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905cddd872a02280.jpg)
昨天我们讲到,周惠王因宠信他与惠后的儿子王子带,便打算废长立幼,废除姬郑的太子之位。然而,未及得立,惠王与惠后便相继离世。
在齐桓公及各诸侯的帮助下,姬郑得以顺利即位,是为周襄王。
然而,飞扬跋扈、野心勃勃的王子带岂会善罢甘休。至此,周朝开启了长达20年的“子带之乱”。
王子带曾两次谋权篡位,第一次幸得秦、晋发兵救周,周襄王王位得保,公子带逃往齐国。
但为了周王室的颜面,襄王采纳了大臣富辰的建议,让公子带回国。
然回国后的王子带野心不改,再一次地发动叛乱,襄王被打败,逃到郑国,王子带自立。
这时,刚刚执政的晋文公抓住了这一机会,他发兵包围了王子带一党,杀死了王子带,平定了叛乱,护送襄王回到京城,襄王复位。
正所谓功高莫若救驾,记恨莫若绝粮。晋文公出手相救,是首功一件,周襄王自然是要赏赐他,于是,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给了他。
然而,晋文公并没有打算接受襄王的赏赐,因为这时的晋文公有些忘乎所以,忘了自己的身份了。
我们知道,襄王在位33年,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展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扩张自身实力的机会。
在大国争霸时代,前有齐桓公,后有晋文公,他们的地位早已凌驾于周王及诸侯国之上。
再因此次的勤王有功,更加稳固了晋文公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所以,此时的晋文公有些飘飘然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竟然向周襄王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这让襄王左右为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fb6a59deed21b61.jpg)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
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
看来,这小小的四座城池于晋文公而言,对晋国整体实力的提升意义不大,于是晋文公想要更大的赏赐。
什么赏赐呢?就是本文中提到的“请隧”。
隧,指的是挖掘隧道,就是墓道,下葬的时候,修坟墓要有墓道。请隧就是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
但这事儿非同小可,因为只有天子下葬才能有墓道。你一般人下葬也有墓道,就叫僭越,有犯上作乱的嫌疑,换作旁人是要杀头的。只不过,碍于晋文公此时的势力和地位,周天下不敢发作而已。
所以说,晋文公提的这一要求,显然是违背了当时周朝的礼制。周天子一旦同意,就相当于多了一个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天子。
尽管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微,但没有哪个周王会轻易将天子名义拱手让人,周襄王也不例外。
于是,周襄王拒绝了晋文公的请求。但与之前王孙满回怼楚庄王问鼎中原不同,这次周襄王显然是柔和的多,甚至有点委曲求全。
那么,周襄王是用怎样柔和的手段拒绝晋文公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1febd6c62f16f05e.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