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再多,思考再多,如果不敢写,则永远不会写作。
每一个人都有关于写作的大量知识理论方法,都有很多思想,但是能够坚持写的人不多。
写作要养成习惯,能力才可能出现。但是培养习惯并不容易,会遇到很多困难障碍。
写作最像修行,因为都是做内心的工作。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写好,完全在于自己,别人的作用很微弱。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样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就会感觉自己仿佛不会思考了,仿佛从来没有读过书。
读书很重要,这个过程避不开,但是放下书本更重要。
读书的目的是知道别人写过什么,然后避开不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创新。
但是许多人读过书以后没有消化,没有避开,而是直接大量引用。天长日久,就会失去思考的胆量和能力,文章当然没有新意。
胆量是练出来的,能力是写出来的。不要自卑,不要害怕自己幼稚,大胆写,不怕别人笑话,就会开始提高和进步。
许多人劝别人读书,我则希望大家读自己。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书,是最应该花时间精力阅读和表达的书。
如果我们不懂自我,说明我们根本不懂书。如果我们懂书,就会发现外面的书,放下有字的书,认真观察自我的每一个起心动念。这样,即使你从来没有写一个字,也胜过千言万语。
真正的自我根本没法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够表达出来的都不是真实的自我。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语言根本没有用。
我们读过的书都不少,我们的语言都够用,人生经验都有很多,缺乏的是敞开心扉的勇气、胆量、自信。
我们以为用很多名言警句才是写作,用很多生僻古怪的字词句才是写作,不敢用最平易朴素简单的句子,害怕别人说自己没素质,浅薄。
其实最深就在最浅处,最简单的字词足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最朴素的人可能是真正的高人,最不会咬文嚼字的人可能是最有知识的人。
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别人说过的话,所有的书本文章看起来不同,本质是一样的。
每个人不需要发明别人从来没有说过听过的大道理,只需要把自己理解过的大道理用自己习惯的文字表现,然后与别人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