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大师
1.
我的助理,小蚊子,是个勤俭的姑娘,很会替公司省钱。
但有时的省法,也有点副作用。
比如,前段时间,一次培训活动,客户领导突然生病,临时取消。
小蚊子很不好意思的告诉我,她为讲师订的酒店无法取消,费用不能退回。
细问才知道,携程上有两个房价,一个1200,一个1150,区别是前者可以入住前取消,而后者无论怎样都不予退款。
因为差了50元,小蚊子选择了后者,结果损失了1150元。
作为接手不久的新人,我并没有埋怨她,而是告诉她,只有50元的优惠时,当然要选能退掉的。
小蚊子觉得委屈,说自己前几次都是这么订,并没问题,谁知道会有这种突发状况。
我说,要会算前后帐,有时前面看起来占了点便宜,后面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如果了解一下客户临时取消的概率,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50元要对冲1150元的风险,大体是1:20的赔率,但客户临时取消的概率,明显是大于这个赔率的,所以,这个选择并不明智。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价格歧视”,意思是,为了营销需要,同一种产品,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的价格。
商家往往会在低价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限制,能占到便宜的是少数,多数人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所以,便宜的东西,到后来往往更贵。
知乎作者橙色猫,之前开美容院,讲了一个秘密。
她们70%的利润,来自办会员的收益。单次项目,价格奇高,让顾客咂舌。
但是,负责接待的萌妹纸,会甜甜的建议你办张会员卡,这样下来,单次相当于打了4折,会员含二十次项目,统算下来,省老鼻子钱了。
可是最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根本用不完这二十次,会员卡就已经过期。
甚至相当一部分顾客,只用过一、两次,这些人对美容院来讲简直是金主。
橙色猫说:不仅是美容院,其实很多行业都这样,利用人讨便宜的心理,捆绑套餐,其实最后算总账,买家永远搞不过卖家。
这个案例其实蛮普遍的吧,很多人办健身卡,感觉包年的更便宜,结果到期一算,中间只去过两次。
你看,你不仅浪费了钱,还消耗了自己热情,增添了自我鄙视,亏了吧?
很多人在淘宝上左右厮杀,便宜的战利品一堆,到最后,能穿出门的几乎没有,还不如爽快点,搞套精品。
你看,你不仅浪费了钱,还消耗了自己的时间,磨灭了提升口味的机会,亏了吧?
所以,便宜的东西,必然存在其它代价,就像那问江湖黑话: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2.
还有一样用起来便宜,还起来特别贵的东西,那就是人情。
刚刚大学毕业那会,我经营了一家小服装店,我这人也挺爱交际,和周边的商户打成一片。
尤其是隔壁一开饭店的哥们,热情的不分彼此,让我有种莫逆之交的感觉。
一次,带女朋友,去那饭店吃饭,三菜一汤,小酒一瓶,吃完饭去买单,那哥们赶紧从柜台里跑出来,拉住我,义正言辞说到:
“是哥们不?这顿饭哥请了,你要出钱,哥跟你急!”
遇到这么仗义的朋友,心里激动似火,手里的钱又装回了口袋,拍了拍那哥们的肩,意味深长的说到:
“够兄弟!”
出来后,女朋友也甜甜的说:“你好有面子啊......”
我不以为然的撇了她一眼:“那是,哥们嘛......”
没过几天,饭店那哥们,带着他老婆来到了我的服装店,一边和我攀谈,一边让他老婆试衣服。
他老婆也挺有眼光,直接挑了件最贵的穿在了身上。那老哥,眼睛一亮说到:“就这件了,太称你了!兄弟,这件得多少钱呐?”
我沉吟着,考虑是按进货价报,还是再便宜点给他。
他却爽朗的大笑,对老婆说到:“我都给你说了,小徐兄弟肯定不好意思收钱,你还不赶紧谢谢。”
他老婆连声道谢,我一时蒙圈,回了句:“别客气,嫂子”,馈赠就这样被坐实。
老哥用力拍了拍我的肩,意味深长的说到:“够兄弟!”
够尼玛兄弟,他那顿饭撑死不超过100元,我这套衣服,进货价都要280,我特么亏大了,可谁让我之前占了人家便宜,现在竟以更贵的方式来偿还。
当时年轻,人情世故懵懵懂懂,但那次就通晓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叫“人情债”?因为是债,你就得还啊,而且这债还起来成本还更高。
中国素来有“投之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的传统,加倍偿还人情债在世俗情理之中,隐形规则之下,你不遵守,反而会陷自我于不义,被他人所唾弃。
冯仑讲过另一个人情债的故事。
有一人开车,闯了红灯,被警察扣住,司机一看警察,原来是熟人,
马上说:“哎呀,原来是兄弟你啊,高抬贵手哦......”
警察也很识趣:“都是自家兄弟,过去吧,下次还是注意点。”
结果,没过两天,那司机又违规了,想着警察老关系,又找对方帮忙。
警察又给他办了,司机不好意思,说要答谢,警察倒挺大度,小肥手一摆:
“自己人,客气啥,找时间一起坐坐就行了。”
一起坐坐,不就是吃顿饭呗,司机也懂事,马上张罗。
于是花了两百多块钱,请老熟人警察吃了饭。
饭桌上,称兄论弟,其乐融融,警察一看,既然关系这么好,我也不跟你客气了,于是说:
“兄弟啊,我们这行当不好干呐,拮据得很,你弟妹呢,学历不高,找不到什么工作,你不是开公司的吗?给个面子呗,让她去你们公司上班吧?”
司机磨不过情面,让他老婆第二天就去报到。
谁知道,那警察老婆完全是个吃货+事儿B,班没上几天,活啥都没干,事儿惹了一堆,全是负贡献。
这哥们实在烦不了,去求那位警察:
“这样吧,让弟妹回家待着,我照常发工资,每个月一千二......”
于是,这哥们得每年花一万五千块钱,养着人家老婆......
冯仑说,本来闯个红灯,也就50块罚款,非要动用人情关系,最后,每年赔上一万五千块钱,这也太不划算了......
这故事,你可能觉得奇葩,但透出的理儿,却很日常。
中国人爱攀交情,爱利用交情,因为那意味着可以“抄近道”,“占便宜”,可到最后呢?往往付出更多的代价。
在中国,最贵的就是人情债,就像《蜗居》里面那句台词:
金钱的债能欠,就是人情债不能欠,你一旦沾上,就要掏心掏肺来还。
3.
在这个世界上,要说最便宜的东西,应该就是时间了,它甚至是免费的。
大多数人都享受着同样的待遇,一出生2万多张万能货币,你几乎可以交换任何东西,有人交换了口水泡茶,有人交换了伏案疾书,有人交换了逍遥自在,有人交换了艰苦卓绝......
那些前期交换到甜头,而暗爽的人啊,岂不知,后期你可能会买更多的单。
网络作家长风吟,讲过他的经历,当年他传播学专业毕业,最佳选择是去地方性报社,收入高,活又少。
他觉得没有成长性,去了一家小杂志社做编辑,而很多同学都进了地方报社。
一次聚会,同学们都说他傻,去地方报社多好,根本不用干什么活,因为大家看的都是电视节目预告那栏,其它内容几乎没人看,但又不得不买。
所以,随便在百科全书上摘几篇文章,就凑成一版,报纸永远不愁卖,待遇永远低不了。
长风吟说,当时自己也挺失衡,小杂志社待遇少的可怜,又是市场化运作,如果精选不好文章,销量下去,还要挨领导骂。
读者的来信,他每封都要看,还要写总结给领导,因为从读者的反馈中,可以知道哪类文章受欢迎。
遇到投稿质量不佳,或者投稿太少时,自己还要动笔充数。
总之,投入产出比太低,和同学比起来觉得太不公平了。但他总觉得付出总会有点回报,说不定这杂志社做大了呢?
结果,长风吟猜中了开头,猜错了结尾,杂志社不到三年就倒闭了,可是他竟然也等来了回报。
在老板的推荐下,他去了某互联网平台,做新媒体编辑,再后来又被挖到某公众号做主编兼合伙人,一年内,他就把那个公众号,从原来1万多粉丝,做到百万粉丝,当然物质上的回报,也异常的丰厚。
而那些地方性报社的同学们呢,大多苟延残喘,风雨飘零。
长风吟的故事,让我想起《断头女王》里的一句话:
“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我们常说生命可贵,可生命不就是时间的总和吗?时间虽免费,可却最贵,因为那张货币一旦花出去,就再也挣不回来了。
4.
很多时候,便宜和昂贵是不能彼此分离的,他们总是在不同维度下,相互成全,相互转化。
就像和菜头总结出的那个天道守恒定律:
做一件事情有许多路径,无论选择其中哪一条都意味着某种取舍。比如说可以省时间,可以省资金,可以省人力,可以省麻烦等等等等。
但是到了最后你会发现,都避不开,都省不掉,之前省掉的时间会在后面耗费更多,资金、人力、麻烦都是一样。
你怎么设计是你的事情,老天负责审定总付出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