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
工作之余,同事们在办公室聊起了跟高考有关的话题。
有个同事笑称,当年她高考前,喝了一个多月某品牌的口服液,据说有补脑功能。果然没白喝,她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
不过,她后来也说,或许补品有一定效果,不过说到底还是她的基础好,否则光靠补品怎么能考出好成绩。
她的话也让我想起了当年我的高考。
当时,我跟其他离家较远的同学一样,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跟我住在同一楼层的有一个隔壁班学美术的同学,她妈妈是我们当地第一监狱的医生,高考前特意请假去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她妈妈那时从单位里带了一台便携式吸氧机给她用,说吸了氧气考试时头脑会更清醒,有利于发挥,考出好成绩。因为我成绩优异,对她妈妈又有礼貌,所以她妈妈对我的印象比较好,有时会跟我聊会儿天。
高考前我们聊天时,她妈妈说高考期间等她用完吸氧机后,也给我吸吸氧。我听了很高兴。
我是2002年参加高考的,当时我们考的是3+文综合/理综合模式,一共考2天。
我记得高考第一天,我没有用她家的吸氧机,正常午睡,当天发挥一般,那两科考得不算好也不算太差。第二天上午考文综合,下午考英语。
那天中午,那个同学的妈妈给她吸了一段时间的氧气,她用好后她妈妈说里面还有一些氧气没用完,就叫她把制氧机给我,叫我也吸点。
本来,按照惯例,我中午一般都会睡午觉。那天不知是等她吸完氧自己又吸氧,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后没足够的时间睡午觉了,还是因为担心时间问题会导致迟到睡不着,亦或是因为吸了氧不困而睡不着,再或者是因为高考快要结束了有些兴奋,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那天中午的午睡,我没睡着。
那天下午考英语,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因为中午吸了氧气而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相反,我在做题目时有时竟然还出现脑袋短路,大脑空白的情况,连改错题在名词前加个“a”这种初一时就学过的特别简单的知识点,我竟然都莫名其妙地做错了。所以,考试时我的感觉不太好。
考完试,对完答案,我知道自己的英语考得特别差,难过地大哭了一场。
高考成绩出来了,平时英语成绩维持在130多分的我,高考时竟然只考了73分!
语文本来是我的强项,高考我也才考了120多分,虽然不算好,但起码不至于很差,只是没有体现出优势。数学算是正常发挥,文综不算好,但也不算很差。因为英语这门课严重拉后腿,原本能上一本的我最后分数只够上普通本科的。
我本不甘心,想复读一年,再考个心仪的学校,但又担心复习班的生活压力太大,自己承受不了,高考反而考得更差——虽然多数复读生复读后会高考成绩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也出现过有人越复习考得越差的例子。这样的人要么忍痛上一个还不如之前的学校,要么咬牙再复读一年。
我知道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好,抗压能力比较差,所以最后我没去复读,而是选择去本地的一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就读。
我在办公室只简单说了吸氧后英语考得很差的事,没说别的内容。有个同事听了以后,笑着打趣道:“看来你这是吸氧吸晕了呀,所以英语才考那么差!”
原本说起这样的往事多少有点沉重,结果我被她一句话逗笑了。
那个喝口服液的同事觉得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这应该是我心理素质不好导致的。
同事说她的心理素质很好,但凡考试,她从来没有发挥失常过,有时还会超水平发挥。就像那年高考,她也考出了比平时更好的成绩,所以最后才进了重点大学,她平时其实并没那么优秀。
我虽然觉得自己高考英语考试发挥失常跟我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但也跟自己的选择有关。
如果自己当时能有主见一点,不轻易因为别人的话而改变自己规律的作息习惯(当医生的同学妈妈说吸氧气好,能让头脑更清醒,有利于考试发挥,我就等着吸氧气),恐怕就不会出现后来那样的事件。
但,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如果呢?有些事情不经历过,不见到最后的结果,永远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世上回头路可走,或许,人生的际遇就是在一个个选择中而不断改变的,不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谁又知道某些选择是否正确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