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餐是煎饺和熏鸡,粥是昨晚提前预约好的,可以跟六点钟起床的孩子们,一起安静待会儿,他们练字,我背书。一日之计在于晨,真的挺好的。
比孩子们晚了十天练字,我已经学至89课,他们是47课,跟孩子们一起背《论语》,总是比他们熟练,今天看到我背《中庸》快写完了整本他们不用的作文本,啊啊大叫着:妈妈,要是我们也能像你这样就好啦!
我也哈哈大笑,你们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加油吧,孩子们!
背诵《中庸》第9日:大哉,自用,三重章大哉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
太伟大啦!圣人的道德。弥漫着,化育世间万物,可以和无边际的上天比高。优裕广大呀!大的礼仪规则有300条,小的礼仪规则则有3000条,只有等待那有道德的人才能够完全做到。所以说,假使德行没有达到极致,那么这完美的大道便会凝滞不通了。所以君子以德性为尊,以学问为达到德性的途径,及其所能地致力于广大无边的学问中,又尽可能的做到精通最精细,最微妙的各种学问,追寻那高大光明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温习学过的却能得到新鲜的学问,使自己的德行敦厚,以尊崇礼义,所以,居上位时,不至于目中无人,处下位时,不至于犯上自傲,在国家政治清明时,他说的话足以让一个国家兴盛起来,国家政局混乱时,他保持缄默足以保全自身,《诗经》说:既高明又富有智慧,足以保全他自己,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背诵《中庸》第9日:大哉,自用,三重章自用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自身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有的人很愚昧,却爱自以为是,卑贱却又自作主张,生存在现在的世上,却要恢复古代的道德,这样下来,灾秧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啊!“不是天子就不要讨论礼仪的正当与否,不能自己随便制定另外一套制度,也不能随便另造一种文字。现在天下车的两轮宽度统一了,书写的文字统一了,行为的伦理规范也统一了。就算处在天子那样的位置上,如果自身德行没达到那种标准,也不敢再制订一套礼乐制度,就算他的德行达到了,但是没有处在天子那种位置,也是不敢另制定一套礼乐制乐。孔子说:”我想讲述夏朝的礼仪,但继承夏朝的杞国。文献资料根本不够考证那个原本的礼仪,我想说殷礼,继承殷朝的宋国也由存留。我学周礼,现在就用这个,我遵从周礼。”
背诵《中庸》第9日:大哉,自用,三重章三重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称王天下需要做好三件大事,即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三件事,真做好了,那么他的过失就会减少很多。礼制往上推溯的话,夏朝和商朝两代的都很不错,可惜历史太古,留下的证据不足以恢复他们的原有面目,所以百姓不愿相信,也不愿听从。向下推有圣人,可是由于他地位不尊贵,百姓不能尊敬他,没有尊敬之心,也就不会听从了。所以在上位的君子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在获得黎明百姓的信任,考察夏商周三朝的礼制而没有错误,建立在天地间而没有悖乱,卜问鬼神而没有疑问的地方,就算百世以后有圣人再出现,也不认为他迷惑人,卜问鬼神,是为了证明不再有疑惑,这是了解天意,百世以后等待圣人出现,也不感到迷惑,这是了解人意。所以君子的一举一动都足以为天下的准则,行为足以作为天下人的法度,说的话足以作为天下人的准则,隔得很远,让人有敬仰之心,在身边也永远看不厌倦。《诗经》说:诸侯在邦无人憎,在朝也不招人恨。早起晚睡政事勤,众人称赞美名存。“君子不能做到这种程度,就没有早早让美誉传遍天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