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古文写作历史有意思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作者: b3c7894bf6d7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3:41 被阅读17次

    王玄策灭印度记

    人物与历史背景

    1王玄策灭印度时间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

    2唐王朝疆域以及邻国示意图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3唐太宗

    生平略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一位喜欢手插腰带的英明帝王

    4戒日王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戒日王乃坦尼沙国王波罗·瓦尔那次子,戒日王原名曷利沙,意译为喜增王,戒日王乃其德称,意为“持戒的太阳神”。南征北战,横扫恒河。统一了北印度。

          公元612年坦,尼沙、穆里克两国合并,戒日王为国王,迁都曲女城(现为印度北方邦卡瑙季Kannauj县一城镇,地理坐标:北纬27.0437809度;东经79.9070201度,恒河西岸边),此年即为戒日王朝开端。

            戒日王文采不逊武功,擅长赋诗剧,曾著《钟情记》、《璎珞记》、《龙喜记》。

          公元642年,曲女城无遮大会,玄奘大师雄辩无碍,得“大乘天”尊号,玄奘骑象巡游,掀起北印度举国“唐风”,大唐气象深度影响戒日王。因北印度乃散聚之联邦,戒日王所心折者,中央集权之大唐也。

          戒日王尚遣使朝贡,得唐太宗玺书慰问,喜而惊,问诸国人曰:“自古曾有摩诃震旦(中国人)使人至吾国乎?”皆曰:“未之有也。”戒日王遂对玺书顶礼膜拜,再遣使唐。太宗以其地远,礼之甚厚,复遣卫尉丞李义表出使北天竺。

          戒日王遣大臣郊迎,整饬以新城,夹道以隆重,焚香以恭敬,率群臣面东拜受敕书。再遣使入唐,献火珠、菩提树等珍奇。

    5王玄策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现广西省境内),后升任朝散大夫。

            著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王玄策灭印度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为副使随李义表首使摩伽陀国(中天竺),亲谒摩伽陀国主戒日王尸罗逸多并巡礼佛迹。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越三载,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再次遣王玄策使摩伽陀,蒋师仁为副使。玄策经吐蕃、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国,均献贡款送,遂入中天竺境。玄策等出行之时,戒日王尸罗逸多死,无后,国乱。那伏帝城诸侯阿罗那顺兵强,定乱自立为国王。

            闻玄策使至国境,阿罗那顺心虚于篡位之举,惧大唐及吐蕃问罪,兼贪诸国贡物,发兵数千抄略使团。玄策等从骑仅三十人,运送贡物之民夫亦不过百人,不敌,玄策、师仁被执,余众均战死或溃散。

            俄而二人脱身奔吐蕃西鄙,至泥婆罗国境暂为安顿,传檄召临近诸国兵。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唐、泥婆罗(今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均交好,娶两国公主(大唐文成公主、泥婆罗赤尊公主),遂发兵千二百人援玄策。泥婆罗王那陵提婆发七千骑,更有西羌小国遣兵数百来助。诸军一时应令齐集,俨然一只讨印逆之联合国军。

            唐廷虽强,向未曾有一兵一卒涉足天竺。吐蕃、泥婆罗之国势,也非汉时西域小国可比,岂唐廷声威流布於斯为盛,达于化外之境焉?

            贞观二十一年初,诸军集结。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四季如春,恒河平原水草丰茂,土地肥沃,无山河之险,故玄策天降雄兵,所向披靡,直达阿罗那顺之首府茶鎛和罗城。

            阿罗那顺惊闻王玄策杀来,集兵六万防御,中有印度特有之战象部队。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战象躯体庞大,素通人性,跋危涉险,如履平地,刀枪不入,势不可挡,望之生畏。

            玄策熟知兵法,仿田单的火牛阵,集数百牦牛,缚利刃于其角,系油布于其尾,驱之向前,以火燃尾。群牛隳突象阵,战象惊惧,纷纷扑腾,相为踩踏,天竺军势崩溃,死伤无数,一片混乱。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玄策趁势挥兵掩杀,阿罗那顺军战死三千,落水溺毙近万,俘者亦万余。

            阿罗那顺收罗残部死守茶鎛城,策率兵围城,以大唐先进攻城之法,置具云梯、弩车等,轮番猛攻,城三日竟破,阿罗那顺弃城,逃。

            阿罗那顺请东印度王尸鸠摩救兵,企反攻。玄策用分兵之计迷惑于敌,全歼阿罗那顺残部,生擒阿罗那顺。

            阿罗那顺妻拥兵数万守乾陀卫城,为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余众尽坑杀,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俘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

          玄策领诸国兵灭阿罗那顺,平定中天竺,天竺震惧。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并赠弓刀宝珞。伽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像以示臣服。此国即《洛阳伽蓝记》之伽湿弥罗,位于克什米尔,与乾陀卫相接。

            此时玄策驻跸茶鎛和罗城,是否有扩张其势,为大唐拓疆之思虑,甚至胜兵不归,南面称王之异志?令人遐想,因大唐势力从未越过昆仑而达天竺。然玄策、师仁深谙局势,当知其难矣,现实者抚诸国之功,并压服其野心,俾能威孚众望,达南亚之均衡。时消息延滞交通堵塞,既不能驻中天竺为唐之节镇,更不可广土众民而奉泥吐之瓜分。故玄策并未久居中天竺,战事甫定即存其国而还,以免诸国兵将淹留天竺,终成祸灶。

    历史影响

            一人灭一国之奇,单从中、印之关系而观之,此诚易激起民族自豪感矣——吾国之人千年之前,已征服南蛮之天竺。而考于地缘,实有战略之败笔。以为中国使者玄策,使天竺所行者应与张骞相类——为唐在强邻吐蕃之背远寻盟友以络之, 而策以雷霆之势,终绝联盟之机。

            若大唐结盟意愿属实,以此揣之,阿罗那顺乃no zuo no die,千年猪邻居一枚也!

            千余年前一战,盛唐仍然是盛唐,而作为一个统一王国,天竺(或者印度)却消失了几百年!

            历史是否又一次惊人重演,拭目以待!

    历史遗迹

            贞观二十一年五月,玄策功成归国,执阿罗那顺献阙下。次年太宗病亡,刻阿罗那顺、弃宗弄赞等石像于昭陵前,而阿罗那顺亦终老于长安。对唐而言,欲越吐蕃而盟天竺未成,故除扬名立威外,玄策之灭天竺并未大利于唐。然于个人,此名已足矣。王玄策平定摩伽陀,在中亚、西亚地区影响亦极大,唐之威名远播绝域,龙朔初年方有遣使西域分置州县之举,其波斯都督府所辖诸城,疆域直抵印度洋,故李白有“洗兵条支海上波”之语。后玄策又曾出使中天竺,归国后刊布《中天竺行纪》。此后玄策之事迹不详,如此著名之人物,连其卒年录于史册。

    遗迹一

            “……至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至王舍城。遂登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流目纵观,傍眺罔极;自佛灭度千有余年,圣迹遗基俨然具在,一行一坐皆有塔记;自惟器识边鄙,忽得躬睹灵迹,一悲一喜不能裁抑。因铭其山用传不朽,欲使:大唐皇帝与日月而长明,佛法弘宣共此山而同固。

    其辞曰:
    大唐出震,膺图龙飞。
    光宅率土。恩覃四夷。
    化高三五。德迈轩羲。
    高悬玉镜。垂拱无为
    道法自然。儒宗随世。
    安上作礼。移风乐制。
    发于中土。不同叶裔。
    释教降此。运于无际
    神力自在。应化无边。
    或涌于地。或降于天。
    百亿日月。三千大千。
    法云共扇。妙理俱宣
    郁乎此山。奇状增多。
    上飞香云。下临澄波。
            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经过。存圣迹于危峰。伫遗趾于岩阿。
    参差岭障。重叠岩廊。
    铿锵宝铎。馩馧异香。
    览华山之神踪。
    勒贞碑于崇岗。
    驰大唐之淳化。
    齐天地之久长 。”

          今其碑尚在,人事皆不存焉,乃知世变沧桑,不可遏止。玄策之行纪早已难寻片简,唐廷开边之疆域亦仅见于史籍。惟其时人无论尊卑贵贱,均心存一奋发砥砺之人生态度,明主善政之政治理想,且多可躬行其理念,此种精神方为盛世之本。高门贵胄或布衣寒人,均能不惮繁缛,尽用其才;中夏君子及夷狄蕃将,亦肯亲冒矢石,浴血遐方。观唐之使节,如玄策、师仁般未曾居高官显位,有奇才大功,然能控御各怀己志之异族军队,破坚城锐兵,禽其王,单车定难于万里之外。当唐之时,中国劫后新造,如朝阳乳虎,光芒奔流,教化无穷,人才辈出,为我民族史上一极辉煌灿烂之时代。此种时代宝藏寓于人心,非历劫变则难以出焉,徒令后人之追忆向往而不绝。

    遗迹二

    “……此汉使奉敕,往摩伽陀国摩诃菩提寺立碑。至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一日,于菩提树下塔西建立,使典司门令史魏才书:

          昔汉魏君临,穷兵用武,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犹尚北勒阗颜、东封不耐;大唐牢笼六合、道冠百王;文德所加、溥天同附。是故身毒诸国,道俗归诚。

       皇帝愍其忠款,遐轸圣虑,乃命使人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等二十二人,巡抚其国。遂至摩诃菩提寺。其寺所菩提树下金刚之座,贤劫千佛,并于中成道。观严饰相好,具若真容;灵塔净地,巧穷天外;此乃旷代所未见,史籍所未详。

          皇帝远振鸿风,光华道树;爰命使人,届斯瞻仰。此绝代之盛事,不朽之神功;如何寝默咏歌,不传金石者也。

    乃为铭曰:
    大唐抚运,膺图寿昌。
    化行六合,威棱八荒。
    身毒稽颡,道俗来王。
    爰发明使,瞻斯道场。
    金刚之座,千佛代居。
    尊容相好,弥勒规模。
    灵塔壮丽,道树扶疏。
    历劫不朽,神力焉如。”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彩蛋

    西国志云。

    中印度在瞻波国,西南山石涧中,有修罗窟;有人因游山修道,遇逢此窟,人遂入中。见有修罗宫殿处。妙精华卉,乍类天宫,园池林果,不可述尽。阿修罗众既见斯人希来到此,语云,汝能久住以不?答云,欲还本处。修罗既见不住,遂施一桃与食讫。修罗语言,汝宜急出,恐汝身大,窟不得容。言讫走出,身遂增长;形貌粗大,人头才出,身大孔塞。遂不出尽。自尔已来,年向数百,唯有大头如三硕瓮,人见共语具说此缘。人愍语云,我等凿石,令汝身出,其事云何。答云恩泽。人奏国王,具述此意。君臣共议,此非凡人,力敌千人;若凿令出,傥有不测之意,谁能抗之。因此依旧。时人号为大头仙人。唐国使人王玄策,已三度至彼,以手摩头共语,了了分明。近有山内野火,烧头焦黑,命犹不死。西国志六十卷。国家修撰... ...

    2017年7月21日李奕涛于国立樱花大学

    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药药:以前看过此人的介绍,
        重温,感慨
        b3c7894bf6d7:@药石师 谢谢关注小文。🤗
      • 景邺:有意思,有所指。
        b3c7894bf6d7:@景邺 去年洞朗对峙时写的,确实有所指。😇

      本文标题:史记 大唐王玄策灭印度记||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x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