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才子黄仲则

作者: 黄志敏 | 来源:发表于2021-06-29 00:01 被阅读0次

            大三时,同宿舍一位同学手捧着《兩當軒集》高声朗读,始知此书。深夜,趁同学睡觉,我借厕所灯光窃读,感慨黄仲则时乖命蹇,落拓平生。

            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仲则,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身世凄凉,贫病交迫,是一位典型的落拓江湖怀才不遇的才子。

            文学上,对黄仲则诗的评价不是很高,多觉得其诗平浅无味,格调声律不严谨,个人主义色彩过于浓厚。不管怎样,黄仲则的诗确实打动了众多的读者。包世臣认为在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黄仲则为第一。好友洪亮吉对其诗也予与高度评价:“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诸君子,又为杨诚斋,卒其所诣,与青莲最近。”

          郁达夫认为黄仲则的诗格,在社会繁荣的乾隆一代之中,实在是特殊得很的,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叶灵凤在《读〈郁达夫集外集〉》一文中说道:“达夫很喜欢黄仲则,龚定盦的诗,早年曾用黄仲则的故事写过一篇《采石矶》,对这位诗人倾倒备至。”

          瞿秋白曾引用黄仲则“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的名句来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后来,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写道:“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表达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

          我读黄仲则诗,喜欢他诗句中浓郁的感情色彩,虽然文人以此批评之,我非文人,率性直情的流露,让我刻骨铭心。“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笔致旖旎,写尽相思之苦。“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读起来催人泪下。“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笔调凄怆,直抒胸臆。

        黄仲则的诗,令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多年来,自己也仿如一只飘荡在羊城的孤魂野鬼,市桥悄立伤原宪(孔子学生,以贫穷出名),慨叹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黄仲则年三十五岁而终,遗诗甚多,有《两当轩集》传世。

                                  2010年羊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拓才子黄仲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ts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