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莱博议读书
白话《东莱博议·公孙归父言鲁乐》

白话《东莱博议·公孙归父言鲁乐》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3-17 07:0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译文】

祖国的都城,远远望去,心中惆怅,不忍离开,慢慢行走,这是孔子离开鲁国时的样子。思乡的感情,圣人与百姓是没什么两样的。公孙归父对鲁国的赞美眷恋,为什么却被晏桓子(晏婴父亲)讥讽。答案是:离开祖国想念祖国,这种感情很纯正(而公孙归父还没离开鲁国就眷恋不舍,心思不纯正)。

礼仪上所弹的琴(制作在南方),在北方弹奏仍有南方的味道;重木底鞋(制作在越国),在楚国穿也会发出越国的声响。因此,旧情不可以断绝,这也为仁人君子所称许。正是因为有离开祖国的悲伤,然后才能突显身在祖国的快乐,哪里有没离开祖国却能体验到快乐的?野兽在陷阱才会思念旷野,当它奔走在旷野上,并不知道在旷野上的快乐;鸟儿在笼中才会思念树林,当它生活在林中,并不知道在林中的快乐。公孙归父从未离开鲁国,却赞美眷恋鲁国,如果不是在鲁国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利益,又怎能体会在鲁国的快乐?

泰山,洙水,曲阜的大道,大庭氏的库房,城市乡村,物产风俗,弯弓打猎,儿童嬉戏,男人们走在路上,如果不是突然看到新鲜事物,又怎么会向别人炫耀所见所闻呢?每天吃稻米高梁,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如果吃了熊掌牛心,就会赞美食物珍贵。每天穿着粗布衣服,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如果穿上锦衣绸缎,就会赞美衣服华美。从这里,我就知道公孙归父说在鲁国的快乐,一定是不正常的。得到了超级享受,得到不正常的利益,侵吞不该得的财物,一个劲儿贪腐下去。即使不是晏桓子这样的聪明人,也可以断定公孙归父用不了多久就会流亡。

最崇高、快乐的精神境界,人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因为人们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就转移到物欲上来,并且乐此不疲留连忘返。权力带来的乐趣,令人精神抖擞;文章带来的快乐,令人傲视天下;声色带来的快乐,令人五迷六道;打猎带来的快乐,令人心猿意马,这些都是俗人的快乐,是君子眼中的悲哀。悲哀,就是看到了乐极生悲的祸患。猫头鹰喜欢吃老鼠,蜈蚣喜欢吃蛇,这是怎样的腐臭啊!却有人羡慕并沉浸其中,不顾身家性命,这就是通达者眼中最可怜的了。公孙归父夸耀在鲁国的快乐时,本来就够可悲了,何必还要悲叹他的流亡呢?

我曾经听说孔子颜回的快乐。说乐在其中的,是孔子的快乐;说不改其乐的,是颜回的快乐。至于那些饭呀,饮呀,曲肱呀,不是孔子的快乐,只是“乐在其中”罢了。至于那些箪呀、瓢呀、陋巷呀,也不是颜回的快乐,只是“不改其乐”罢了。那么,圣贤的快乐,果然是空无一物的吗?他所谓乐在其中,“在”这个词就表明“一定有处所”呀。他所谓不改其乐,“其”这个词所就表明“一定有所指”呀。那么,居在什么地方?指向什么地方?(其实,就是所谓的‘道’呀)我的朋友们,为什么不一起来追求道呢?

《东莱博议·公孙归父言鲁乐》

旧国旧都,望之怅然,迟迟其行者,亦圣人去父母国之道也。夫思者,圣愚之所共,公孙归父怀于鲁,曷以独为晏氏之所讥?曰:去国而怀者,情之正也。仪之琴,居北而音南;鞋之吟,身楚而声越;是固情之不可解,而仁人君子之所许也。  因去国之悲,然后怀在国之乐,曷有居其国而知其乐者乎?兽在阱则思圹;当其走圹,未尝知圹之乐也;鸟在笼则思林,当其栖林,未尝知林之乐也。归父方居鲁,而喋喋以鲁乐告人,自非不安其常而嗜其利,何自而知其乐哉?岱之山、洙之水、五父之衢、大庭之库、城阙井邑、物产土俗,弧而育焉,髫而嬉焉,弁而游焉,固非骤见而忽闻,胡为而夸语于人哉?日饭稻粱,未尝以告人,一得熊蹯牛心之馈,则誉其珍;岁衣布帛,未尝以告人,一得雾縠文锦之服,则誉其美。吾是以知归父之誉鲁乐,必弃常而嗜利也。

弃常嗜利,干没不已,虽非晏氏,固可指期而俟其亡矣。至乐之地,人皆有之,惟不能有其乐,而乐移于物,故驰鹜而忘返。权宠之乐,勃如也;词华之乐,骄如也;声色之乐,昏如也;畋游之乐,荡如也:是皆陋人之所乐,君子之所哀。哀之者,岂预忧其祸之至哉?鸱鵶嗜鼠,即且甘带,何等臭腐!而忻慕耽惑,以身偿而不悔,是固逹者之所甚怜也。归父誉鲁乐之时,固已可悲矣,奚必悲其将亡哉?

吾尝闻孔、顔之乐矣:曰乐在其中者,孔子之乐也;曰不改其乐者,颜子之乐也。然则饭也、饮也、曲肱也、非孔子之乐也,只是乐在其中而已;箪也、瓢也、陋巷也,非颜子之乐也,只是不改其乐而已。意者圣贤之乐,果窅然而无物邪?彼所谓乐在其中者,在之一问,必有所居也;彼所谓不改其乐者,其之一词,必有所指也。居何所居?指何所指?吾党盍共绎之?

【附评】

张明德曰:去国怀乡,亦是人情常理,虽圣贤不免;然自归父言之,又是一段肺肠。所以文于前半断归父湛乐之非,后幅言圣贤之乐不系于物,两层意思皆言之有本,非徒以设辩见长也。彼孔、颜之乐,吾党之乐,是二是一,又在意会之矣。吾于先生文,每一读过辄欲起舞,可与商彝周鼎并传,正不在区区文字间也。 

附:《公孙归父言鲁乐》

鲁宣公十四年,【秋,九月楚子围宋】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子告髙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怀于鲁矣。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十八年,归父奔齐。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东莱博议》小记

    《东莱博议》,亦名《左氏博议》,虽为南宋大儒吕祖谦“为诸生课试之作”,但其中亦保存着吕祖谦对历史与人生的真知灼...

  • 公孙归父者

    公孙归父者,襄仲之子也。 归父仇三桓,私心欲去之。 归父与公谋,欲得公之助。 公亦有此心,力有不逮也。 若欲张公室...

  • 话说儒林外史中的几个人

    蘧公孙之妻鲁编修之女,自幼饱读诗书,鲁编修看中了蘧公孙的才华,找媒人招蘧公孙为婿。新婚之日蘧公孙见鲁编修之女有沉鱼...

  • 走近孔子-《论语新解》八佾23

    八佾23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白话 夫子和鲁太师...

  • 2019年4月3日己亥二月廿八,《四书·孟子》第338日《了凡四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

  • 白话: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时,梁王向鲁共公敬酒。鲁共公很高兴,离座而起,同时说了很多有意义的话。 他说:...

  • 儒林外史第十回 读书笔记

    1.娄家两公子在船上与告假归府的鲁编修相遇,回到家,娄公子与蘧公孙,绍兴牛布衣、鲁编修五人樽酒论文。过了几日,鲁编...

  • 《西京杂记》译文集 卷三 字直百金

    【晋】葛洪 辑 原文:公孙弘著《公孙子》,言刑名事,亦谓字直百金。 译文:公孙弘著作《公孙子》,言...

  • 孔子正乐

    《论语》学习之901501 【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白话】孔子说:“我从...

  •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东莱博议·公孙归父言鲁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pn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