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連理海棠》
宋代:吴文英
綉幄鴛鴦柱,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瑶釵燕股。
障灧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閑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連鬟并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憑誰爲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語。
叙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6461d7f6ce483a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10d68f97659b18b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06c36ece1a608c7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bb99e6619c6aaaf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cbf621075a33897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33c1df6b4e7c719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4ea3500f33671138.jpg)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36bc38722b22360b.jpg)
这首词在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
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精致含蓄,意境深远。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9dd35a4e05672368.jpg)
时光依旧如流,只是行走在时光里的人,迟迟不肯踱步。那些动荡不安的世事,已化作流水淡烟。
风月情愁的昨天,也只是刹那惊鸿。
对时光,我们无须敬畏,它赐予了众生苦乐,自己也在不经意中老去。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扇小小的窗,开启是烟火俗世,关上便是禅心云水。
有人有誓与红尘同生死的勇气,有人则有静坐枯禅无怨悔的决心。
踏遍山河万里,蓦然回首,江湖里的快意恩仇,已成了浮云花事。
既知如此,再无谓去和流光一争输赢,白白耗损年华。
做一个朴素简单的人,让心明净清澈,不求水月在手,不求花香满衣,只愿光阴简约美好,平淡素净...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7309/8d7b841375723020.jpg)
网友评论
那是你时光的坚持
还有
小窗卷帘露出的海棠
时光过了
除了夜的墨影
还有会心的微笑
怎样才能找到
寻找足迹
答案就在爱的渡口
那双握着笔的手
在写着诗意和远方
还有谁能划桨摇撸
夜也有涟漪
把谁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