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夷吾还是公子哥的时候,晋献公派大夫士蔿为他们分别在蒲地和屈地筑城。士蔿似乎有意为之,在城墙里放进了木柴。夷吾告诉了晋献公。晋献公派人责备士蔿。
士蔿叩头回答说,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士蔿回家后,写了一首诗,说:“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诗意春秋012|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出自《诗经·大雅·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这首诗较长,共八章,每章八句。据说是周朝的卿士凡伯劝告周厉王的诗。《毛诗序》说:“《板》,凡伯刺厉王也。”凡伯是周公的后裔。周厉王昏庸贪暴,任用奸佞,搜刮钱财,监视人民。
诗意春秋012|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在第七章。在这一章里,价,同“介”,善。维,是。藩,篱笆。大师,大众。垣,墙。大邦,指诸侯大国。屏,屏障。大宗,指与周王同姓的宗族。翰,骨干,栋梁。宗子,周王的嫡子。
这一章的大概意思是:好人就是那篱笆,民众好比是垣墙,大国犹如屏障,同族宛似栋梁,有德便能国家昌盛安宁,宗子就处在有以上保障的城中。不要让城墙毁坏,不要让他孤立无支撑。
士蔿引用这句诗的用意,已经跟晋献公的使者说明了,就是没有兵患而筑城,反而为内部的敌人提供了据守之地。敌人既然能够以此据守,又何必谨慎地去筑城?担任官职而不接受命令,这是不敬;为敌人修筑城墙,这是不忠。没有忠和敬,怎么能奉事国君?君王只要修养德行而使同宗子弟的地位巩固,大臣们忠敬以事,哪个城池能比得上?
后来,晋国发生郦姬之乱。太子自缢,公子夷吾逃亡到屈地,公子重耳逃亡到蒲城。
诗意春秋012|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晋献公派遣一个叫披的太监(寺人披)攻打蒲城。重耳说:“国君和父亲的命令不能违抗。”并通告说:“抵抗的就是我的敌人。”重耳越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最后他逃亡到翟国。
士蔿的话是对的。如果君主没有德行,内部混乱,再坚固的城又有什么用呢?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