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舒服的境界——进退皆宜
本文摘录自 《易经杂说》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到了第四爻,很妙。从整个卦看起来,内外两卦分得很清楚,成为两节,这表示一条龙或一尾鱼在深水里跳出来,无咎,没有毛病,要出头了。但要注意“或跃在渊”的“或”字,这一爻真好,操诸在我。譬如一个人,事业到了顶点,如再进一步,或者跳一步,或者不跳,都是好的。九四是外卦的初爻卦,与内卦的初爻相应,都有无比的价值。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易经》讲了半天讲到极点,只教你把握一个时间、空间,时间不属于自己,任你怎样努力,也没有用;时间到后来被变作运气,运不来,轮不到那个时间,再转亦没有用。但是要注意,看历史就知道,有些人时间到了自己的前面,却又让时间轻轻溜过去了。但“或跃在渊,无咎。”这句九四爻的爻辞说的是什么呢?前面说过,这句爻辞的“或”字,等于一个人站在门中间,一脚在里一脚在外,进出都可以,所以孔子这里说“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要上去或要下来都可以,但并不是滑头,当然滑头也可以做到这样,这中间就在各人的内心了。再进一步解说,一个人处世,或者进一步,或者退一步,也没有办法固定,但是始终不是为个人,只为社会,为国家,要有贡献,并不是滑头,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样站在中间,是等待时机,所以这是无咎的。当然人生做到第四爻,那是最舒服的。历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这样,举例来说,道家所标榜南北朝时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谓山中宰相,南北朝几个皇帝,大事都要请教他,但他永远不出来,不做谁的官。像这一类人,所谓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人,中国历史上蛮多,可是他的情感,对于社会、国家的贡献,并没有忘记,并不是专门为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