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诸子百家哲思
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作者: 玄中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1-08 17:44 被阅读0次
    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回顾第一节的内容,庄子借孔子的师徒两人的对话,开篇论述人世间处事的道,颜回向孔子辞行,去卫国传播儒学的仁爱大道,帮助卫国治理,解百姓倒悬之苦,颜回自然踌躇满志,带着赤子之心,但老师听后不停地摇头,非但不成反会招杀身之祸,孔子说不能去原因:

    1: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 则忧,忧而不救。

    孔子的意思说:一个国家治理的法,不能杂,虽然卫国君王的专制,但已经很多年了,你突然去了强行推崇儒学的治国之道,对卫国来讲治国的法就杂了,杂就纷乱,纷乱就有干扰了它目前的平衡,干扰就会生忧心,忧心卫国君王就会杀你。

    2: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我们古之圣人,都是先立身修己后才能去帮助他人的,自己的修为都还不够,你去结果要么顺从,要么被杀。

    3: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 。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孔子认为,卫国的治国政法虽然有很多不当,这是固陋的专制,但是毕竟还没有到了罪恶的体制,你去传道,卫君即使应和也只止于耳矣,他觉得他好好的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犹师心者,犹,对比。上文提到颜回修身立己的方法是与天为师,与人为师,与古为师,所以这个师是指圣人,心,中心,即圣人的思想,可理解为:你只是表面的仿效圣人而没有领悟圣人的真正中心思想。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师心自用的意思,也不会影响你吃饭问题。

    原文: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

    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就糊涂了。颜回说:我不知道怎么做了,敢问老师有什么方法。仲尼说: 斋戒,我正要说给你听,认真去做一件事,成功容易吗?如果很容易就成功了,那老天也不会轻易的允许。

    原文:”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颜回:我的家境贫寒,因不饮酒不吃荤已经数月了,这样,是不是可以称为斋戒了?

    原文: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是祭祀的形式上的斋戒,不是心灵的斋戒。颜回说:敢问老师心斋是什么?仲尼说:你要一心一志,对外界要听而不闻用你的心去听,进一步就不用心去听而是用空性去感应!听只是停留在耳朵,心的感悟只是停留在与物相合的境地。气,就是修炼后一种空性而与物相待,只有道之本体的虚怀若谷,这个虚怀若谷,就是心斋。

    原文: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颜回说:我不曾做过心斋,我还是我,现在开始斋戒了,没有了那个起初的我,这个是不是叫虚怀空明的心斋?。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

    你理解的很深刻,我再说给听,假如你真去了卫国而不为名利之所动,进言能够被卫王采纳那还可以,如果不采纳你就应该闭口不言。

    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原文: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无门无毒才是真实的功名的态度,夸大功名宣扬只是我们后人对儒学的误解。

    无门:无有所住,无毒:无有所害,这里可理解为修己空明的状态,同时比喻对仕途的态度,有了无门无毒才能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的境界。一心有所目的而所住则我们就被外物驱使而变得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心斋就差不多了。孔子继续举例说明无门无毒,除非你不走就没有痕迹,意思是只要你一动,包括心念所动,都会留下痕迹,很难做到行而无迹。孔子一次外面回来对子贡说:我和一个人聊天,那个人说话犹如锋利的剑,虽然我一时即使无法抵挡,但终有一天我会炼出更坚实的盾。又一次我和一人聊天,他的话就象坚实的盾,我虽然一时无法攻破他的盾,但我终一天会磨出更锋利的剑。今天我见了一个人,他的话犹如水一般,无始无终,无攻无守,抽刀断水水不断。不管你多厉害终会留有痕迹:漏洞,有了漏洞别人就会找出了,攻击你。

    为人行事则生虚伪。为天行事则不会生虚伪。我听过有翅膀才能飞,没有听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的,我听说过有了知识才能对事物有所知道,没有听说过没有知识就能知道事理的。环顾我们的内心,虚怀空明的心(内观返照)才能生光明)白:道气豪光。道家内丹。吉利祥和的状态只有在心的宁静中产生。止:停留,止:静止。

    原文: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如果不能做到宁静,宁静致远。所以要静坐而收住心念驰骋,才能听之不闻,视之不见的内观而返照外物而心生智慧,修为如此则鬼神具来俯首,何况一个人!这是万物化生的原理,禹舜他们立身修己的关键,伏羲,几蘧的所行事的终极法宝,何况我们普通人怎么能不学习这个法呢!

    原文: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

    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来请教仲尼:楚王派我出使责任很重,齐国接待使臣,态度好像恭敬内心却怠慢,匹夫:普通人。子高想这次出使任务是要和齐国洽谈,要说服普通人都未必说的动,何况我是要说动齐国的君王!我实在很害怕。

    原文: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您常常对我说:不论事之大小,都不能做到圆满完成。寡:缺少,不道:没有一个方法,懽成:圆满完成。出使的任务如果完不成,就会有受到楚王的惩罚,如果完成了,我也会因为这个事让我患得患失,导致阴阳不调而精力憔悴。当然这里主要比喻来自官场的矛盾,阳面的是以后加大竞争难度,阴面不好地就是招来嫉妒,陷害。如果成与不成都不留后患的人,也只有圣人能做到了。

    原文: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我本是一个粗茶淡饭不求好,也不要求做饭菜的人做的多么精细的清静之人。今天我早朝受命出使齐国,晚上我只能喝凉水,因为我心内如焚啊!我不知道此事的后面发展的结果,所以才有患得患失,阴阳不调的隐患。事如果不成,就一定会受君王惩罚的祸害。这两个让我左右为难啊,我为人臣子却不能胜任,恳请您教我怎么办!

    原文: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儒学的忠孝双全。仲尼说:天下的人有两个事必须做到:一个是命,一个是义。子要孝敬父母,此谓命也。不可忘记,臣要忠于君王,此谓义也,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君王的,没有办法逃避,在这个天地间。这就称谓大道。

    原文: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矣!

    所以孝敬父母的事,不能选择性的去孝顺父母,孝道的至高的境界。作为臣子对君王的忠吃,不能选择性去做事忠君,忠臣的最高的境界。自我修心的人,悲哀快乐就不会影响我们,知道即是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也能坦然面对而顺应安身立命。这个是修为道德最高的境界。为人臣为人子,当然有很多不如意,身不由己的事,做这些事的要忘掉自己的身心感受,哪里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喜欢不喜欢了!你这样就可以去了!

    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原文:“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孔子又继续说:凡是近交一定要相互亲抚以诚相待,远交则要遵守彼此的承诺,这些言语沟通就要有人去传递。而传递两国君王的美好或者怨恨的言辞,这个是天下最难的事了。

    原文: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传递两国君王的美好一定会多多的增加美好的言词,传递两国君王怨恨一定会多多地添加怨恨的言词,一般赞美多了就变得是妄言,妄言就值得了,君王不相信了传递的人就要遭殃了。

    原文: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秦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秦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所以古法有云:传达把握用词的平衡度,不要传递过分的言词,那差不多可以安全了。况且这些都是互相斗智的事,开始还在阳谋(公开较量)时间长了就用上了阴谋,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那就都出了阴损奇招。宴请喝酒的,开始还是彬彬有礼,喝时间长了就脑子混乱了,到了喝过头的阶段那就放纵荒淫了。凡事也一样的道理,开始彼此谅解,时间长了就彼此鄙视攻击,事情开始都简单平淡,发展到最后一定会变得十分的巨大(矛盾)。

    原文:“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言语,就如风波啊!说出的话,一定是有所失真。风吹水起波澜,言语失真引祸端。所以激化矛盾没有别的理由,就是花言巧语,片面失真的言辞。

    原文: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兽要死的时候就拼命乱叫,气机紊乱,如此进一步生出心中的凶残。责备审查过及,就一定有不肖(凶恶)的心产生而来应对,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假如自己做出的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谁能预料这事得后果!

    原文: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不要改变已发布的命令,不要去勉励他人去完成任务,(随意经常改变已发布的令和勉励完成任务都是危险的事,要圆满完成任务那也需要很久的时间,一但完不成就变成很恶劣的事而且还来不及更正,这能够不谨慎对待吗!还是顺其自然反而可以用轻松的心去面对,寄托不了满意的结果,那只有以养心智了.这个就是最好的方法了。哪里用得着做作地去传达,不如直接传达言辞,这事何难的!

    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人世间(课堂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jf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