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tchup & Tea,论福建人对英文的贡献

作者: yBMNwE | 来源:发表于2017-08-28 23:52 被阅读360次

    上次聊柿子炒鸡蛋还是番茄炒鸡蛋问题的时候,顺带说了一嘴番茄酱(Ketchup)是中文的问题,那今天就继续来把它说完。

    说来大家是很义愤填膺的,番茄酱到底为什么不能叫tomato sauce?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目前就叫tomato sauce (请自行脑补日式英文)。 叫Ketchup也就算了,还一大堆拼法:catsup,catchup, katchup都是番茄酱。 外来词拼法多也蛮正常,毕竟大家也就是听到什么随便一拼。 比如白菜的Bok Choy也叫做Pe-tsai呢,大家瞎拼一下很随意。

    但是Ketchup的问题是差的有点多啊.....

    没关系一般看到这种差得有点多的请尽管往福建人和喜欢吃福建人的广东人身上联想,毕竟在古早时期他们是对外贸易的重镇,输出了很多英文里的中文词。

    Ketchup 就是几百年前的福建话(大概是泉州一带),就是鱼露的意思。现代福建话只保留了“tchup”这个音,还是汁的意思。

    喂鱼露跟番茄酱是两种东西好吧! 超市上都不是一个货架,这种微妙的妈不认感是怎么肥四?

    公元十三世纪左右,福建成了中国东南的沿海重镇,泉州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商船往返于东南亚的各大港口,也就把虾酱和鱼酱的做法带到了东南亚。 东南亚各国沿海多海鲜,这种腌制的办法大受好评,于是发展出了现在我们吃到的暹罗(泰国)鱼露。 福建商人管这玩意叫ke-tchup.

    从17世纪晚期开始,就有英国商船贩运鱼酱到欧洲销售,到了18世纪,英国的海上业务越发壮大,那个名声不好到处搞事的东印度公司,就曾经贩运大量鱼露回欧洲销售,这种异国风味的调味品还相当受欢迎。

    既然被英国人卖,就得有个英文名字,福建话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听不懂,更何况是英国人,于是他们就听到什么是什么给瞎安了个差不多的罗马字母拼法,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ketchup,其走音程度大约也跟常凯申将军差不多。 但是去往南洋的商队不止英国人,还是有德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他们也按照自己听到的瞎拼一番,然后这些词汇就都默默地呆在了英语里,都成了番茄酱——的影分身。

    然鹅,众所周知,英国人,是以暗黑料理出名的,你们还记得泰晤士河畔的仰望星空派么?

    鱼酱到了他们手里,也逃不过暗黑料理的命运。

    这一次,被加了蘑菇,啤酒(过期的!),红葱,肉豆蔻,和丁香,当然鱼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坨东西愉快地发酵起来,那酸爽,比爱斯基摩腌海雀也差不了多少吧。

    后来可能是英国人也Hold不住这种酸爽了,就逐渐地添加更多蘑菇进去,减少了鱼的分量。 这种奇葩玩意和鱼酱一起,也跨越大西洋被传到了美国。

    到了十九世纪,这种鱼酱在美国被加入了番茄。早期的番茄酱配方里还有鳀鱼,红葱,黑胡椒,和肉豆蔻等等一大堆香料,而且为了保持不腐坏做得超级咸。我们如今看到的番茄酱,是在南北战争之后的十九世纪末才出现的。全世界最爱吃甜没有之一的美国人去掉了原来配方里的鳀鱼,加入了大量的糖和醋,才逐渐变成了我们今天拿来蘸薯条的番茄酱,勉强能看到点盐的影子,至于鱼,那是一条也不会往里加了。

    三十年前番茄酱还有一万种拼法,美国人叫catsup,英国人叫ketchup,互相鄙视,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为什么如今美国人普遍用ketchup这个拼法,很简单,因为钱啊! 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亨氏(Heinz)为了跟竞争对手们的catsup区别,在自家产品上印了ketchup。 后来卖的好,大家就都跟着叫ketchup了,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

    另一种行销全球的胡建商品是茶,所以英文里的tea,就也是来自福建,这回是厦门话。

    在古早的英文里,茶就被念做“cha ”。“tea”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615年东印度公司一个职员Wickham的信件里。

    16世纪末,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占了澳门,迷上了喝茶。他们是欧洲最早的茶商,那是他们还采用官音“cha”。但是没过多久,葡萄牙就没落了,荷兰人取而代之把持了远东的茶叶贸易,他们并没有来到中国,而是活动在南洋一带(今印度尼西亚)。所以彼时的茶叶贸易,其实是由厦门人把茶运到爪哇,然后再由荷兰商船运往欧洲各国。厦门口语念起“茶”字来发音如同“tea”,于是荷兰人也跟着这样读。

    所以像法国,德国,丹麦等喝荷兰茶的,语言里就采取厦门音,而喝大陆茶(从陆路经丝绸之路运出去的茶叶)的如俄罗斯,波兰等国,都还保持着官话的读音“cha”。英国人是喝过了一段葡萄牙人运来的茶,后来开始大量购进荷兰茶,就舍弃了原来从中国官话来的“cha”,而改用厦门话“tea”了。其实后来,已经崛起的日不落帝国,不单靠荷兰的茶商,也自己跑到中国来买茶喝,一时英语里的茶名目繁多起来,像“白毫”(Pekoe)、“祁门”(Keemun),“乌龙”(Oolong)也都跟着茶叶进入了英文。

    番茄酱和茶都是实锤,但是另一个号称是福建话的词casino就是瞎说了。不知道是自黑还是被黑,有传言说原来在国外的福建人好赌,每次开局前都用方言大喊“开始啦!开始啦” ,所以赌场这个词就成了casino。当然这是个谣言,Casino来自意大利语的Casa(房子),-ino的词缀表示阳性“小”,所以其实是“小房子”。至于著名情圣Casanova, 翻译过来就是“新房子”。 嘛嘛,我也觉得不对,要是中国人,难道不应该喊“三缺一” 么?

    阿根廷火地岛乌斯怀亚,在这里啥都能加个定语“世界尽头”,世界尽头的赌场是不是特别带感?特别容易发生凶案?

    IMG_1615.JPG

    除了这些,英文里来自中文的食物还有荔枝 (Lychee)、 馄饨( Won ton) 木须肉 ( Mu Shu Pork )捞面 (Lo Mein) 炒面( Chow Mein) 点心( Dimsum)写不下去了我饿了......

    关联阅读:《语言与文化》罗常培
    The Language of Food: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 Dan Jurafsky

    声明:本人不卖番茄酱!不卖茶! 啥也不卖!
    文中番茄酱部分选自我给“百文一周谈”写的专栏文章,有删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etchup & Tea,论福建人对英文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ig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