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图片来自网络【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析】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评】
陈子昂的右拾遗是个什么样的官位呢?
它只是一个正八品官职,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失误),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通常称为谏官,也俗称为言官。所以这个官是清要官,更是一个得罪人的官。
再加上陈子昂本来就生性耿直,是任侠好义之人。所以,直言敢谏,武则天还有一点帝王的大度,但她的那些武家权臣对陈子昂是恨得牙咬咬。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建安王对陈子昂的“指手画脚”是很不耐烦的,根本合不来。
《登幽州台歌》就是这个时候写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而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用于招纳贤才。对比之下,陈子昂只有更郁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