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说到青少年自杀,心理学家总会遗憾又理解地说,“他们觉得自己碰上了过不去的坎。”
这也正是青少年自杀的沉重之处——他们认为除了死亡,别无选择。
如果他们稍微迟疑一点,给自己多几天的生命,他们是否会有不同的命运?很可能会的。
那他们最终做出中止生命这个令人遗憾、痛心的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人会为各种各样的东西活着,俗到名、利、情,大到爱、责任、理想,小到衣食之物、山水草木......有些易得、有些不易得,有的得到了也不好长久把持。
但不管为了什么活着,有生命意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感觉到世界上有东西能够触动自己的心灵。为了这种触动的持续产生,自己要通过活着去感受。
对于一个人,世界上触动其心灵的东西越多,生命的意愿就越强。毕竟丢掉了一个,还有另外一个。
对于一个人,世界上有越多能触动其心灵,并容易获得、把持的东西,那生命的意愿就越强。
孩子为什么会自杀?当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它会自然地去和世界产生多种关联。也就是说,生命之初,每一个生命都有潜力去被世间多种事物触动。
有的生命,刚刚展开,和世界的连接就被固化在极少的几样东西上,甚至随着生命的展开,和世界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少。如果这很少的东西,恰恰是比较难以获得、难以把持的,那生命的意愿得到挑战。
相反,当一个生命,在成长的早期,被允许、被鼓励去借助天然之力和世界发生多种关联,那它和世界交织得会如此密切,就像一颗种子长成深深植于泥土的大树,生命的意愿便坚强无比。
有一些优秀的学生,白天学习一天,晚上接着挑灯夜战,十分辛苦。是什么让这些孩子目前觉得人生还是有意义的?是什么可能会帮助他们克服目前还未知的挑战?
也就是说,为什么他们现在决定还活着,以后也很可能坚持活着?做父母的,绝对不会针对自己的孩子,问这么赤裸裸的、可怕的问题。
但是现在,在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些自杀事件之后,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问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的生命当成理所应当存在的。
心理学家认为是他们和世界的联系,构成了他们生存的意愿。
孩子为什么会自杀?这样的孩子不会自杀:
每天有家可回。在家里,几乎听不到说教、要求、指责;
有两名关系稳定、对孩子支持也稳定的家长;
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可以一起开开玩笑、吃吃喝喝;
老师对学生的密切支持是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
喜爱画画,一得空就挥笔作画;
喜爱动物,喜欢照顾小动物;
喜爱思考,思考有所得会愿意分享;
喜欢音乐,是几个乐队的粉丝,偶尔去听他们的音乐会;
喜欢烘焙或者厨艺,手艺渐长;
这就是孩子与世界的联系,也是活下去的意愿所在。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以稳定、发展的状态面对这个世界,享受生命中的花开花落!愿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支持和善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