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相似桃花开,岁岁行路人不同。
接近清明的时候,桃花开了。这几年,福建这边很流行举办“文化节”,其实就是将民俗活动结合特色小吃起来,辅以举办一些活动,招揽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拜文化节所赐,周围爱玩的人都有了地方去,一到文化节,都是人山人海的,停车都不好停,毕竟人都是喜欢热闹的动物。
我的一个朋友老齐带着妻子也跑来福建,硬拉着我要我一起去一个桃花文化节看看。
这个老齐是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一个博士,平日里喜欢户外活动,因为喜欢民俗而认识,和我意气很相投。既然好友相邀,我也不好拒绝,就随他去了。
桃花节举办的地方是一座山的山脚,山脚到半山腰附近植满桃花树,桃花开时一片粉白,端是好看。山脚下的公路作为小吃一条街,公路的尽头就是地方民俗特色表演。
到的时候,公路已经被封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放眼望去,公路上都是人。一商量决定先去看看桃花,沿着入山的小路走,才发现山脚也基本被拍照的人占领了,我们只得继续朝高处去。中途,老齐脚下打滑,急忙中抓住路边杂草,摔是没摔到,就是手掌被草叶磨破了皮。
我打趣到,人说手中纹路就是人一生起伏的反应,接近手腕部分就是人的命线,你这手掌被划了几道痕,估计又多了几个劫难喽。
老齐妻子笑到,劫难是好事,没伤命线就行。说着好像想到了什么事,自顾自笑了起来。老齐看着我们俩人没心没肺,好一阵无奈。
走了有小半会儿,游人渐渐少,才有兴致欣赏起这桃花林。
欣赏之余,也禁不住拿出相机,开始拍照,老齐夫妇看我拍得正兴起,说他们往里走些,回头下山了再汇合。
其实我不是拍得兴起,而是相机不怎么会用,心想,这好几斤的东西背着,可别给人看出破绽我不怎么会用,这一点形象还是要保持的。
看老齐夫妇走远,我放下相机,仔细的观察起桃花林来。
身处桃花林中,抬头便是落英缤纷,浓淡间杂之中织出一条覆盖天地的粉纱。此情此景也难怪陶渊明居士会写出桃花源这样的世外仙尘,不知道书中捕鱼人看到的桃花是不是现在这样。
边鼓捣着相机,边往桃花林深处走去,顺便捡了几叶飘落的挑花,准备回去塑封起来做书签。
走了小半会儿,前方桃林也到头了,刚步出桃林,迎面而来却是一条小溪,溪边竹石萧疏,境界幽深,不似凡人所居,回头一看,溪流向远处,一片翠绿,哪里还有什么桃林。
再看看自己,好几斤的相机没了,身上居然穿着布衣长衫,可是脚上还是耐克鞋呀,头发也没变长,不伦不类的。
再三确认没做梦之后,我无奈只能继续沿着溪走去,约莫走了有半个多小时,看到前方有一座竹制八角亭,内中好像有人,我提起长衫就向八角亭跑去。
来到近前,发现亭中一人,身着菱纹勾边单色袍,发绑四方髻,面目清秀,手中一卷简书,典型的古代读书人模样。
看到有人来到,书生放下手中简书,起身相迎,好像知道我要来一样,我不明就里的就坐在了他的对面。
我刚想说话,书生出声到,使君可否先听小生说个故事,其中缘由自在故事中。
书生便直接言语了起来,说是汉朝时候中垒校尉家中有个伴读,在公子刘歆小时陪着公子读书,后来公子刘歆和老爷刘向一起编撰《山海经》《战国策》《五经通义》等书,伴读也就帮忙一起打打下手,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汉成帝绥和元年,王莽出任朝廷大司马。王莽此人礼贤下士、清廉俭朴,朝野上下对其寄予厚望。
没过多久中垒校尉刘向死去,王莽向来同公子刘歆交好,加上老爷事业未竟,便让公子接任中垒校尉,没过多久就举荐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
公子在校理群书的时候,在内朝秘藏中发现了《古文易经》,当时盛行符谶之术,公子也精于此道,再三研读《古文易经》之后,心有所感,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华夏倾颓、伏尸百万、祸起四方、利在东南。
当时外戚虽盛,却也有王莽这样的清正人士辅政,怎么也看不出天下大乱的征兆,可是卜出这样一卦,公子心有不安,公子虽然整日埋首书案之中,也是心怀天下。
几日之中,心中不安更盛,便交给我一样东西,山海图。早年编撰《山海经》时候,老爷公子曾经游历四方,在三吴群山中发现了一幅画在石头上的山河形式图,约莫是上古之人根据当时的山河景象所绘,老爷按照上面的景象将图拓了下来,图片拓画在布帛上的时候,石头上的景象也随之不见。
老爷自然十分惊异,后来在写《枕中鸿宝苑秘书》时候,研究了邹衍的大九州之学,才知道这图中是一方天地。上古时代,大禹序定九州,许多地方并没有被划入九州,可天地已经定型也就只能化实为虚,许多秘境因此而成,这山海图也是一样,是一方秘境,可是老爷遍寻古籍也找不到进入之法,也就只能收藏着。
现在公子正全力校理《五经》,便把山海图给我,希望我寻到进入之法,待到功成之后,作为避难之用。
我动身到三吴寻找线索,一次意外之下,山海图被雨淋湿,却发现周遭起雾,身已在山海图中,才知道本来山海图遇雨便可以自由进出,怎料本应在山石上的山海图被拓到布帛上,布帛画珍贵,查看都万分小心,又怎么会遇水。
明白内中缘由,我急忙寻找公子,可汉平帝元始五年,王莽称帝,公子也和王莽反目,没等我找到公子,就听到公子谋诛王莽失败被杀的消息。
我记得公子嘱托,只得返回三吴,途中一遇雨天,便打开山海图引人进入,那几年因为各路人马反王莽,各地战乱,几年下来山海图中居民已达千户。到达吴越之地之后,因为王莽之乱同卜辞“华夏倾颓、伏尸百万、祸起四方、利在东南”不对,估计天下还有一劫,我便进入山海图中,等待大劫应现。
图中日月不计年,我发现在图中我不会老去,心心念念的劫数不到,寻了一次下雨,我走出图去,却在半道遇到一个外邦人,一番言谈之后知道他叫白道猷,也不是什么外邦人,只是因为入了佛教,剃了头发,才不像个汉人。
这时候,我才知道,劫数早已应现,听道猷所说晋朝末年,华夏为胡人所灭,中原之地,战火频年,华夏正统流转东南,三吴安逸的很。可笑我百年等待,到头只是白忙一场。
道猷还同我说,图中居民有生老病死,可你没有,也是因为我引他们入图,将他们的命数引到我身上。我才知道自己错的离谱,求道猷告诉我如何还图中居民自由。
道猷是佛家高僧,以佛家芥子纳须弥之法暗中将图中居民送出图外,我选择留在图中。可能是出外的道猷封了山河图,此后就再没有人走入了。
你是第一个有缘人。
这书生讲的故事太过玄妙,跨越千年的时光,一时无法消化。
一阵思考后,我开口问,要怎么才能出图。其实心中还有些疑惑,这书生不是还是不老不死么?而且我怎么进来的?这布帛画保存的再好也不能撑过千年?不过首要任务是出去,我就先按下疑问。
书生说到,使君身上带有蜃气,自然可进可出。
说着他拿出一把匕首,推到我的面前。
带着一丝苦笑着说,道猷是佛家人,不能杀人,此图之中,我无法自了,千年以来只使君一人入图,请使君成全。
看着眼前的匕首,我一句话都说不出。
看我犹豫,书生继续说到,千年岁月,布帛画早已灰飞烟灭,没人能进,没人能出,使君虽然进得图来,却并未完全入内,所以衣物有所不同。当初道猷封住山河图,为的是再不会有人误入,也是我自罚其中,自领岁月折磨。使君能入,料想天命如此,请使君成全,为吾解脱。
沉吟良久,缓缓拿起匕首,看着眼前笑着求死的人。
心中似有明悟,一刀划下,却是划向书生手腕处,隐约中有命线被割断。
面前书生却是一丝一丝尘化,随风而散。
眼前一阵恍惚,已然回到桃花林之中。
心中一股怅然的走出桃花林,看到老齐夫妇下山来,汇合之后心情低落的逛完桃花节。
老齐夫妇是玩的非常开心,碰到有人穿汉服,还拉我帮忙拍照。
给他们拍完,打开相片浏览器,确发现相机里多了一张照片。
画面里一条小溪,溪边竹石萧疏,境界幽深,远处依稀一个八角竹亭,内里似乎一书生独坐,千年依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