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见为净,心无杂则清
文/石岩磊
二十多年前,我在山东工作时,第一次在饭店里吃到了爆炒大肠,感觉鲜香肥嫩非常爽口,而且有种令人欲罢不能的特殊味道,便经常点这道菜。结婚后也曾试着自己制作,可无论如何都没有外面的好吃,就去请教一位当大厨的朋友询问其中的诀窍,他淡淡地说:“你洗得太干净了!”我恍然大悟,从此再也不吃用大肠做的菜了。
其实也并非餐馆处理得不洁净,而是要洗涮得恰到好处,既祛除了污秽之物,又能留有部分食材的原味,可在自己家里一定会反复搓洗,恨不得将头脑中的肮脏印象也彻底清理掉,自然少了菜肴独特的味道。但这个介于干净卫生与滋味丰富间的度很难把握,饭店无论大小,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顾客窥见了厨房里的一些不雅场景,或许立马就没了食欲,所以说“后厨不可视”。
正如“人心不可考”一样,与人相处照样不能苛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总是盯着他人的过错,世上便没了好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时经常食不果腹,有一次他不经意间看到颜回从锅中捞饭吃,便以为这个学生不厚道在偷吃东西,后来才得知是有灰尘落进了锅里,颜回担心老师吃到不洁之物,又怕浪费粮食就先吃了带灰的米饭。所以眼见未必为实,心洁方能世清。
我们常常抱怨世态炎凉,怨尤别人居心不良,犹如置身布满虎视眈眈兽眼的荒野,得时时提防着受到攻击,内心充满着惶恐的警觉,担惊受怕中难有轻松的愉悦。事实却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态度决定了自己的境界。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佛印赞道:“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轼取笑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自以为赚到便宜的苏轼却被苏小妹奚落道: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才见佛,哥哥心里有粪才看到了动物的排泄物呀。
这虽是个杜撰的笑话,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却发人深省:世上之所以多坏蛋,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带有色眼镜。对接触到的每个人,我们都会下意识地有所戒备,思索他的目的与图谋,将其预设为别有用心的小人,可殊不知,人们怀疑他人心怀鬼胎时,别人不也在质疑自己的诚意吗?相互的猜忌与不信任招致戒心的升级,总是对隔绝伤害的“防火墙”忧心忡忡,担忧有被钻空子的漏洞,便手拿放大镜仔细寻觅被算计的“罪证”,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会慨叹道:“世事难料,人心不古呀!”
常听人说:“活得真累”,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心累,可原因不就是出在自己处处设防上了吗?倘若把内心的层层疑云清理掉,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便没了复杂的纠葛,一切沧桑就会如阳光照射溪流般透亮了。“水至清则无鱼”,是因为有人在打鱼的主意,游鱼找不到藏身之处便难逃被烹的厄运,“人至察则无徒”,是由于人们的眼神里多含疑虑,一门心思要查人之短,安能邂逅至真至纯的知己?
我到现在仍不爱吃爆炒大肠,虽然相信厨师会负责任地清洗干净原料,但心里已落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便吃不出美味了。但理智告诉自己:眼不见为净,心无杂则清。不过分挑剔食材,才会尽享世间美食;不过多苛责他人,方能体悟人间真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为了心无旁骛地瞄准靶心,沐浴着春风在阳光下撒欢,何必在乎会有飞虫爬上发梢呢?藏民一路虔诚地磕头去拉萨,怎会惧怕脚底踩上牛粪呢?
2020.7.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