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什么是自暴自弃?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20:58 被阅读8次

    什么是自暴自弃?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离娄》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这里又开始了一个高潮。在我们后世大家都知道一句成语“自暴自弃”,这四个字就是从《孟子》这里来的。现在我们看孟子对“自暴自弃”是怎么个讲法。

    这个文字,我想同学们一看都懂了,严格解释很麻烦的,因为这是韵文,有韵律。我们可以这么解释,自暴的人,就是我慢,有偏见,刚愎自用;我见很强的人“不可与有言”,不可以同他讲话提意见,其实也就是同他无话可说的意思。不过,这样解释不一定对,也不能说不对。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值得讨论。再说“自弃”,就是有很强烈自卑感的一种人。常常听到年轻人讲,老师啊,我是没有希望的我不行了,我是白痴啊;或讲我是笨蛋啊,我永远没办法。这些都是“自弃”的话,不过这些还算是客气话,真正“自弃”的人,有些是灰心到极点,想走自杀的路,结束自己的生命。像这种人,“不可与有为也”,照文字解释,是没有办法与他共事,是不是真的应该这样解释?也是问题。关于这些,我们必须先看下文。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说话不合礼义,就是“自暴”。孟子有个注解,一个人的言论,就代表了他的思想。从哲学的立场来讲。言语是表达到外面的思想;换言之,一个人的思想,就是没有发表的语言。所以思想是在里头的言语,譬如我们说,有个人一天到晚不讲话;如果拿禅宗祖师一句话形容,就是四个字——“其声如雷”。他一天到晚自己跟自己对话,打雷一样,大声得不得了。因为他在里头自问自答,自己发脾气,自己开玩笑,自己后悔;如果他自己跟自己真不讲话了,这个人连思想也没有了。世上只有两个人不讲话,一个躺在殡仪馆,一个还躺在妈妈肚子里。其他凡是生命,没有不讲话的,凡是生命就有思想。所以中国人有句老话:“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要晓得这个人的思想啊,你只要听他嘴里的话就知道了。不过人的嘴巴有时候跟头脑两样,常常头脑转得快,嘴巴来得慢,手写更慢。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如果一个人把每一分钟的思想字字都记出来,起码得好几张稿纸。有人常常因为思想来得太快,来不及写,自己也讨厌,恨不得能慢一点想;结果稿子不写了,反正跟不上,算了。

    当然,最好一个字都不漏,那是真正的工夫了,这要真正的定力。我们测验自己一下,打坐做工夫的人更要注意,自己一天之中都在想,我假设问你,你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想什么?一定记不得,恐怕刚刚进门的时候你的念头想什么也记不得了。所以真正的修养定力都要弄清楚。尤其是学佛的朋友们要注意,修道学佛,你以为打坐很舒服,半天没有想,以为这个叫定,哼!你这个定力也属于“自暴”与“自弃”的范围,就有这样严重。所以自暴自弃的范围是很广的。因此孟子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一个人的言语思想如果不纯正,不合于“礼义”,没有逻辑,就叫做“自暴”。这里头有个问题了,什么叫“礼”?什么叫“义”?你们诸位年轻同学,对不住,我要向你们吹牛了。我看过老一辈子读线装书出身的,那个装模作样之讨厌,他言必“礼义”,已经中了“书毒”,是中了四书五经毒的模样了。所以我们同学们都骂:假道学!其实四书五经不是这样的啊!那是书发了霉,霉被他吸进去了,他中的是这个毒。这不是真正的“礼”和“义”。

    所以“礼”、“义”两个字要特别慎重。现在我们简单地讲,一个人的思想言论都合于真理,处处合乎规矩的限度,有逻辑条理,就是合于“礼义”。譬如我有个朋友,四十多岁,在外国当教授,五六年前在我们这里教书。我经常看到他都怕,虽然他也叫我老师,不过我也称他为老师。有一天我请他来专门谈话,我说你啊能不能放轻松一点?因为他进来叫一声老师,然后坐得四平八稳,半天不动。他不是假装的,没有人看见时他也坐得四平八稳。我说你可以把腿翘一翘,再笑一笑,轻松一点嘛!他说老师啊,我从中学开始起,读四书以后,就觉得要这样做人,养成这个习惯了。我说你这个习惯倒蛮好,但是我觉得未免太枯燥了。我说《诗经》讲“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天机是活泼泼的啊,不是你这样死板板的。他说是啊老师,我在你这里听课这么久也知道,我想改,但改不了啊!不过我们当年读古书,言必中矩,循规蹈矩就是这样。我说这个是不对的啊,你这样下去叫病态心理。当时在场的还有好几个同学,现在都还在这里,可以证明我的话。几年以后他到美国了,最近听说在美国进了精神病院。他所认为的言必“礼义”,是不懂得“自暴自弃”的含义,其实“自暴自弃”以外应该还有个病名,叫做“自梏”,或者是“自卑”,这是另一个道理。对于“自暴”和“自弃”的第二个解释,“吾身不能居仁由义”,我的身体不能“由义”而居住在“仁”的境界里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不是走“义”的路线,这种人叫做“自弃”。这是孟子对“自弃”的结论,下了定义。这个定义的范围,还值得我们讨论。

    我们人,当情绪高涨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我崇高,自我英雄;当情绪低落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能,活不下去。所谓“壮不如人老可知”,这是古人的一句诗,年轻都不如人,现在老了,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啊,经常在这两种心理之间摇摆不定。借用学佛的比喻,说一个人不能得定,原因不是散乱、思想乱跑,就是昏沉、想睡眠。实际上那是讲修养工夫,是指打坐修定的一个景象,不散乱就昏沉。这是讲普通人一般的心理状况包括身心两方面。其实我们检查自己真做学问修养工夫时,我们每天随时随地的情绪思想也是这样,不是狂妄自我崇高,就是自卑感来了,都是在这两种状况中翻来覆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什么是自暴自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tx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