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日更大挑战人民广场
古文观止 || 吕相绝秦(三)

古文观止 || 吕相绝秦(三)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13:39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这许多年来,晋国与楚国连绵不断地争霸、争锋,晋国已深感疲惫,而在西边的秦国又是虎视眈眈、跃跃欲试,时不时地找麻烦、制造摩擦,让晋国无法全力以赴地与楚国抗衡。

于是,晋国改变了以往的战略方针,待晋厉公即位,他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会盟之上。

晋厉公即位的第二年,晋国便约秦国于当年冬天在令狐这个地方结盟,意在冰释前嫌、重修旧好。

然而,这次不伦不类的会盟却十分的滑稽可笑,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皆因会盟的双方均没有诚意,相互揣测,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果不其然,会盟没多久,秦国首先变卦,背弃盟约,这令晋国十分不爽,即使是背盟,那也是我堂堂晋国来做,岂能让你秦国抢了风头。

为了驳回颜面,晋国便会盟了八国诸侯,意在收拾收拾这个心腹大患。

就秦国背信弃义这一点,晋国就有足够的理由发起战争,拉上天子的旌旗,牢牢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但,晋国觉得这还不够,他要用舆论的力量来压制秦国。

于是,晋厉公便派大夫吕相,一个才华横溢,善于辞令的狠人出使秦国。

吕相在秦国朝堂上公开向秦桓公宣读了一篇绝交书,历数秦国三代君主屡次背盟,挑起战争的罪状,隆重地向秦国宣战。

我们今天学习原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

戊午,是干支纪法的叫法,就是戊午日,是一甲子日,也就是60天中的第55天。

这句的意思是,夏天四月的戊午日,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处理断交事宜。

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这句的意思是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

这里出现了一个成语“戮力同心”。这段话简要概括了秦晋两国曾经的蜜月期。

之前我们讲过,晋献公时期,晋国掌握了通往中原的要冲关隘后,秦国的东出被遏制。

所以,秦穆公开始抱晋国大腿,与晋国成为盟国,以期实现东扩的目的。

而令一方面,晋献公这个狠人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所以,他非常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他同样想与秦国搞好关系。

于是,晋献公便把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两国就此结成姻亲,开启了“秦晋之好”局面。

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文公,指的就是晋文公重耳,惠公,指的就是晋惠公夷吾。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

但这句主要说的是晋国当年的骊姬之乱,关于骊姬之乱,之前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就是因为骊姬的迫害,重耳和夷吾不得不逃离母国,背井离乡,在外颠沛流离,过着多年的逃亡生活。

当时,晋惠公夷吾,逃到了梁国避难,而这里说“惠公如秦”是不合事实的,我吕相之所以这样说,或许是想说明秦晋关系曾经很亲密。

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吕相这篇檄文,无论是情绪,还是叙事,都是循序渐进,开始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他先是说了秦晋之间的友好渊源,然后又用了12个字,概括了困扰晋国多年的骊姬之乱。

到了这句,终于开始说秦晋之间的“爱恨纠葛”了。

献公不幸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

这里说的是“秦国之德”,骊姬之乱时,晋惠公还是公子夷吾,为了避祸,逃到梁国,晋献公死后,晋国内政混乱,而晋惠公能够回国即位,也全是靠着秦穆公的帮助。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

“韩原之战“,之前我们在《阴饴甥对秦伯》中讲过,晋惠公当年为了回国即位,恳请大舅子秦穆公帮忙,并许诺,一旦回国即位,便会送给秦国河东五城。

秦穆公一方面觉得,由自己扶植起一个晋国国君,于秦国而言是好事;另一方面,河东五城也确实诱人,所以就帮助晋惠公回国即位了。

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已经了然了,晋惠公回国后便食言了,不肯将河东五城给秦国,秦穆公暂时忍了。

然后几年,晋国闹饥荒,这个不靠谱的晋惠公又腆着脸皮找秦穆公借粮,秦穆公不计前嫌,不仅给了晋惠公粮食,而且给了很多。

然而,面对如此慷慨的秦穆公,晋惠公却以怨报德。

一年后,秦国也闹了饥荒,饿殍遍地,秦国希望晋国施以援手,晋国确实出手了,但伸出的不是援手,而是兵戎,晋国趁人之危,在秦国大灾之际攻打了秦国。

晋国言而无信在前,以怨报德在后,秦穆公终于怒了,所以发起了韩原之战,并活捉了晋惠公。

以上就是韩原之战的始末,可以说,责任完全在晋惠公。

然而,吕相在这里却只字不提,反而狡辩说秦穆公“不能称大勋”,真是强词夺理哈。

但是,战争檄文不是记录历史,目的就是为了丑化敌人、激怒对方,涨自己的势气,灭别人的威风。

在后文中,吕相更是洋洋洒洒,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接下来,吕相又是怎么诡辩的呢?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吕相绝秦(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bk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