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一直写到老的故事诗歌
李清照:一个再婚女子的乐苦人生

李清照:一个再婚女子的乐苦人生

作者: 楚宁宁宁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08:52 被阅读25次

    夏去,秋也去,枫叶落了,冬来,晚舟归家。

    01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金石录》付印。作为金石研究的重要研著,《金石录》和北宋欧阳修的《集石录》齐名,并被同时盛赞为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的集大成著作;时至今日,《金石录》仍然在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

    也是这一年,南宋小朝廷已经偏安江南一隅二十四年,女真人来了又去,留下靖康之耻,也留住高宗赵构在临安苟且偷安。临安这个名字取得很好,临时安置,临了偷安。

    早在高宗建炎三年八月,《金石录》的主要作者赵明诚就已经在赴任湖州知府的旅途中撒手人寰。这年六月,他刚刚与夫人李清照于池阳相聚,然后又分别。本来,他们夫妇俩决定了不再漂泊,从此就在池阳避祸余生,但命运多舛,世事难料。

    彼时,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四十六岁,当命运的苦楚一时间无处排解时,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就像蔓藤一样迅速汇聚在一起,牢牢地盘绕上她的心头。多年以后,李清照填词《声声慢·寻寻觅觅》,那其中,说不完的凝重哀婉力透纸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02

    李清照的人生和她的诗词一样,被战乱一刀硬生生地砍成了两段,历史让她生在盛世,却长在乱世,当看着身边的宁静和幸福慢慢地被扭拧成哀嚎与绝望时,女词人能做的,除了从抗争到接受,就是把它们真实地记录下来。

    作为一个与旁人无异的大家闺秀,李清照的出生,也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波澜起伏,神宗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在山东一个殷实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在太学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那一年,多年以前大力推行新政,权倾朝野的王安石,还在左仆射的任上,但新政却早已无力为继,改封荆国公多年后的王安石,暮垂将至。

    历史的承继总是做得天衣无缝。彼时一年多以后,王安石病逝,元祐党争爆发,北宋王朝即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党争权斗,而这无休无止的争斗,直接成为了后来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就在这样的父辈权斗中拉开了篇章。

    不过,盛世有它的惯性,天下还是照旧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多年以后,李家的女词人遇见了赵家的太学生,一个17岁的女孩情窦初开。当赵家父子拜会李家,上门提亲时,少女李清照欲看还羞,回到深闺中,填词《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想看羞看,那支青梅很好地成为了掩饰的道具。

    赵钱孙李,赵家和李家本就离得不远。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赵明诚嗜喜金石碑文,李清照也爱屋及乌,新婚的赵氏夫妇由此开始了一生的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执手生活,也开始了那段不断寻找、收集、保护、丢失金石藏品,笔耕《金石录》的悲喜人生。

    03

    新婚的头两年,赵明诚还在太学,尚未入仕,夫妇两人所有的家补均从在朝为官的赵父处支取,如果只用于生活,还有盈余,但因为赵明诚视金石为己命,所以每到月末,家中堆满了碑帖字画,却唯缺银两。

    李清照的志趣与夫君无异,两人倒也相益相成,那两年过着富足的精神生活,看淡人生,夫唱妇随,乐喜如神仙。新婚的甜蜜和娇嗔也是有惯性的,每当赵明诚去太学读学,李清照在家中整理和校勘完丈夫的金石宝贝后,多出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想念赵郎。这时,少妇李清照放下女红,拿笔写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真的无从消蚀,从眉头拿掉,又从心头浮出。

    还有那阙《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日,赵夫人李氏清照独自在家,喝酒微醺后,醉卧玉枕纱帐中,当清秋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却因思念夫君越发的消瘦。

    这种甜滋滋的诗词只有新婚燕尔的女子才能写出,而李清照将这种甜滋滋发挥到了极致,她集大成,甜而不腻,被后世推崇为“婉约派”的当家花旦。

    04

    徽宗崇宁二年,赵明诚入仕赴任鸿胪寺少卿,生活好似要越发的好了起来。但甜蜜的日子却在四年后结束了,反复的党争权斗最终因父辈们波及到了年轻的赵氏夫妇。

    徽宗大观元年,赵父挺之罢相病逝,赵明诚连带丢官,李清照因此被迫跟随赵氏家族离开汴京,回到赵家在山东青州的祖居私邸,由此开始了十几年的屏居乡里生活,同时,也开始了夫妇两人一生中最有成效的金石考证、收集和整理的生涯。

    关于这段每天都有可能如获至宝的岁月,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夫妇两人在青州简居乡里余十几年,后赵明诚赴任莱州和淄州,这三个地方,均是古齐国的腹心之地,所以赵李二人得以收集到了大量的碑帖和古器,也正是这些珍贵的碑帖古器,成就了赵明诚对《金石录》的勾勒和写作。

    徽宗政和七年,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初稿。之后数年,《金石录》不断在校勘和增补的过程中,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的兵荒马乱,《金石录》估计早就付印。但是,历史这个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

    05

    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二宗被女真人俘获北归,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北宋王朝即此覆灭了。

    很快,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也随时准备一路逃跑。赵构都准备着撒腿就跑,那青州、莱州、淄州自然也无法守得住。

    高宗建炎元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南下奔丧,后就地赴任江宁知府。北方沦陷,夫君又调任南方,李清照在执信赵明诚后,开始逐一整理家中多年的藏品,准备南下。可是,十数年的收藏实在太多,拿在手中,每一个都觉得不可或缺,非常时期,掂来想去,只能有所取舍。更糟糕的是,赵明诚公职在身,无法复返青州,所有大小事宜,只能交由李清照一人打理。好在女词人虽为女流,但负重无惧,碑帖古器装满十五车后,颇费周折,于建炎二年春天运抵江宁。

    关于这段经历,李清照写道:“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建炎元年十二月,青州城破,赵氏夫妇遗留在青州的剩余书册古器尽数被毁。

    建炎三年,江宁府发生叛乱,赵明诚弃城而逃,并随即被革职。李清照随同赵明诚一路西逃,行至乌江时,女词人感概霸王挥剑自刎的气概,再联想到国破家亡和夫君失当,于是写下《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婉约派的执牛耳者也有豪放的传世之作,经历了那么多的乱世苦楚,李清照似乎比男人更想大声疾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本想隐世余生,但却夫妇二人永世分别。

    丈夫遗留下来的金石古器再一次的,全部交到了李清照的手上,在逃难避祸洪州、台州、越州、衢州、临安后,所有藏品遗失殆尽。

    高宗绍兴二年,四十八岁的李清照,孤独无依、走投无路的仓促地再嫁张汝舟,可张汝舟只是觊觎她的金石珍藏,他们仓促地走到一起,又仇恨般地分开。

    绍兴四年,李清照避祸居金华,完成《金石录后序》,并在十数年后,校勘完成《金石录》。

    绍兴五年,李清照思念亡夫,填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个“载不动许多愁”的“愁”,已经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有了天壤之别。少女没有变成怨妇,少女只是变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妪。

    06

    绍兴二十五年,在对亲人的无限怀念中,和对故乡的悠悠眷念里,李清照悄然辞世。

    弥留之际,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自己十六岁的身影,那一年,她纳凉亭中,乘晚舟掠过芦苇丛,并惊扰了一群鸥鹭,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犹在嘴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夏去,秋也去,枫叶落了,冬来,晚舟归家。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清照:一个再婚女子的乐苦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cw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