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8日。
今天的拆页学习让我想起,“学习的目的”。对于我来说,学习是为了取大家之长,改进我的思维和生活。因此不管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我思考很多的是我可以吸取的。就像这次挑战阅读活动的参与,最早的目的是养成日更的习惯,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尝试着去记录时间的轨迹。
在日更的写作中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即我要求自己根据每天的拆页和崔律的引领 ,提炼主题,并在主题下进行写作,并在写作中考虑阅读者的感受,考虑可读性。同时也考虑对自己的价值。
在每日的时间记录过程中,开始我只是记录时间,并模仿柳翁的做法进行一些分析,也会存在一些困惑和疑虑,也有点小累。但有一个明显的收获,我看见了自己对待时间的态度,其实也是自己生活的态度。同时结合崔律精时力课程观察自己的现状,和需要调整的地方。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察在时间上是如何落地的。意识到没有时间的载体所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都是一纸空谈。慢慢也在时间记录中品出一些自己的味道来。而且有种感觉,100天我还会收获很多,所以现在的时间记录已经不存在坚持的话题,是一种小乐趣,阅读自己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柳翁和这本《奇特的一生》对我而言,是一种引领和一种激发。但更要感谢崔律的这个创意,让自己有机会去细细品读,味道正是这样慢慢出来的,就像广东的炖汤,慢工出细活。在满世界都在炫耀一年读几十上百本书的氛围中,用100日读一本书无疑是珍贵的体验。
当然,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让我们来看看拆页中对凡事计划安排的日子的议论吧。
阅读原文:P88
用柳比歇夫的榜样来责备自己吗?这还得研究研究。这些个统计和总结会把人变得干巴巴的;唯理主义和时刻表会把机体变成机械,幻想丧失殆尽。我们本来就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计划压得喘不过气了——什么学习计划、广播节目表、科室计划、休假计划、冰球比赛程序表、出版计划。不管什么事,一切都事先计划得好好的。意外的事情凤毛麟角。奇遇是绝无仅有,连偶然性也绝迹了。至于事故,报纸上一星期只登一次,在最后一版。
把自己的生活逐时逐分地事先计划好,安排得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这值不值得?眼前放着一台计算机,不停地计算着你的失误以及你对自己的放纵——这未必愉快!
“眼前放着一台计算机,不停地计算着你的失误以及你对自己的放纵——这未必愉快!”这句话没错,但对于在其中体验到乐趣的人来说,那就一定是愉快了。
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的价值取决于你自己的需要,学习是一种借鉴和开阔思维,个中滋味全在于心。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一点,我学习的重要需求,还是在看见自己,懂得自己上,时间记录和写作对我有价值,我也更加期待后面的学习之旅。
附3月7日时间记录分析
睡眠工作时间17小时。学习0.35小时。运动3小时。其他3.25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