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可能会联想到周瑜被诸葛亮气的口吐鲜血时,说出的一句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把大名鼎鼎的周瑜盖上“妒贤嫉能”的大帽子,衬托出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其实正史上记载的周瑜,心胸宽广、文武双全,深受后世敬仰和爱戴,诸葛亮的综合能力远远不如周瑜。
今天,来聊一个人,他的命运与诸葛亮息息相关,估计他死的时候真应该发出“何生亮”这样的感慨!
李严,字正方,后改名为李平,三国时期刘备托孤重臣之一,刘备临死的时候被封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受命与诸葛亮一起辅佐少主刘禅,与诸葛亮的地位不相上下。可是诸葛亮死后受万人敬仰,“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李严似乎默默无闻,世人对他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他陷害诸葛亮,逃脱罪责,被贬为平民。那么历史的真相是这样吗?
少年时的李严就很有才能,小小年纪就当上省部级官员刘表的特派员,去查看各市县的治理情况。
曹操大军攻打荆州时,跳槽到刘璋那里,被封为成都令,后来升为护军,掌握兵权,一下子平步青云呀!
公元213年,刘备攻打绵竹,正好碰到李严防守,李严觉得刘璋昏庸无能,无法施展抱负,正好碰见贤德的刘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兄弟们投降了刘备,被刘备封为裨将军,然后跟着刘备打败了刘璋,拿下了成都,被封为犍为太守和兴业将军,算是有了自己真正的地盘。
之后跟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这些大佬们一起修订和出台《蜀律》,可见李严的文治能力也是出类拔萃,能和两大军师一起工作,水平肯定不会差。
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率领好几万的人在郪县造反,刘备在汉中没有精力去管这事,李严率领本部五千人去镇压,李严斩杀马秦和高盛,其他人作鸟兽散,完美完成任务。李严的勇猛听说跟黄忠有一拼,演义上说李严和黄忠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由此分析李严真是文武双全,类似周瑜一样,上的了厅堂,下的了战场。
不久后,蛮夷统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再次闪亮登场,轻松击败高定,刘备很高兴,于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李严此时的地位相当于省长外加一个地区的高级军官。
之后三年内,李严开始兴修水利,大兴土木发展民生事业,搞了很多惠民工程,深受刘备信任和百姓拥戴。
公元222年,刘备攻打东吴失败,被陆逊一把火烧的逃到鱼复,李严修建宫殿,刘备改名鱼复为永安,刘备所住宫殿为永安宫,为了奖赏李严,封李严为尚书令,看来李严“拍马屁”的能力也是不同常人。
公元223年,刘备的病情加重,叫来李严和诸葛亮,让他俩辅佐刘禅,封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刘禅继位后,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为蜀臣中第二号人物。从此冰与火的对决开始,李严和诸葛亮的爱恨情仇开始上演。
以前刘备活着的时候,李严和诸葛亮由刘备在中间协调,矛盾没有爆发,刘备死后,刘禅的能力有限,两位大神级人物之间积攒的矛盾开始爆发。
诸葛亮是名文臣,军事能力远不如李严,可是诸葛亮毕竟是丞相,刘禅还叫他“相父”,李严即使军事能力出众,也是被诸葛亮牢牢压制,做一些后勤和接应工作,功勋都让诸葛亮和他的手下获得,心中当然不服气。
还有两人的志向也不一样,诸葛亮想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完成先帝遗愿,可是李严就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他只想治理好蜀国,恢复蜀国国力,自己和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富民强就行,对于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持消极态度。
能力和政见的不同,导致李严和诸葛亮势同水火,互不相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
公元226年,诸葛亮准备去攻打魏国,让李严来镇守汉中,李严本来就不想去伐魏,诸葛亮硬是把他推到战场前线,他心里当然不乐意,说让诸葛亮给他五个县并成巴州,他要去当巴州刺史,意思是说,我不想干了,你给我个州,我自己去管理,你想去北伐,我可不去。
诸葛亮听到这,心里很不痛快,让你去前线帮我打仗,你居然不听的我,还玩起了罢工,你就待着吧,我自己去北伐,想走没门,巴州也不给。之前你劝我应该受九锡,进爵称王,让我在火上烤的账还没有算,好小子,你等着,等我北伐回来再收拾你。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损兵折将,差点失守汉中,蜀国面临亡国危险,此时诸葛亮自身难保,也没有能力去收拾李严,此时的李严地位上升,变得有点嚣张跋扈,诸葛亮不听他的话,冒险伐魏,失败了吧。
公元230年,曹真率领三路大军伐蜀,诸葛亮让李严去防守汉中,李严还是不愿去,还说司马懿都开府了,我也要开府,诸葛亮非常恼恨,但是迫于形势,封李严为骠骑大将军,又让李严的儿子接替江州防务,李严才去了汉中,诸葛亮让李严代理丞相事务,自己去前线与曹真厮杀。此时李严改名为李平,不知道为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据我推测可能是为了给诸葛亮表忠心,重新做人!
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再次北伐,让李严负责督运粮草,到了夏秋季节,阴雨连连,粮草搬运困难,李严派人告诉诸葛亮,皇帝让他班师回朝。此时诸葛亮正和司马懿激战正酣,快要灭了司马懿,但是不敢违抗圣旨,班师回朝。
诸葛亮回到朝中找皇帝理论,说马上就要打败司马懿了,复兴汉室的目标就要完成了,让他退兵功亏一篑,刘禅见诸葛亮责怪他,赶紧找了个理由,说李严假传他口谕,不是他让退兵的。
李严一看皇帝让他抗雷,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对诸葛亮说是他筹集粮草不足,怕受受到责罚,才假传陛下口谕。诸葛亮听后,好你个李严,蛊惑陛下和我作对,我和你新帐旧帐一起算,明日朝堂上一定参倒你。
诸葛亮上奏弹劾李严说:"自从先帝驾崩,李平的心思全想着家庭,尚且搞些小恩小惠,只想平稳处世求名,全不忧虑国家大事。为臣北往出兵,希望让他带兵前往镇守汉中,李严再三借口推辞,并无前来汉中之意,反而想把五郡连并起来,自己作巴州刺史。去年为臣打算西征,想让李严主管镇守汉中,李严却说司马懿等在那边开府召聘人士作大官。为臣心里明白李平鄙陋心理,是想借我临行之机逼我给他一些利益,于是为臣上表奏任他的儿子李丰主管江州事宜,给他如此的破格待遇,本想解决一时的急务。李严上任后,为臣将大小事权全部委付于他,朝廷上下都奇怪我为什么这样的厚待李严。正是因为国家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揭批李严之短处,不如对他褒扬鼓励。只是认为李严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这是为臣愚暗,说多了徒增愧咎之情。"
刘禅和众大臣见诸葛亮如此恼恨李严,自然知道李严官位难保,于是刘禅下旨,贬李严为平民,流放梓潼郡,从此李严和诸葛亮的水火之争告一段落。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听到诸葛亮的死讯,李严很悲痛,虽然他和诸葛亮的政见不同,但是都是为了蜀国,两者没有个人仇恨,如今诸葛亮死了,不会再有人重新启用他,再也没有出头的那一天,悲愤去世。
真是既生“严”,何生“亮”呀,两个大神级的人物政见不一致,产生内耗,蜀国怎么可能不会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