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游戏与青春长鹿文艺梦园
琅琊令之刺客|假刺客真侠盗

琅琊令之刺客|假刺客真侠盗

作者: 寰迷小梦叶非杨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0:03 被阅读247次
    图源网络

    武侠江湖

    本期琅琊令

    我和一位同事的武侠小说中,曾提到过一类人,他们自称梁门中人,事实上是成语“鸡鸣狗盗”中,会偷东西那个人——梁某的后代。关于这个梁某为孟尝君偷盗,并成功逃亡的故事,历史上褒贬不一,多是贬义居多。但也有人说,梁某这类人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现借助四人之口说一说。


    一、梁门中人说他们的祖先——赴秦行险任重,刺客刺心留命


    君王殿上坐,公卿府中谋。
    西市零落人,深夜潜出没?

    这是近期琅琊阁中高手的一首诗,体现对刺客能力的一些要求。

    梁门中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梁某,不仅是刺客,更是侠盗。刺的不是命,刺的是秦昭王之心。

    先看一下事情回放: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所能,一时没有显示出才能的人也可以留作他用。

    某次,孟尝君率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

    不久,秦臣劝秦王:“留下孟尝君对秦国不利,他出身王族,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门客软禁,只等找个借口杀掉,孟尝君田文成了事实上的傀儡。

    但,秦昭王有个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便派人去找她救助。

    妃子答应,条件是必须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原来古人都喜欢天下无双之物。

    这可叫孟尝君犯难了,因为刚到秦国时,已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哪有敢要回的道理?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嘛!

    就在这时,一个从不露声色地门客站出来说:“为了公子纳贤之意,我愿把狐白裘弄回来!”

    原来这个门客就是梁门的祖先梁某,他不善言谈但身形奇特,仿佛有缩骨之能,有勇有谋。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秦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还未舍得穿,放在宫中的特殊位置。他便借着月光,披着狗皮,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通过小洞钻进去把狐裘“取”了出来,藏在所披皮毛之下,未惊动他人。

    真是艺高人胆大,事后梁某道,成功了可以救孟尝君及所有人;若是失败了,只殒他一个刺客。即秦昭王发现了他,他就说他是他国刺客,一心求死来得,若一击成功,昭王死,失败则他亡。

    他成功了,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杀孟尝君田文的想法,并准备过两天将田文送回齐国。孟尝君怕狐裘事情败漏,可不敢再逗留,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骑马向东奔逃。

    到了函谷关,也就是秦国的东大门时正是半夜。按秦律,函谷关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跟着打鸣了。

    原来,这是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高某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后,秦昭王才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已出关多时追不上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梁某和高某逃回了齐国,这件事被载入《史记·孟尝君列传》。

    星夜兼程出关,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今人常用鸡鸣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可是当时的人并未觉得,他们称赞梁某是刺客,只是刺的是秦王之心,而未取人性命。

    二、梁某后人在其他朝代的评说——盗亦有道,忠义情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梁门,曾经的盗门,古以“鸡鸣狗盗”著称。而今,孟尝君门客梁某的后代,已流传了千百年。

    梁某后代,身轻如燕,攀援如猴,天生颜怪。多年来技艺未失,并且更加壮大,到明朝朝时已有官府上三门和民间下四门两派的成就,每一门均有独特的本领。梁门上三门分别是大雁门、蛇鹰门和仙鹤门,蛇鹰门已效力于朵颜三卫,而轻功卓著的仙鹤门尚在征西将军麾下。上三门的雁字辈还有一人为官至千户,不再以盗门自称。恰是梁门中人奇特的身形和五官,总能解决一些不同寻常的怪事,令人赞叹。

    他们是刺客中的侠客,盗贼中的君子,另一部分武林中人的观点,正中唐朝诗人李白的《侠客行》中所述: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三、现代人评价——

    不想当侠客的盗贼不是好刺客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古老的行业之一,据说职业刺客最早就出现于春秋战国,比如荆轲等人。

    常是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行动。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重创以达到终极目的。

    有人说,梁某不是刺客,因为他并未直接去刺秦昭王。

    而王安石也有篇不足一百字的短文《读孟尝君传》,文章指出:“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大意是若用了这类人,那么真正的人才就不会来。这就是东汉文学家赵壹所说的“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又有人说,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文章《刺客列传》为中国最早的刺客传记体史料,其中“士为知己者死”就是“四大刺客”的最大信条。

    中国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

    而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刺客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往往趁目标人物不备之时展开刺杀。

    这正体现了孟尝君田文的用人之道。当时,祖先梁某和高某两个人因为长相丑陋,当时就被其他门客瞧不起,所以,孟尝君收留他们,因为的是义。而梁某正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所以符合刺客信条,即使没有真刺,也堪称侠盗。

    四、历史学家说——

    万事皆有因,时世造英雄

    后世的好心人不计其数,但都是开棚施粥,或者开药铺治病,没有人把穷人或能人请到家里来当上宾供养。除了春秋战国,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既不是因为善良,也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

    西周是宗法制国家,世袭制,子继父位。随着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腐朽没落,天下大乱,诸侯兼并,世袭的贵族们面临毁家灭国的危险。如何在这个乱世保存,并壮大自己的实力,是每个诸侯国君和每个贵族共同面临的难题,他们经过富足生活,已经失去了救亡图存的能力。要想振兴家国,只能靠贵族以外的力量,也就是广大的社会的底层民众。靠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锻炼出的能力与本领来协助自己保家卫国。

    在贵族世袭制崩塌之后,诸侯贵族们就采取广撒网多捕鱼的方法,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本事,只要你肯到我这里来,我就敬你。

    然后,当问题再度出现的时候,他们再采取招标的方法,遍问宾客,这个问题怎么办?谁能够帮我解决?

    这种招兵买马,像现在的风投,发现一个感觉有前途或以貌似有前途的公司就投钱,然后期待着发展壮大。不是希望自己投资的所有都成功,十个里有一个成功,甚至几十个里有一个成功,自己的投资就有了回报。  

    所以说,梁某和梁门中人,虽是盗,但是侠盗。试设想,当秦昭王发现手中的傀儡逃跑,又发现心爱的宠妃手中持有白狐裘是何种感觉?梁某即使没有真的去刺秦昭王之身,对秦昭王的影响已经很大了,间接刺中了他的心。

    后记:部分资料来源于同事武侠小说《奇贼》和笔者武侠小说《不可貌相》,史料来源于网络多人评说。因三次学习西周的历史与法律偶得之,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尚请见谅,不喜勿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琅琊令之刺客|假刺客真侠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ns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