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

作者: 尘之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19:21 被阅读16次

      文    尘之行者自分类        图      来源网络

      滚滚红尘之中,自有那超然世俗、恪守“节超”、独守内心安详的“物外”之人,他们以其独特的个性“横行”于当世。他们不慕权贵、不入流俗,以“自我”的精神,“笑”看人生,“笑”对社会,独守着自己内心的宁静,他们的特立独行警醒着世代千秋。历历几千年,屈指算来,不过寥寥,只此四位。

第一位:庄子 参悟生死 “逍遥”人生

四大“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

        庄子妻死却“鼓盆而歌”,在他看来,人之生本为聚天地之气而成,生老病死就如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人死是复归自然,哭哭啼啼是不明白生命的真谛。他临死前嘱托弟子们不要厚葬他,扔到旷野交归天地自然就行了。天地就是棺材,日月星辰就是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就是送他的礼物。

庄子认为人生于自然,就得活的潇洒“逍遥”自由,摆脱是非、得失、祸福、生死等等一切矛盾的困扰,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要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以求精神的安宁;人生要“逍遥游”就得“无恃”,要能做到不为功名利禄、生老病死所困,不能患得患失、心有所忌;人要“乘物以游心”“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拒官不出,贫穷而超然,以著书自娱。

第二位:李白 藐视权贵 洒脱不羁

四大“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

      李白在那以“权”为本位的时代里,却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进行肆无忌惮地嘲笑,以大胆姿态的反抗,推进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

在早期,李白的主要表现是“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有 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后来,李白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正是“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进行英雄的反抗。

第三位:顺治帝 钟情绝爱 不恋皇权

四大“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

      在顺治眼里,董鄂妃就是他的心。虽然两人不曾有过任何誓言,但是,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的确能感天地、泣鬼神。董鄂氏因病去世,顺治痛不欲生,其心也随之而去,为哀悼董鄂妃,他5天不理朝政。正如元稹所写的那样:“维将竟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他不仅辍朝5日,而且将她晋封为皇后。

      不但不朝、封后,更是:“顺治帝经此惨事,亦看破世情,遂于次年正月,脱离尘世。”离家出走,秘密地出家做了和尚。

      康熙亲政后,曾经以进香为借口,多次到五台山看望顺治,希望顺治能回到宫中,但是顺治不为所动。康熙帝有诗哀悼:“又到清凉境,岩卷复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膏语随芳节,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语气十分悲恸。

      史上为争夺皇权,父子相残,兄弟相烹,明枪暗剑,血雨腥风。但顺治帝却因一女子弃皇权于不顾,实为难得。再说,在女人如“粪土”皇权下,顺之帝能做到这一步,更是无人能比。

第四位:鲁迅 文诛笔伐 “骂”尽天下

四大“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

    鲁迅一生,最有个性的就是他的骂人。

      在那个年代里要骂人,难;想找个地方骂人,难;要骂得人狗血喷头又吐不出一个字,难;骂一般人不够,还要骂各界精英,骂民国头头脑脑,更难。而鲁迅就正好处于这个年头,于是,来一个骂一个,骂“君子”,骂叭儿,骂祖宗,骂孔孟,骂长城,骂笔,骂字,骂封建礼教,骂奴性教育,骂的就是你中华民族千万年一点一滴积淀下来的劣根性

      鲁迅骂的有技术,骂的有水平,骂得有毅力。笔名上百个,打一枪换一个;文体多,大凡诗歌、散文、小说、杂文十八般武器都舞得呼呼作响。一篇比一篇骂得深刻,一集比一集骂得犀利。到了临终前,还说:“一个也不放过。”骂人骂得如此乐在其中、死而后已的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指名道姓“骂”过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战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如此之多,在中国现代文坛和学界,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十分罕见的。

      骂有“实骂”,针对具体的某人某事,就事论事,不及其余。比如,鲁迅与高长虹冲突中关于“太阳、月亮和夜”的问题,梁实秋的“硬译”问题,刘大杰的标点本的错误问题等等。骂有“虚骂”,抓住当时的某人某事,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乃在于借题发挥,生发开去。问题的本身不过是起了触发鲁迅灵感、引出话题的作用。鲁迅与引出的这类人并无直接冲突,所涉之事、亦无利害干系。这比较典型的例子应是梅兰芳、马寅初和杨荫榆的例子。鲁迅“骂”梅兰芳,是“骂”梅兰芳所象征的男扮女妆之类不男不女的“太监文化”,是骂“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的病态的社会人格。

      骂是为了疗救,是为了解剖世界,觉悟人民,为了把“铁屋子中的人惊醒”来一起冲破铁屋子。

      鲁迅为中国第一“骂”。他是以骂为武器的战士,骂出了一身正气,骂出了永不屈服的斗志。骂人使他永垂不朽,金刚不坏,精神不灭。

(本文分类是由本人杜撰,内容是本人学习整理所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大“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iq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