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完房间,叫了滴滴,我知道,真的就这么离开上海了。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发了很久的呆。
其实,我一直都在离开。
/1/
小时候我是留守儿童,3岁时,父母就去了深圳工作。那时候我对“离开”这个词是没有概念的。另一个城市有什么,为什么要去那,我全然不知。
后来,外公去世,父母把我和外婆一起接到了深圳,第一次离开一座城市。那一年我11岁,读六年级。
大城市里的生活比农村要精彩,也没有太想念以前的那座城市,每天好好学习,偶尔中午跟同学一起从学校溜出去到不知道是哪里的路边偷摘果子,放学跑书店看书,周末还可以去逛公园逛商场,乐此不疲。
/2/
在深圳一直上学到初二,由于深圳的升学政策,异地生源在深圳上高中比较麻烦,父母决定把我送回老家,就这样,我离开了深圳。那一年,我13岁。
回到老家后我继续当个好学生,好好学习,在第一次班级考试中拿了第五名,别人很惊讶,我却不满意。由于教材不一样,我需要用一学期的时间补上其他同学一年半的生物和地理,以便参加初二结束时的生地会考(湖南地区初中升学时初二提前进行的两门考试)。
忙于学业,除了来往的亲戚,没有其他小伙伴陪着一起玩,我对我家乡这座城市,几乎一无所知。
/3/
第一次有了对于去哪座城市的选择权,是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那年我17岁。
我挑了长沙、北京、成都、还有江浙沪一圈的城市,理由很简单,哪里有自己喜欢的歌手生活的痕迹,不会错过他的演唱会。最终我去了无锡,一座秀美的江南城市。没有让父母送我,自己带着行李去了从湖南到无锡,去学校。此去以后,家乡从此再无春秋,只剩冬夏。
想到这一点,偶尔还是会略有伤感。不过如愿去看了好几次喜欢的歌手的现场,参加了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就开始在无锡过得如鱼得水。
/4/
大学毕业后,再一次面临选择。不想离开无锡,可是最终却被上海一家公司录用,害怕去上海,害怕自己在那座城市过得太艰辛,害怕自己的脸上只有上海地铁里人们冰冷、疲惫的表情,但最终,我还是去了,那一年我21岁。
第一次自己去购置各种生活必需品,开始每天自己做饭,开始结识新的朋友,开始感受着上海的美好。
慢慢地,我喜欢上了上海的周末展览,喜欢上了弄堂里的喧闹,喜欢上了法租界的大片梧桐,喜欢上了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
/5/
正当我慢慢习惯于上海的这种生活时,另一种念头却在脑中悄然萌芽:离开上海,回家乡的省会城市去,现在我24岁。
当这个念头来临时,接下来的一切决定都变得很突然,我迅速做好了接下来的生活规划,然后递交了辞职申请,我在上面写的辞职理由是:回湖南建设家乡。
也许,我会留在那里。
也许,我会再次离开。
可是我相信,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尊重自己的每个决定,不管在哪个城市,都会过得很好,不是吗?
2017.5.20
于上海到北京的列车上
我是走在路上的蔡小卿如果你喜欢我的照片或文字,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网友评论
我现在经常和昆明的老朋友说,我是丢掉了一切优势,带着满满的劣势来到这里。有时会想,这样真的值得吗?但那句老话说得好啊,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啊。
有时只能对自己说,加油吧!这只不过生活对你的考验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