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时间这条单行线上,如果没有如果,后来没有后来,时过境迁,我们也只是我和你。
一、一个人的梦想
毕业后,林见清为了游戏梦想选择留在北京,和一伙朋友共同打拼。可是后来,一个回老家当了公务员,一个去了企业上班,只有他还在为游戏梦想奋斗。毕竟面对缥缈的未知,人都是会变的,目标也在变,最终我们选择了自己更乐意接受的生活方式。
撒贝宁在某一期《开讲啦》的舞台上对一个追逐梦想却不忿于别人的高片酬的青年演员说:“它是你的梦想,不是别人的。与其艳羡别人一夜成名、高片酬,不如看看自己手里的梦想——它是你的,其他都是别人的。”
梦想是一个人,在你成功之前,没人在意你扛过多少风雨、走过多少泥泞。毕竟大多数人追梦的道路都是吃着泡面、住着隔间、晨昏不定、各自苦辛。见清说:“没有输光就还能再来,没死和活着是两回事,但我必须逼着自己去全力以赴。”大概就是这样吧,活着是希望的可能,死亡是希望的终结。我们不知道终点在哪,却还想再走走看看。
二、两个人的爱情
“如果伊恩再也找不见凯莉怎么办?”
“那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了色彩。”

不管前期,见清和小晓爱得多轰轰烈烈、甜甜蜜蜜,最后却只能是各自心底爱了很久的朋友。多年后,他们回忆两个人分一锅面、骑一辆车、住一居室的日常,就像五月天的歌里唱的:“回忆越是甜,就是越伤了人。”大概世间的情爱总是如此,不管谁多爱着谁,他依然可以携手与另一人同度一生,而他们把这叫做遗憾。所以后来,除了回忆是彩色的,那些现代的画面都成了黑白,——伊恩还是丢了凯莉。
多年前,小晓说:“我的愿望是在北京有座大房子。”和见清在一起后她说:“和你在一起这些其实都没关系。”
多年前,见清承诺:“我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十年后的再见他说:“你会遇到那个人的。”
那次重逢,他们聊到曾经——
见清问她:“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小晓回答:“如果当时你有勇气上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如果那时你没有跟我分手呢?”
“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
“如果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呢?”
“那也许你就不会成功。”
“如果当时我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
“那你可能已经找了不下十个小三。”
“如果当时我们就是不管不顾,我们就是结婚了呢?”
“那我们离婚好多年了。”
“如果我们没有离家去北京?”
“如果没有如果。”
“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
“却没有了我们。”
见清结婚了。他们坐在宝马车里,小晓又哭又笑地对见清说:“本来我可以是正宫,现在还被当成小三了……见清,我错过你了。”
林父说:“缘分这事,只要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太难了。”于是到了最后,我们能做到最好的也不过体面地说一声再见。
三、一家人的亲情
除了见清与小晓十年爱恋这条主线,私以为,林父其实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泪点。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小时候,林父用一双手、一间小旧的餐馆撑起了见清的整个年少时光,大了却只能看着他疾驰而去的车尾。从前,过年时一大家人、远亲近邻齐聚一堂、喝酒吃菜,说道家长里短,可是慢慢地,桌上的人越来越少、年越过越冷清,见清也很少回来,林父一边对着电话那头说家里多热闹,转头却在儿子挂了电话后和老伙计两个人坐在桌前互道“过年好。”再之后,那张昏黄灯光下的桌前便只剩林父一人。
当见清提出要把林父接去北京过好日子时,他严词拒绝:“那是你的好日子,我的好日子就在这……(这里)你爱回不回。”如果见清晚一点转身,多一点留意,就能发现林父佝偻的背以及偏头垂眸的强装强硬。而影片末尾,林父写给小晓的一封信更是看哭了多少人。
“刚刚蒸了两屉粘豆包,今年还是给你留了一屉。我老是和你们说,吃什么还是家里好,那些外卖能好吃吗?……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健健康康的。现在我老了,眼睛瞎了,见清也总说我什么都不懂,那年在火车站,我还以为我握住的是你的手,却发现那不是你……小晓,好好吃饭,累了就回来。”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微故事——奶奶对着电话那头轻声说:“放假来奶奶这儿玩几天好吗?你爷爷前两天刚托人装好了WiFi。”一辈子真的不长,只能他们看着我们长大,我们看着他们衰老,所以不论多老调重弹,请别忘了常回去看看——有人正倚闾而望。
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而关于后来的故事还在继续,愿你现在的生活恰好你想要,愿意你想守护的人都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