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夜与你分享学习时差党专题推首备选
别傻了,其实你真的不用学那么多

别傻了,其实你真的不用学那么多

作者: f9556a46fea0 | 来源:发表于2017-10-31 06:51 被阅读10060次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你有经历从知识焦虑,到知识囤积,再到知识瘫痪的三部曲吗》引起了不少同学关于知识焦虑的共鸣。

上不完的课和考不完的证,我们真的要学那么多吗?学生们越来越辛苦了,可为什么却依然没有竞争力呢?

其实按照那篇文章的思路,在找到自己的动机和价值点后,接下去无非是专注的学习和练习对自己未来有益的事情,但关于学习方法这件事,大家似乎却很少去思考和完善。

你拿到一本书、买了一堂课、报了一个考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学呢?还是先看懂大局缕清脉络,花一点时间规划清楚自己该如何学习呢?

我将之称之为:学习如何学习的艺术。

长久以来,我自己关于这方面的认知也很不足。因为学会学习这件事,实在是个隐藏版的,无法立即看到结果的事情。而我们成长过程中,总是倾向于忽略对隐性技能的学习和投入,因为它不会像学习编程、学习数据分析、学习一门乐器一样能立竿见影的看到结果。

但真正让人和人之间区别开的,恰恰是这些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比如如何说话,如何销售,如何面对逆境,如何承担责任等等看似无法学习的东西。

所以要花慢功夫在真问题上。今天我们以慢为快,来说说如何学习。

学习分很多层次:底层的是信息、然后是技能,最后是才能。举个例子,假设你要利用PPT演讲向别人推荐一只股票:

你掌握的关于这只股票的知识,它的所在行业、发展趋势、财务数据等,这是信息。你告诉别人一遍,别人就也知道了。

如何制作PPT,这是技能。学会这个,你可能要花一段时间投入并持续练习。

至于如何能利用PPT讲好一场引人入胜、精彩纷呈、充满个人魅力的演讲,这就是能力了

放在这里,就是你首先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想单纯的获取信息呢?还是学习某种特定技能?亦或是培养一种能力?

我接下去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针对后两种。我们先看宏观,再看微观:


宏观:体系的建立

两个关键词:归纳和连接。

归纳:

不管是看书还是上课,对知识的归纳都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仅仅停留在学完就罢休,看完就甩手的阶段,那你学习的效率无疑将会是低下的,长期以往无异于自我麻痹。

慢慢养成自己独特的知识归纳体系。比如你每读完一本书,会有一个文件夹可以记录笔记和引申思考。学完一门课程,有一个完整的电子版笔记便于随时随地复习。偶尔文艺了,读到一句很好的诗词,也可以找到安放的空间。

久而久之,你便仿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知识宝藏。每一次回访,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推荐使用印象笔记(或者网易云笔记)随时做记录,记笔记的方法则参考康奈尔大学笔记法(请自行百度or Google)。同时可以用Dropbox做云文件存储,比如我现在每天需要在不同的电脑上编辑同样的文件,用Dropbox可以保证时刻打开的是最新的版本,而不需要将资料传输来传输去。

连接:

如果说归纳是为了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大厦,连接则是给这个大厦通网通水通电,让它彻底活起来。

只是单纯的学会一个新技能、新概念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将它连接和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和已有内容形成关联。这在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尤其重要。

我现在也养成了过去没有的一个习惯,便是不断问自己:这个知识和我既有的哪些知识相关呢?他们是互相矛盾,还是互为因果,互相诠释?我应该如何区分和辩证?

比如我前段时间在学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过程中不断挑战我对于传统营销策略和写作方法的认知。于是我就需要不断的回到我之前学习营销和写作的课程中去对比和互相验证,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一下子学习就深入了不少。连接一旦建立,脑回路也会跟着变化,记忆自然就牢固了。

这样初期很痛苦,但时间久了,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感。


微观:使用费曼技巧

先给大家看一下学习金字塔,这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图片来源:“古典——超级个体”)

不知道你们感觉如何?反正我最喜欢这种眼前一亮,同时又觉得理所当然的理论,朴实的让我感觉更接近真理。

看一下数字,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比例差异巨大。传统的教室听讲,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图片加声音的视频模式能保留20%;但最高的还是践行以及教别人,能分别保留75%90%

这具体是为什么呢?我想脑科学家应该能给到我们最好的答案。但我在这方面是拿来主义,我只对结论本身能如何指导我的实践感兴趣。

结论很明确了:想学会一样技能或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边学,一边利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去讲授给别人听。如果卡壳了,就回到原始学习资料中重新学习,直到你觉得足够顺畅,顺畅到别人也一听就懂为止。

这个理论在一位很有名同时很搞笑的物理学家费曼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并且他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费曼技巧(Feynman Technique),其核心思想就是:制定学习目标(通常是一个「概念」),并以「教」的方式来学习,在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给洋葱一层层剥皮,渐进的学习方法。

所以哦,如果你没朋友可以教也不用紧张。通过教自己,一样能达到融会贯通,刻骨铭心的效果。

想起来,我自己应该也是这个理论的受益者。还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个北欧来的室友叫Kris. Kris是个party的行家,但数理化基础能力真的很凄惨,属于化学式配平和物体动能都会算错的那种。

当时我们一起修了几节大学物理和有机化学的课程,基本上Kris的所有的作业和考前辅导都是通过我的一对一的讲解来完成的。最后他过了,我也基本不是A-就是A. 当初教他的那些题,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

前段时间我在家里学习Coursera上的一门数据分析课程,想到利用这个技巧。就买了一个小黑板。每学完一个章节后,遍把自己当做学生,利用小黑板重新讲给自己听,眼耳喉舌甚至四肢全都被调动起来了。虽然花的时间多了,但几遍讲下来就觉得通的不能再通了。

所以请记住,学习≠看书,学习≠听课。学习是一门调动自己尽可能多的感官综合协调搭配的艺术。如果你觉得学习的过程很轻松很自在,那么要么你就是学了错误的内容,要么就是用了低效的方法。


最后:检验并输出

讲了这么一大堆,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呢?

其实很简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最后无非是输出倒逼输入的过程。

使用了费曼技巧,你应该将大部分概念都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思考,输入到了脑中。而会不会用,如何检验,则关键看你输出了什么:可以是一篇学习心得、一个Work Sample,一份商业报告,甚至是一个脑图。

程序员学完一门新语言后输出的是一行行的代码、产品经理输出的是一个新的产品、策划人输出的是一份文案、金融分析师输出的是一份行研报告,就连8岁小朋友学完英语现在都有个汇报演出。

如果你现在所学的东西在最后没有办法输出,那就要小心了。要么就是不值得学,要么就是你的学习方法错了。

为什么输出这么重要?因为只有输出你才能得到反馈,而只有得到反馈你才能改进。

前段时间风靡知识界的刻意练习的概念,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个F: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Fix it(改进).

有了Feedback(反馈),才知道怎样fix it(改进)。

太多古训也印证了这个道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阳明说「行到极出便是知」。

朴素的很,任何学习最终都应该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

学习的方式有千百种,这只是我这几年的心得和体会,欢迎交流。

相关文章

  • 别傻了,其实你真的不用学那么多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你有经历从知识焦虑,到知识囤积,再到知识瘫痪的三部曲吗》引起了不少同学关于知识焦虑的共鸣。 上...

  • 其实你可以不孤独

    其实你可以不用胡思乱想, 因为你并没有那么多的情绪; 其实你的内心不用那么复杂, 因为你可以变得更简单; 其实你根...

  • 其实你真的不用很瘦很瘦

    ​最近在学PS。 或许是因为正在学习吧,所以对照片总是很敏感。看到一张图片,就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张图是不是P过了。...

  • 其实你真的什么都不用担心?!

    看了是不是感觉安心一点? 我也是。 感觉好有道理。幸福指数也瞬间直线上升。 既然结果那么笃定,的确是不需要担心什么...

  • 其实你真的不用刻意维持关系

    在上大学的时候,家里的人,身边的朋友告诉我说,一定要和老师,辅导员关系好点,这样,你的成绩才会高。这话我是赞成的...

  • 其实,你真的不用在意太多

    有时候,我们过的总是很小心翼翼,害怕因为自己的某一句话,一个动作让别人不开心。害怕别人不喜欢你,讨厌你。其实...

  • 其实你真的什么都不用担心!

    Q:你觉得生活中有烦恼吗? A1:没有! 那你担心啥! Q:你觉得生活中有烦恼吗? A2:有! Q:你能解决这些烦...

  • 其实,真的不用那么懂事

    听过一句很伤感的话,“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逼的一身本事”。如果我可以躲在你怀里哭泣,又怎会一个人站在雨里...

  • 其实你不用

    文/霆鑫 每次约会你都洗头 晚上卸妆要半小时 其实你不用 我见过你很多样子 也不在你什么样子 每次约到星巴克 一聊...

  • 再婚猜想

    那些离婚带娃找对象受挫的,你们真的以为娃娃是你再婚的障碍吗? 别傻了。很多问题,看似函数问题,其实是几何问题。 以...

网友评论

  • withism:说得对!其实不学习也可以发论文。发论文申请专利经验交流,欢迎加入高校专利论文毕设咨询,群号码:456071782
    f9556a46fea0:@withism :cold_sweat:
  • 我说阿Q啊:看了这篇文章,很受用,谢谢,一直有在学习看书,但真的很少去做到归纳和连接
  • 博学的冰草莓:"毁"人不倦~个人觉得其实考试挺有用的…因为受益了……
  • 卿卿先生:印象笔记我也在用,很不错!
    学习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 df7664d1444d:很多观点和我现在所认知的是一样一样滴,喜欢!😈😈😈
  • 春枫秋木:现在的中学教学不就是这样吗
  • 田子格: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 一只早鸟:同意!
  • 8037523306d5:没错我就是越学越焦虑
  • 9d3b20e74470:说的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早点看到,说不定又是另外一种人生路了
  • 辰思箘:观点吸引人,从学习的出发点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掌握的是能够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不单单是琐碎的知识,希望有更好的文章。
  • 风千寻艾:深有体会,:+1:
  • 桦葉:现在的人感觉自己学了很多,又感觉其实自己什么也不懂,实际上先学学之前在小学幼儿园的知识吧,学习懂礼貌,尊礼仪,相亲相爱,学习健全的人格,哪一个不是可以用一生去学习的,但又有多少人愿意沉下心去学呢
  • 苏苏果儿:刻意练习很不错,文中观点也比较认同,学东西最快的就是教别人,而且学一样东西要,先宏观的去分析一下,
  • 影视进阶营:说的很不错 就是行动起来
  • 韩子翾_xuan:知识瘫痪是什么意思?
    韩子翾_xuan: @loveDing 好的,谢谢。
    明_露: @韩子翾 大概是什么都懂一点,但是没有系统化,散乱的,别人问了你,稍微深一点的,就不知道了。
  • SSSttss:同意
    蓝月亮123: @SSSttss
    输出的才是真的学到的
  • 芥子疯:Focus,then feedback,finally fix it.
  • 淡若止水坊:活学活用就好,专而精才能做出更完美的结果。如果人人都能有一两样精通,那人人都是人才而不会是庸才。有平衡还不会让竞争力泛滥。
  • 606a41590594:看不懂,赞👍
  • 赛博吟游诗人:很赞,很有心
  • b9837acbacbe:又找到一条新路,谢谢啦
  • 雅楠_lee:讲的太赞了
  • 香辣豌豆:分析很细致,很到位,喜欢,祝福你
  • 百签:哈哈,分析到位!!!我还在三部曲的第一阶段~

本文标题:别傻了,其实你真的不用学那么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yv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