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旱晨;
夜来:昨夜;
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
【赏析】
春天是贪睡的季节,懒洋洋一觉睡到十分满足的自然醒,将醒末醒之间的朦胧状态,突显的惬意舒适;听到鸟儿欢快鸣叫,心里顿时心花怒放,知道今天便是一个晴天,是赏玩儿春色的好时节,突然又想到:昨儿一整夜风雨不止,花儿恐怕已是凋谢了不少吧。
这是一首惜春诗,描绘了一幅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整诗写春景,不直接写所见,而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自然清新,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处处闻啼鸟”表现的是一种欢喜之情,与“夜来风雨声”连在一起;而“花落知多少”的担忧,也不是醒来那一刻才产生的,而是昨夜的心情,在睡梦中被忘记了,醒来时忽然浮上心头。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春眠不觉晓”的特殊条件下,一个朦胧瞬间,潜意识状态下的活跃情绪被描写的亲切生动,这也难怪后人叹之为“天籁”,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闪烁的宝石,传之千古,光环照人。

【古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今译】
春睡,好沉
经过一夜酣眠
不知不觉
天色已亮
随处便可听到
鸟儿的鸣唱
晨光
掩映出窗的清辉
窗外
远近起落
忽又依稀
想起了昨夜
睡梦中听到
春风飘飘
春雨潇潇
今晨
庭院一地湿润
驻足
担心那些娇嫩
美丽的片片
落花
不知
飘落了多少?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安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