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莲寺里的面线糊

作者: 草草啖盐说蜜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6:15 被阅读0次

一、名人墨迹众多的朵莲寺

朵莲寺远离泉州市中心,地处偏僻,知道的人甚少,但却是一座宝藏甚多的寺庙。

寺中有弘一法师的真迹三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戒香”和“佛”。

传闻寺中曾有僧侣跟随在弘一法师身旁挑担,陪伴他翻山越岭到处弘扬佛学,因此弘一法师有两次在该寺演讲佛经,使得朵莲寺名声大噪。

寺庙大门匾额“朵莲寺”三字,是闽南书法家虞愚所题,并有门联:“朵云永覆祥天荫,莲露均沾法界香。”

而大殿柱联为高僧圆瑛所撰写:“阅世休嫌眼孔小,容从须放肚皮宽。”

如此多的名人墨迹留存于朵莲寺,这就是一座有内涵有文化有容乃大的名寺,名寺风范,雅静悠闲,不要喧嚣。

不过你要是路过此地,却会发现门前车马接踵而至,热闹非凡,驻足细看,却不是因为该寺的香火缭绕,而是因为寺庙边上有一家面线糊,糊香飘万里,把所有泉州的、亦或是来泉州的饕餮们都吸引到此。

二、朵莲寺里的面线糊店

这家面线糊所处的位置属于朵莲寺,据说当年要落户朵莲寺还颇费周折,毕竟佛门清净,哪里容得下一家经营荤素均有的餐饮店。

如今你走进面线糊店,还依稀会看到“素食”区,那应该是致敬佛寺的意思,但日子久了,也就只剩下模糊的“素食”两个字,而内容全是沾荤带素的食物。

这是一家号称泉州地界配料最多的面线糊店,品种多达四五十样。除了面线糊经典的配料卤大肠卤豆腐卤蛋等卤料以外,海鲜、炸物也是花样繁多。面前摆的瑶柱和鱿鱼干,就已经非同一般,而新鲜的鱿鱼更是鲜得Q弹,还有炣大海蛎、炒桂花蟹、大虾仁等,盘盘新鲜看得见,而炸醋肉更是该店的必点之物,好吃得那是一盘接一盘地净光。

全是荤的,把素食挤得都没地了,佛门也宽容,任由其发展,店铺当真也就这般地发展壮大了。

店名取得俗:原桥尾面线糊。虽俗,一个“原”字则说明是有来头的。

三、面线糊的“鲜”

桥尾,“桥”指的是泉州大桥,桥尾正是过了大桥下的池店镇,池店镇有个华洲水产市场,那是泉州地区重要的海产品批发市场,据泉州本土的老饕们说,“原桥尾面线糊”正是出自这里。

挨着华洲水产市场,桥尾面线糊的食客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水产市场的工人们,这帮工人见多了新鲜的海产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鲜”,而面线糊无论是清糊还是配料,都得讲究一个“鲜”字。

清糊,重要的食材是泉州本土手拖面线和地瓜粉,手拖面线工艺繁复,要用手不断拉扯,让面线又细又筋道,久煮不烂;本土的地瓜粉,清亮爽滑;二者结合方能成就泉州人的口味。

将手拖面线揉碎,扔进高汤里,用地瓜粉勾芡,一碗清亮亮飘着海洋味道的清糊就呈现在面前。

而这个“飘着海洋味道的高汤”就是清糊的灵魂,是以晒干的巴浪鱼干或虾米、蟹肉等海鲜熬制而成,这是决定一碗面线糊能不能在江湖站得住脚的至高要领,绝不是一包味精或鸡精等调味品能勾兑得了的味道,泉州每家面线糊店都有各自不同的配方,都争相在“鲜”字上做尽功夫。

桥尾面线糊所处位置得天独厚,海鲜唾手可得,煮的清糊也就鲜浓味美。桥尾面线糊老板并不满足于原料的“鲜”,他为了保持清糊从头到尾的“鲜”,所卖清糊从不超过一定的时辰,如果过点,清糊膨胀不再清亮,味道略有不同,他便整锅倒掉喂猪,重新来过。

清糊如此,配料更要新鲜,桥尾面线糊老板的格局很大,并不拘泥于蝇头小利,要保证一个“鲜”字,该倒掉的绝不手软。原本以为浪费了不少,但谁知,水产市场那帮懂“鲜”的工人们,尝到了“鲜”头,却是非他家不可了,于是一个传一个,桥尾面线糊的名声就这样打出去了,大泉州地面的那些老饕们还有谁没尝过他家的面线糊?

四、泉州人的格局

那是早几年的事了,当时桥尾面线糊还没有搬到朵莲寺,还没升级为“原桥尾面线糊”。

当时白岩松也还没说过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当然泉州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经济蓬勃。

但也就是有这么一帮泉州人,他们胸怀大格局,秉承“爱拼就会赢”的信念,以人为本,做事较真,于是造就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大品牌,让中国人从头到脚、从吃到穿,都有泉州的印迹,比如安踏、鸿星尔克、匹克、达利园、亲亲食品、安尔乐卫生巾、九牧洁具等等品牌,已经在不经意间占领了中国人的生活。

平凡如桥尾面线糊老板,在日常的经营中,一样坚持以“鲜”致胜,敢于摒弃不新鲜的,保留最美好的滋味。

泉州就这样被她的人民打造成了“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五、泉州文化

“民以食为天,若用泉州的美食吸引您到这,这是一个天大的理由吧”,同样是白岩松的一句话,泉州美食以文化的身份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客,面线糊作为最具泉州特色的美食代表,受到了海内外不同肤色人的推崇。

这时候桥尾面线糊搬到了朵莲寺,变成了“原桥尾面线糊”,经过数年努力,配料越来越丰盛,成为泉州最豪华的面线糊阵容。

所有泉州的、亦或是来泉州的饕餮们都蜂拥而至,就为了品尝面线糊的豪华套餐。

而佛主就在旁边,面对车流,笑看众生,“阅世休嫌眼孔小,容从须放肚皮宽。”

朵莲寺是藏有无价之宝的寺院,代表泉州高雅文化,而面线糊只不过是世俗餐饮而已。

但正因为有佛主般宽容的泉州土壤,所以泉州的文化才能大放异彩,大至弘一法师的墨迹,小到一碗面线糊,都能代表泉州。

朵莲寺与面线糊,似乎不搭界,但都是泉州文化。

声明:本文仅阐明一个观点,那就是泉州文化、泉州精神,并不等于宣传该店的面线糊,饮食自在人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了算。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

欢迎你就来这里,点赞、转发、评论。

原创作品,作者心血,拒绝不良自媒体盗文盗图,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

  • 朵莲寺里的面线糊

    一、名人墨迹众多的朵莲寺 朵莲寺远离泉州市中心,地处偏僻,知道的人甚少,但却是一座宝藏甚多的寺庙。 寺中有弘一法师...

  • 食记丨家乡小吃3

    晋江各街镇上,面线糊十分常见,口味上以青阳街道莲屿十字路口大怣面线糊最具特色。它最适合熬夜或晨起的人们享用,原因在...

  • 独一无二的泉州猪血汤,随我一道探访探访,看哪一家最强

    有泉州人的地方就有面线糊,有面线糊的地方就有猪血汤。泉州人有多爱面线糊,那就有多喜欢猪血汤。 猪血,泉州人称为“猪...

  • 2018-11-05

    胖嫂的面线糊 胖嫂是我的一个堂亲,专做面线糊,这面线糊也算是家乡的特色小吃了,家乡人都知道。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生活...

  • 2017-10-24 two week√

    午餐:面线糊+鸡块 晚餐:日常拌面+绿豆汤 面线糊真的好好吃 鸡块也出人意料的不错 日常午餐晚餐~

  • 刚炸出炉的油条, 才是泉州面线糊的绝配

    面线糊是泉州的特色小吃,鲜香爽滑,佐以刚炸出炉的油条,人间美味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面线糊是由细面线和地瓜粉制作而...

  • 革命的面线糊

    革命的面线糊 面线糊是一种闽南特色小吃。用极细面线加水熬成糊状,讲究的则先以纱布包上虾糠,放入清水熬煮半个钟头,捞...

  • 想家不过一碗面线糊

    每次从外地回到家一定先去面线糊摊吃上一碗配了海蛎的面线糊,才感觉身在石狮了。 离开石狮已...

  • 寻味中国 2 泉州面线糊

    福建省,泉州市,2016年1月。 面线糊是闽南最具特色的早餐食品,在外地却少见。 面线糊历史应当挺久远了,现在都说...

  • 漂浮的面线糊,是乡愁,是家的味道

    面线糊是清淡的,于泉州人而言,那是平常家的味道,一碗清糊里面,漂浮的除了那些捏碎的面线,还有蟹肉丝、虾米和鱼干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朵莲寺里的面线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s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