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之所以坚持读书,凭借的全是自律,其目的在于汲取知识,期冀靠读书改变命运!然而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人事有所感悟,对所谓的命与运也有了辩证的理解时,方知读书只是一种努力的形式,其目的都是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人,更好地去生活!
古人凭借读书可以实现“暮为田舍郎,朝登天子堂”的迅速转换,作为现代人,大概也只能望洋兴叹。我们一方面哀叹知识无用,另一方面又惶恐不学习的人生为日新月异、狂飙突进的社会所淘汰。而我也面临同样的惶恐,一方面是对于从前所学后续乏力的无奈,另一面是选择学习什么的茫然!多年的学生生涯让我形成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的固态思维?然而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这大概是工作以后最大的困惑。形形色色的微信公众号,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真正入心的乏善可陈。若仔细追究,均为碎片化的阅读,没有任何体系,何谈积累?我总以为读书当为有用,就像古人学而优则仕,学以致用那般,于我而言,那读什么样的书才是有用呢?学海无涯,书海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我只是一张苍白的白纸。有用之书不可穷尽,于我有用之书更是不可胜数,就算穷尽有生之年,我能读完的有用之书且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屈指可数。
大概从前,我读书是功利的,目的在于积累只是;而后来,渐渐忘了读书的目的,反倒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至于现在,有了想读有用之书的目的却不知于自己何为有用之书?大概书本无有用与无用之分,我们渴望的的有用与无用全在于读者的机心与悟性而已。我现下想靠读书推着自己进步,却又在茫然中拾起王阳明的心学。书中不断重复着“致良知”,我亦不断问何为“良知”?我的“良知”为何?孔子“一日三省吾身”,而我三月不省吾身,大概偶尔的自省会让人觉得内心已病入膏肓。暴躁、生气、焦灼、偏见只会蒙蔽自己的良知,作为自律的人,我们应该由内及外,而不是由外及内。在这样的自省中,我突然发现其实真正的有用之书不应只停留于技能层面,于我而言,真正的有用之书应该是可以涤荡心灵的,当你内心布满尘埃时,拾起它,扫尽心中尘泥,重拾美好世界,在物我两忘中豁然开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