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卜算子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5-02 19:33 被阅读0次
夜读:卜算子2

仔细品赏石孝友这阕小词,朴素平易却有耐人寻味之处。这首词起句即叹相见恨晚。“见也如何暮”之中,一个“也”字,如闻其叹惋之声。相见为何太晚啊,可知主人公是个性情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正无理而妙。从此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恨,足见其情意之重,相爱之挚矣。但亦见得其心情之枨触,此为何故?

接着又是一声长叹:“别也如何遽。”相别又为何太匆忙啊!原来,主人公眼下正当离别。此句中如何,亦作为何解。叹恨为何仓促相别,则两人忘形尔汝,竟不觉光阴荏苒,转眼就要相别之情景,可不言而喻。

上句是言过去,此句正言现在。“别也应难见也难”,则是把过去之相见、现在之相别一笔挽合,并且暗示着将来难以重逢。相见则喜,相别则悲,其情本异。相见时难,相别亦难,此情则又相同。两用“难”字,挽合甚好,语意精辟。不过,相别之难,只缘两情之难舍难分,相见之难,则为的是人事错迕之不利。两用“难”字,意蕴不同,耐人寻味。

见也难之“见”字,一语双关,亦须体味。见,既指初见,也指重见,观上下文可知。初见诚为不易——“见也如何暮”。重见更为艰难——“后会无凭据”。后会无凭,关合起句“见也如何暮”,及上句“见也难”之语,可知此一爱情实有其终难如愿以偿的一番苦衷隐痛。主人公情深浓如此,而终难如愿以偿,其原因不在主观而在客观方面,也可想而知。

事实上,虽说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可是毕竟是此事古难全呵。上片叹恨相见何晚,是言过去,又叹相别何遽,是言现在,再叹后会无凭,则是言将来。在此一片叹惋声中,已道尽此一爱情过去现在未来之全部矣。且看词人他下片如何写。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写行人临去时心下犹豫。行人去也,可是又怎样去得了、舍得走啊!可是要“住”即留下不去呢,情势所迫,又怎么能够?正是“住也应难去也难”。此句与上片同位句句法相同,亦是挽合之笔法。句中两用难字,意蕴相同。而“别也应难见也难”之两用难字,则所指不同。此皆须细心体味。写临别之情,此已至其极。

然而,结句仍写此情,加倍写之,笔力始终不懈。“此际难分付。”此际正谓当下临别之际。分付训发落,宋人口语。难分付,犹言不好办。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临别之际最伤心。此时此刻,唯有徒唤奈何而已。词情在高潮,戛然而止,余音却在绕梁,三日不绝!

相关文章

  • 夜读:卜算子2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

  • 夜读:卜算子

    夜读经典,古为今用。记得在许多年以前读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就觉得宋词之美,为现代诗歌创作带来了极为宝...

  • 夜读:卜算子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夜读,在重温经典中度过生命中一段美好时光,亦属于一种清修吧!初次品赏这首词令的时候,还是翩翩少...

  • 夜读:卜算子1

    夜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

  • 神异录系列之卜算子

    【奇世界 · 神异录系列】 2、 《卜算子》其一 ...

  • 夜读书2

    读汪曾祺老爷子的散文每每被其折服,生活百态,柴米油盐皆成文章!夜深了,老爷子的《 做饭》读的正爽,明明晚饭已经吃饱...

  • 夜读·宋词(2)

    “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这是《宋史》对宋初作家钱惟演的概括,爱读书、爱藏书、爱编书、爱写书,近乎痴...

  • 夜读·唐诗(2)

    唐初三、四十年间,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诗风痕迹。士大夫们争相效仿,以绮...

  • 夜读故事(2)

    成为同桌之后,他们两就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同学,两人一起出没在教室,食堂,运动场,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学习。此外,他的...

  • 夜读:忆秦娥2

    这首《忆秦娥》的上阙,写春天的夜晚,女主人公惊醒于箫声,因望明月而思远方的夫君,见柳色而忆惜别之情景。“箫声咽,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卜算子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xz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