?

相关文章

  • 说书|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

    作者@晨歌轻扬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条小狗误入了一座迷宫。迷宫中,小狗看到了一群狗正在看它,它的心里感到非常害...

  • 【F阅读】082-非暴力沟通

    书名:非暴力沟通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

  • 福心计划读书会招募

    -一一一系列之《非暴力沟通》读书会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通过非暴力沟通,世...

  • 每周一本书第6本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 卢森堡 本书讲述了通过非暴力沟通即爱的语言,让人们获得爱,和谐,幸福。 一. 非暴力沟通...

  • 第⑤周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三、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四...

  • NVC非暴力沟通

    今天,我们和大家来分享非暴力沟通的技巧。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简写NV C,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一)

    《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 关键词:爱和理解,感受和需要 一、非暴力沟通(NVC Nonviolent Commu...

  • 非暴力沟通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NVC Noriole1nt Commun ication译...

  • 拿去|停止撕逼的最好方式“非暴力沟通”!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读《非暴力沟通》了解它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非暴力”。 ...

  • 2018.11.3第五周作业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也许我们并不...

网友评论

  • 娟娟新月:👍👍👍佳作!
    石头梦:@娟娟新月 :pray:
    娟娟新月:@晨歌轻扬 😊
    石头梦:谢谢:heart:
  • 强者为:我看过这本书,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微信公众号【余生南行】邀你做客😊
    石头梦:@余生君 :tada:
    强者为:@晨歌轻扬 谢谢你的关注哈☺🌹🌹🌹
    石头梦:读这本书获益良多,期许自己可以把书中的技巧实际运用在生活~
    【余生南行】已关注:+1:

本文标题:说书|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wt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