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学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
用32课时学习古代3000年的文学实属不易

用32课时学习古代3000年的文学实属不易

作者: 复旦金声缘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13:57 被阅读7次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用32课时学习古代3000年的文学实属不易

    徐艺菲    李士金   张雅欣   殷歌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另一类则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所举两首诗为:《邶风·谷风》、《卫风·氓》,袁编认为这两首诗“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2] !那么,这两首诗所描写的女主人公是否如袁编所云的那样呢?朱子云:“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盖妇人从一而终,今虽见弃,犹有望夫之情,厚之至也。”都是从具体文本得出的精确的结论。袁编则不具体考察文本含义,认为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充满了对前丈夫的“控诉、怨恨、责难”,大言不实,令人遗憾。此诗主要表达的是弃妇的“悲怨之情”,一悲一怨,是弃妇自叙的基调,用“控诉”、“恨”、“责难”来概括弃妇的自述之情显然与诗歌文本原意差距较大。袁编云“其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趕走”,本诗中前夫是把弃妇“趕走”的吗?这样的解说显然与本诗的气象背离。诗文明明说“薄送我畿”嘛!朱子解释云:“而故夫之送我,乃不远而甚迩,亦至其门内而止耳。”虽然夫妻之间感情破裂,实质上女子不愿离开,然亦有自尊自爱之心,并未到让故夫“赶走”之地步。诗中又明确写出“送我”之事实,后人如何能够随意说“竟将其趕走”呢!《氓》写的是一个女子悔恨自己当初的“私奔”“失足”,有“怨”但更多的是自我检讨,因为当初私奔即被兄弟所不齿,现在被弃,亦不为兄弟所恤,“但自痛悼而已”。本诗主旨在此,并非“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若是如袁编所云,岂能有“悔恨”之意!

     在他小巧的眼镜之下是一双智慧的眼睛

    本学期,我们迎来了李士金老师的古代文学课。当李老师一走进教室,我们便被他那长长的白色胡须所吸引。在他小巧的眼镜之下是一双智慧的眼睛,朴素的着装之下散发出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文学气息,颇有一种古代私塾先生的感觉。李老师的课堂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独特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激情,充满的人本主义精神。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教学,也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李老师会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能动性,几乎每节课上,每位同学都会有发言的机会,这是我以前学习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从一开始每次发言我都会感到紧张,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收获时,我知道我已渐渐养成了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勤于总结且积极发言的习惯了。李老师告诉我们:“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要善于在古代文学名著的海洋中游泳。”中国古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学作品更是灿若星河。每当我读到一些陌生的作品且难以理解作者思想时,我便常常会想起老师告诉我们的话。于是重振旗鼓,再全面结合时代背景,慢慢地便可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李老师的课堂总是源于书本而又高于书本,他常常教导我们:要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往往造成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殊不知,兴趣才是最大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真正投入其中,怡然自得。而且学习也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唯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不会让学习陷入被动。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一次考试、一次成绩,因为学习是我们终生的事情,而不只是在学生时代。李老师的课堂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每节课他会抽出一半的时间来让我们做PPT汇报。虽然每个人演讲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准备起来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物作品都不同,想要做好汇报,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所以,在做课题之前,我会去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书籍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思想感情等。在自己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之后,才会开始制作PPT。虽然PPT上会呈现很多重要内容,但是大量的演讲内容还是需要自己提前背诵下来。对于没有任何讲课经验的我来说,这次汇报算是一个挑战,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的完成了汇报。虽然离自己的预期还差了一些,但是我知道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间。虽是一次5分钟的演讲,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却是一次重要的能力训练,以至于在未来再做汇报时,也会有经验可循。学期末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古代文学的期末考试。李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把期末考试当做压力,而是要把复习当做一次古代文学知识的扩展和提升。因为谨记老师说的话,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我会联系各方面知识去记忆知识点,不懂的地方还会去网上查阅。于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顺利的完成了所有题目,同时对于自己记忆的知识点印象也是非常深刻。 一个学期下来,李老师的每一堂课我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时我的见识也不断得到了扩展,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会谨记李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努力前行。(0113150048 徐艺菲)

     用32课时学习了古代3000年的文学实属不易

    上古代文学课的这一学期里,我们都能很了解平时上课的内容,同学们讲的很精彩,老师点评和补充的也很充分,我也收获很多,几千年的文学历史虽然只用了一个学期就完成了,但是我们对这些文学发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拿我自己来说,讲的关于杜甫和关汉卿,都比我之前了解认识更深入,可能以前只能算是听说过他们,学过他们的作品,但是通过自己讲述ppt,那就是真的对他们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了他们的人生,写诗的特点和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要揭示和表达的情感特点,让我能够深刻的了解到作者所处的年代发生的事情。同时,期末考试也是一个能够检测自己的一个机会,但是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复习的机会,态度是最重要的,态度好才能够获得好结果,这一学期的课让我学到很多,拓展了我的知识面。(0113150052 殷歌)时间荏苒,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由茂盛转变成枯萎,绿油油一片变成了满眼的白雪皑皑。一个学期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接下来是我对这门学科的感受。一开始对这门学科开始有点感觉的时候是去年的暑假,那时候转本录取已经结束,我也加入了新生群里,看到学长在群里发了一张白胡子的老师,感觉很诧异,因为很久没有在生活中看到这样形象的老师了,后来他介绍到这是我们古代文学的李士金老师,等开学我们要上他的课。一时大家在群里炸开了锅,我也想着,会不会这位老师很严格,很凶...后来发现其实是我想多了。说实话,刚开学的前两周,还真有点不太习惯这样的上课节奏和进度,后来慢慢过了适应期之后,其实这门课是所有课中最有意思的了,因为它不是一门老师单方面教授的课程,是所有的同学全身心投入、进入、参与、讨论、分享的过程。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因为它非同寻常,所以才会显得更加难忘。几天前的考试还历历在目。在准备复习的一开始拿着整理的复习范围,看起来觉得很多,有点慌。但是真正静下心来,也似乎没有那么难,而且都相互联系着。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用32课时学习了古代3000年的文学,实属不易。的确,所以采用大家一起参与学习的课堂模式还是有道理的。(0113150054 张雅欣)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复杂内容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加以探讨。在全部的《老残游记》的形象体系中,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渗透着对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的探究和批评。那么,《老残游记》的深层意蕴中包含着那些主要的民族劣根性呢?刘鹗一生最伤心的便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而却被世人骂为“汉奸”。他的死也完全因为他关心民生,同俄人打交道购太仓米赈济而被清廷逮捕流放新疆而致。刘鹗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而为清廷所不容,还是很光荣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这节梦境描写中,十足地表现了中国民族劣根性中的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排斥西方文明等种种病症,同时也表现了嫉妒、造谣中伤、残忍的特性。即使那“演说的英雄豪杰”也会以诬陷别人为快事,这是非常深刻的揭露。有人因此而认为刘鹗谩骂攻击“革命党人”,这是不科学的。其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本无可指实;其二,即使当时的革命党人也确是鱼龙混杂,动机各异。故我们宁可就事论事来研究它的价值。那“水手”的话全部是凭空捏造,却说的是那么振振有词,看来简直令人不寒而栗!这种民族的劣根性:嫉妒、夸大狂、诬陷、排外,已经深入骨髓,无师自通,天衣无缝。一个国家由这些人来主持各级政权,还能有希望吗?!刘鹗一生长歌当哭、痛不欲生、悲观失望、乃至于寻求超自然的解脱都是因为这一点而来的。在梦境的最后说:“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着眼睛,听他怎样。觉得身体如落叶一般,飘飘荡荡,顷刻工夫沉了底了。”(第二回)则意味深长地流露了刘鹗对这种种劣根性危害国家民族命运的深重的忧虑和绝望。[3]

                                                                                                                                 本期编辑: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3页。

    [3]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220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32课时学习古代3000年的文学实属不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tu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