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挣扎着的灵魂

作者: 独有的偏见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19:18 被阅读306次
    敦刻尔克──挣扎着的灵魂

    战争,一直是个永恒的命题.

    三流的导演拍战争,那是一场当红戏子们的跳梁喜剧,为的是博大众一乐

    二流的导演拍战争,把它变成一场热血的屠杀,以上帝和正义的名义唤醒被平庸所湮没的荷尔蒙,让无数的中二青年也能享受一把被使命支配的快感。

    一流的导演拍战争,尽之所能演绎出杀戮机器下生命的绝望和恐惧,那个在扳机的空隙挣扎的士兵,那种透露出真实和无力的控诉。

    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战争,他是把人的灵魂俘获,再用满是弹孔的一点一点进水的钢铁巨舰和荡漾在海面上声嘶力竭的哭嚎把灵魂慢慢的挤压、揉碎,然后再在无数个踽踽的幸存者之中摊开,到最后,也许在满是油污的一张张惊悸的面孔中,能看到生存的希望和人性的光芒。

    英吉利海峡的上空,白云飘荡;英吉利海峡的海面,波光闪烁,英吉利海峡的对面,一片没有被战争强暴的宁静。

    德国人的飞机在天空掠过,德国人的U艇在洋底游弋,德国人的钢铁洪流碾过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兵临敦刻尔克,德国人,无处不在。

    我们,被包围了。

    不同于别的任何一部影片,甚至不同于任何一部有关于战争的作品,这部诺兰的2017暑期之作,我认为,是电影史上少有的一笔。

    为什么?

    古往今来一切的史书,近代以来一切的电影,大抵需要“主角”“大人物”“英雄”“才子佳人”来撑起整个叙事结构

    就像陈胜吴广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历史铭记了他们,却没有对倒在他们身后的千百农民有着一丁点记录,太史公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也绝对是功成名就者的记录,他们身后的农民,司马迁不会关心,历史不会关心,我们,也不会关心。

    就像《权力的游戏》《魔戒》或者《我们的父辈》《风语者》《拯救大兵瑞恩》这些以对抗、抗争、战争为主题的电影,他们做表现的也是英雄的战争,他们所需要的也是英雄,奋力杀敌的英雄,戛然而止的英雄,英雄迟暮的英雄。

    这些被放大的个体是叙事的核心,也是刻画的核心

    换句话说,小人物没有没叙事的价值,小人物在一个作品的表现力,和路边的一个石头没什么区别。

    小人物没有历史,小人物没有故事。

    平民没有历史,平民没有故事。

    你我没有历史,你我没有故事。

    人们从它的社会本能中渴望的是不甘平庸,渴望的是对常态生活的抗争,渴望的是对平凡的否定,渴望的是一个卓尔不群的个体串联起整个架构的世界,而对于一个个原本鲜活的,渺小的,“小人物,旁观者”选择了选择性忽视。

    没人,没人会关心一个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中原大地上的农民的生活,同样也没有人去关心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的学生。

    而我们即nobody,noone,什么也不是。

    我们重要吗?

    马克思主义下的政治课本靠诉我们,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

    没有一部史书是给群众写的。

    古今文人骚客著书成篇者,皆是如此。

    人人都不想做路边鼓掌者,每个人的骨髓中都铭刻着渴望被强烈关注的基因,被关注,被注视,被渴望,尽极所能展现、表现自我,耍帅,扮酷,装逼,张扬着像一个待售的商品,孩童般的思索着被众人所托举,所以,“领导力”更是成为顶尖常春藤盟校乃至所有教育机构的的核心理念,无论外界的教育体系,还是内在的社会本能都不断的屈使我们去成为中心,成为英雄,成为一切的焦点,成为领袖。

    但,如果人人都是领袖,

    我们知道罗斯福领导下美国恐怖的战备工业体系,我们知道麦克阿瑟带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绞肉机般的碾过整个太平洋日军岛弧链。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后方机械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妇女,和那第一个登上硫磺岛脑浆就溅在焦土上的年轻士兵

    他们早已被历史这个刁钻的操盘手所无情的筛去,但他们,

    重要吗?

    诺兰说,重要。

    这是我们的视角,这是我们的战争,这不是俯视疆场的挥斥方遒,这是枪林弹雨之下的苟且偷生。

    你只是从宏观层面戏谑着战争,你从未从个体层面审视过,经历过战争。

    这一次,小人物、平民、你我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我甚至通透过iMax的2k摄影机,感受到每个个体情绪的爆发。

    没有希特勒的闪电突袭,没有戴高乐的奋起反击,也没有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沙盘上的指点江山,但,这就对了,他们根本没有参与战争,战争是由无数个个体,无数个背负着家庭和国家的普通士兵组成,他们,才真真切切是战争的全部。

    他们会恐惧,当德军的109-e3带着可以轻易撕裂血肉之躯的mg17机炮俯冲而过时,他们只能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一样蹲下,喃喃着用对信仰的祷告最为将死之人最后的慰藉

    他们会愤怒,不是对拿着死神镰刀的德军装甲师愤怒,而是对朝夕为伴的战友愤怒,只因为他们阻挡了自己回家的路。战友,兄弟?在一些人的生存面前是什么东西?

    他们也会振奋,看着在空中耀武扬威的德军战机也可以被击落,尾翼挂着烟坠落到海中,这种对希望的渴望,相比颤抖着把甲基苯丙胺注射在静脉中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更会绝望,四十万人蜷缩在这个狭小的港口,海陆空全方位的被碾压,而被寄寓的领袖,只是零星的派出些民用的旅游小艇来“接他们回家”,四十万个人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四十万只羔羊,在德意志的剔骨刀前。

    这,才是个体的战争。

    这,才是挣扎着的灵魂。

    我们根本不知道“主角”的名字,

    我们没有看见大义凛然的牺牲,

    我们没有领略荡气回肠的胜利,

    我们更是没有看见英雄主义洗脑般的把血腥的行为渲染成一场斯德哥尔摩的狂欢。

    我们只是看见了一群失落的士兵狼狈的逃回故乡,

    还有那一个个在

    轰鸣中,

    爆炸中,

    冰冷的海水和燃烧的机油中,

    挣扎着的灵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刻尔克──挣扎着的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z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