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那时那味那年

作者: 半角宽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3:50 被阅读0次

          年也称春节,对于中国人是有着别样的情感的。古老的文明将中国人对年的认知,刻印在了华夏民族的基因里,与生俱来,伴随生息。

    儿时的年味|那时那味那年

            古时的年,我们未曾体验,只能通过古藏典籍中去还原,不论是否精彩欢乐,我们都全凭臆想。活在当下,我们真切感受到的是切实的年节,从懵懂孩童时,对年的期待到而立成年之时,对年的寡淡之感,我们经历了人生的成长却也丢掉了对年的美好享受。

            年对于生活在华夏大地的中国人而言,有着千差万别的形式,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阖家团圆。天南海北的人们为着一个盼头,从各地跋山涉水历尽风雨,心中只有一个终点,荣归家的港湾,这也形成了一个世界别样的风景,春运迁徙。那时道路至远,人心很近,浓浓的乡愁牵引着人们归家的决心,谋生持家的父母满心期怀幼子的脸庞、归心似箭的游子盼归望母。生活的重担,在年归时刻,都已暂别心头,唯有家的聚合感召。

            身处国之大兴时代,普通平凡的我也曾切实感悟过这一离合的悲欢,融入并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得那时,懵懂少儿,父母为了哺育姐弟三人,颠沛于北疆的城乡,虽有一身热情,却终未赶上时代的大潮,只是忙忙碌碌平凡勉力,用辛劳汗水养育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则被暂时寄住远离尘嚣的乡间,儿时的记忆很是美丽,小桥、流水、石磨,花猫、黑狗、肥猪,处处是乐园,个个是玩伴,但却也无法抚平心头对父母齐聚的可望,唯有年时到来,才能在远眺的小路尽头,收获他们的身影。作为男儿,却是缺少应有的气概,对噼啪作响的鞭炮我是一向敬而远之,那时,黑狗正好凑一对,相拥壮胆,会被其他人指笑,却每每会被母亲递来的大块香糖安慰。那时想来,唯美食可能慰藉我的心灵。欢愉总是飞逝,聚离转瞬互置,没有温情密语,只有默默行泪,虽只经历了几个如此往复,这一切却也深深的烙印在了心灵的底层,终将伴随成长的一生了。

            自打家安顿下来起,直到开启大学之旅,就再也未曾离开父母。四年时光很长,也很短,曾经看过一则游子归家过年的公益广告,家不论多远,都是美的,母亲做的饭菜就是天下最香的食物,没有之一。儿与母的亲合力,永远强与其他人,唯母最知儿吃心。我对于吃有着与众不一的偏好,唯素不欢,无关信仰,只与身心习惯而。为了迎合我的口腹,母亲也毅然将全家的习惯改变,人的表现或许无形于色,可苦了一家的黑猫与白狗。四年一瞬,人间不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物欲横流的此时,年年岁岁的花也只是似曾相似了,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水平都在节节攀升,那时,只有年时才有的味道,此时,不分节令,只有你不想没有你找不到。口欲得满,本是一大幸事,可一但失去了期间可求的磨砺过程之作料,我们品尝的那味却是不在了,不只我的感受,当下,我们都有此间体会,只是相似,却也失了精气骨髓。进步是必然,也是理所当然,那时不再同,那味自是不再有,那年也当有所变。一些所谓的卫道士们,每每会站街高呼,我们应当坚守传统,不应忘本祖规,看似有些道理,但深邃本质,我想,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历史的辩证的前行,才是自然的本原。周而复始的岁月轮转,五千年来的年也是必然有所变化的吧。形所变者甚重,却终不改华夏民族对于年的精神层次的需求。

            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年的情节于中国人,更广的于华夏文明圈之所有人,所坚守的,更多的是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逝去的时光,无论好的、坏的,我们终将无法追回,逝去的年味也亦是如此,那时的年,于你、于我、于他,都将只是刻印在记忆的长廊中,或被传承或永久湮灭。作为一个时代的亲身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对于年的认知是否也应该留下不一样的感悟呢?世间万事,最难统一的就是人的认知,其实,对于年的认知,我们更应做的不是一统制式,更多的是我们保有自己的信念,或为亲情、或为爱情、或为友情,无一而足矣。

            那时的年、那时的味、那时的感,都已过去,没有存档可读,我们的人生就如一场无法回档的游戏,唯有一路向前,对过去的汲取只有经验教训,行将迈出的下一步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重点。文明永不止步,中国年也将永续绵延,我们也终将沉寂于时间长流之中,纷扰烦恼终将一笔勾销,唯有那时、那味、那年流转着形制而久驻本心。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那时那味那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ku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