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友谅来说,失败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毕竟他一直都是成功者,但这次却是彻彻底底地输了。
痛定思痛,陈友谅反思后认为,龙湾之所以惨败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水军。为此,他更加用心调教自己的舰队,还制造出了一种秘密武器——战船中的航空母舰:高数丈,上下三层,每层都可以骑马往来,下层只管划船,上下层相隔,即便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还能保持动力。更可怕的是每条船外面都有铁皮包裹。另外,这种战船的上下层隔音非常好,即便上面吃了败仗,下面还是照样会拼命,还能防止泄密。用心如此之狠毒,真让人不服不行。
陈友谅毕竟是大户人家,龙湾的损失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朱元璋虽然得到了很多战利品,但也还是名副其实的贫农,禁不起一点闪失。更让他烦恼的是,陈友谅在上游,他在下游,每次抬头仰望都让他很难受。如今,陈友谅又建立了强大的舰队,加上上游的优势位置,这挥之不去的一切,犹如一柄悬在朱元璋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他夜不能成眠。一定要打败他!
转变
杀害赵普胜是陈友谅犯的一个重大错误,也是他失去人心的开始。
赵普胜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每次打仗都是带头冲锋,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信。他很喜欢,也很敬佩会读书识字的陈友谅,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然而,陈友谅为了控制天完国却杀害了他。在部下的心里,陈友谅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他的士兵不再为理想中的天完国而战,他们打仗只是为了吃饭苟活。这样的一支队伍,自然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队伍。
在陈友谅水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镇守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将领竟然叛变投降了朱元璋。这个消息让陈友谅惊呆了,因为洪都这个地方对陈友谅来说太重要了。他的吴国的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这两个地方是如此之近,洪都失守就如同在他的首都江州(九江)眼皮底下安了个钉子。他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陈友谅一贯的军事风格是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然而面对如此扎眼的行为,陈友谅竟然一反常态,耐下心来,按兵不动。他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的到来。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已经投降元朝的张士诚率元朝政府军,突然袭击刘福通的重要据点安丰。当时刘福通和韩林儿都在城内,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刘基强烈反对救援,但朱元璋认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其一,自己也是红巾军,而且韩林儿从名义上还是自己的皇帝;其二,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这是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刘基能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致命的错误
刘基逐条批驳了朱元璋的观点,他指出,韩林儿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如果去救,救不出来还好,救出来,怎么处理?其次,安丰失守事小,如果陈友谅趁机打过来,怎么办?
这真是个两难的选择。最后,朱元璋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意见,出兵安丰。刘基很少见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拉住朱元璋的衣袖请求他放弃进攻安丰的计划。因为他明白,要想避免弑君的罪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君主自己死掉。当时朱元璋厚黑学的水平明显不及刘伯温,他不听劝告,固执地率大军出发了。大错也就此酿成。
朱元璋救援安丰的结果:安丰失守,刘福通战死,翰林儿在乱军中被救出来,成了一个累赘。面对这一切,陈友谅居然按兵不动,饶有兴趣着看这一场表演,暗中准备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徒劳无功的朱元璋失望地踏上了回应天的路,看着身边的韩林儿,不知如何是好。在撤退的途中,张士诚的小股武装总是对朱元璋的数万大军不停地进行骚扰,气急败坏的朱元璋又冲动地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进攻庐州!
出征
出兵安丰失败,朱元璋不甘心空手而归,打算攻下庐州,从而打开通往张士诚老巢江浙一带的道路。
庐州(安徽合肥)有张士诚重兵把守,城池非常坚固。徐达认为救援安丰已是失策,进攻庐州坚城难克,如果陈友谅再出兵,必有不测之祸。虽然徐达坚决反对,无奈朱元璋已经被怒火、不甘蒙蔽了心智,断然怒喝——“出征!”
与此同时,陈友谅已经暗中紧锣密鼓地集结了六十万大军,乘着他的无敌舰队,将对朱元璋发起最后的打击!
两支军队出征了,从不同的起点,向不同的目标,迎接他们的是宿命中最后的决战!
延伸阅读
达摩克里斯之剑:表示时刻存在的危险。从前有一个国王叫狄奥尼西奥斯,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他有个朋友叫达摩克里斯,他常对国王感叹说“你多幸运啊,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国王对他说:“我愿意和你换换位置”。于是达摩克里斯坐到了王位上,拥有了他艳羡的一切,可是当他举起酒杯,突然发现天花板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剑尖差点触到自己的头,他吓了一身冷汗,只想尽快逃离。这时,国王对他说:“你怕那把随时掉下来的剑吗?它天天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就有人会斩断那根线。如果你想做统治者就必须承受各种风险,风险与权力同在。”达摩克里斯对国王说“请您回到宝座,而我要回我的家!”从此,达摩克里斯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