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 攻心为上

作者: 爱读书的陕北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19:58 被阅读64次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总有许多过不去的坎,但这些不如意和过不去的坎,在有智慧的人眼里都是不是个什么事。古人云圣无死地,贤无败局。因为圣人和贤才有足够的手段去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普通人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

圣人和贤才,他们面临弱势的时候,他们会通过釜底抽薪的方式,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那么何为釜底抽薪呢?

《三十六计》一书对釜底抽薪的定义是:“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处于劣势,硬碰不过别人的时候,就不要鸡蛋碰石头,而是想办法去削弱他的气势,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

要想瓦解别人的气势,莫过于从心理上去攻击他,这是最容易削弱对方的套路,所以说釜底抽薪的核心,就是攻心。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火烧乌巢成就了曹操的霸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99年,占有四州之地的袁绍,兵强马壮自恃实力强大,率领十万军队讨伐曹操,想要占领曹操的地盘,然后自己挟天子令诸侯,成就帝王之业。

再与曹操对战中,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形成了对峙局面,这场战争袁绍占尽了优势。曹操兵少粮缺,曹操自己阵营中的人都暗中投靠了袁绍,包括曹操自己都信心不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尽然打赢了袁绍。这完全得益于曹操的釜底抽薪,那就是火烧乌巢,扰乱袁绍的军心,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时的曹操真是内外交困,叛逃袁绍的许攸给曹操带来了希望,这个希望就是率领精兵,袭击袁绍的粮草大营,曹操听从了这一建议,自己亲自领兵上阵。

曹操轻而易举的就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的军队乱做一团,瞬间就没有了斗志,袁绍的军队开始无心恋战,仓皇败退。曹操追击袁绍的军队,一下子就歼灭了七万人,从此袁绍的势力消失,曹操成了战争最大的赢家。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根本没法子与之对抗,如果硬碰硬的对着干,那么曹操只有死路一条。这场生死存亡的战争,曹操不能输,所以曹操没有选择鸡蛋碰石头,而是选择了火烧乌巢,这样的釜底抽薪,让袁绍失去了战争的根本,扰乱了袁绍的军心,所以曹操赢了,实现了以弱胜强。

釜底抽薪完全可以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形式,打击对方的内心,让对方乱了方寸,就可以利用时机打击对手,让对手毫无还手,从而让自己成为人生赢家。

假如生活中,我们也非常善于运用这样的套路,改变不利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让自己成为人生赢家。

釜底抽薪,攻心为上,善于攻心者,一定是人生赢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 釜底抽薪 攻心为上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总有许多过不去的坎,但这些不如意和过不去的坎,在有智慧的人眼里都是不是个什么事。古人云圣无死地...

  • 谨记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 釜底抽薪

    文|静学罔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挥师南下,一路所向披靡,与孙权隔江相望。派下一纸檄文愿与孙权结盟共伐刘备,孙...

  •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

  • 釜底抽薪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这个成语倒不是说多陌生,但是对于它真正的意思自己是模糊不清的,以前可能是对电视里角色们...

  • 釜底抽薪

    如果竞争的对手实力过于强大,或者打倒对方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么就不要和他硬碰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把对方的根基...

  • 釜底抽薪

    ——三十六计之第十九计 此计语出自汉朝董卓的《上何进书》。 “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意思是如果用把水扬起的办...

  •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厨房的下水道堵塞了,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想一想罪魁祸首就是羊油,昨天炖的羊肉比较肥,于...

  • 釜底抽薪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原文是:“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兑下乾上,天泽履,为六十四卦之履卦。履卦...

  • 釜底抽薪

    秋继续张扬着冷色,俯视着一切被它放倒的生命,其实它在很久前就开始抽丝剥茧,它在南边拉着长长的尾音继续吟唱着它本身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釜底抽薪 攻心为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na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