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5087/659f27cf1074326b.jpg)
看到这则新闻,尘封了三十多年的往事又一次出现在我脑海里。
那是1985年的秋天的一天,我的妈妈和大姐二姐忙着缝被子。13岁的我和15岁的三姐一起照看两岁多的外甥女。三姐上初二,学习很好,墙上贴满的奖状几乎都是三姐的,而且她做事认真,负责甚至完美,没有别人可挑的刺。虽说我俩一起照顾小宝,其实主要是我在照顾,而三姐还不时地忙着做作业。
有一个一米的卷起来的小凉席被小宝看中,非得要拿着玩,我不给,小宝就哭起来,三姐顺手拿起了小凉席递给了哭泣的小宝,我说不能给,凉席如果不小心展开小宝要是踩到肯定会摔,三姐说“你看着点不就行了,去去去,让拿着玩去”小宝喜笑颜开,抱着小凉席屁颠屁颠儿地跑了,无奈,我只得跟着。
虽然我跟着,生怕小宝摔了,但最终还是因为小人抱着大凉席,走路不利索,一脚踩空,从不到一尺的台阶上摔了下去,我没能抓住。小宝哇哇大哭起来,大姐匆忙跑来抱起小宝安慰检查,结果小宝的唇破了,有血流出,大姐心疼得不得了,我急忙辩解,说是因为三姐让小宝拿席子造成的,三姐说:“是我让娃拿的,让你看好你咋不看好”我还继续辩解……。
我俩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肯让谁。“咚咚”两下三姐不耐烦地在我胸口捶了两下,我有些疼,更多的是委屈,于是我有些夸张矫情地哭了起来,母亲的责骂声传来,三姐又跑出房子和母亲辩解,一时间辩解声,责骂声,指责声,响成一片,这时一直沉默的父亲抓起旁边的雨靴扔了一下三姐,估计是不能忍受三姐嚣张的态度,在全家人的围攻下,三姐坐在地上哭着,一幅死不认错的样子,我很有眼色地躲在房子里没出去,也许父亲还打了三姐,三姐哭着对峙着,这时我听到对门的老太太说“打娃干啥呢!起来,不哭了……”老太太应当是听到动静来劝说的,我听到母亲给老太太说事情的始末………
突然房子外面安静了下来,我却听到街道上传来嘈杂声,我一怔,怯怯地出了房子,来到大门口,看着百米开外的井台围满了人,看着走几步就摔倒的母亲,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三姐跳井了!
三姐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一个勤学,倔强自尊的三姐就这样没有了。在后来很长一段日子里,妈妈总是念叨“如果老太太不来劝说,事情就不会发生”当时我有些不理解,但十七岁跳桥少年又一次让我想起妈妈的话,经过岁月沉淀的我才明白,才想透彻当年三姐为啥就那么毅然决然地选择用生命对抗!
心里学上说中学生必然经历的叛逆期其实是自尊心教育的失败由于孩子的价值观体系并不完善,还不具备生存所必需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所以他们的自尊心也是不成熟的,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即自卑和自负,在老师和父母面前表现为叛逆,在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无法面对任何触及自己自尊的事物,自尊心越强对自己要求越高,因而越不能接受自己处境的不堪,但在现实的相突中无奈而又不甘,挣扎在两者之间,当不甘掩埋了无奈的那一刻,悲剧就发生了
我的三姐就是这样的,她学习好,做事周全,较成熟,所以她的自尊心极强,而在那次小事中来自父母不自知的伤害,和老太太不自知地让三姐的不堪暴露在了一个敞开的环境里,她无法面对,无法接受,无法想象以后别人会怎样地指点自己!愤怒,怨恨,颜面丧尽,………这一切的感觉让她陷入无边的黑暗,无法自出,也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能想象17岁跳桥少年,在大人的批评下应该和我的三姐有着同样的心里感受,而他们同样处在人文社会科学还不够完善,思想不够成熟的青涩年龄,过度的自尊让悲剧一次次重演!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善待他们的自尊心是不可小觑的,不要让一些批评,说教的教育暴露在开放的环境里,相对私密些、温和些,感同身受些,那么即使可能孩子感到委屈,不甘,那这些小伤害也是可控的!
心里学还认为:孩子自尊心的成熟与否,与其所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少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社会科学,以正确引导孩子自尊心的成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