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

作者: 红尘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09:18 被阅读166次

        歌颂人性    呼唤初心

        ——评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

                    文/罗汉

      11月的第一个夜晚,西方的万圣节,我迎着暮秋寒凉的风,走过流光溢彩的皋兰路,在黄河剧院观看了已期待多日的秦腔现代剧《八月十五月儿圆》。半个月前,知道这部由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倾力打造、即将献演西安中国优秀秦腔剧目汇演的大戏今明两天在这里做惠民演出,我早早就预定好了戏票。

    今夜,上千个座位的剧院座无虚席,音乐响起,大幕开启,唯美写意的舞美设计,优美的音乐旋律,60年代的服装道具及生活场景,跨越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艺术家用古老的秦腔艺术完美诠释了一曲人间大爱,颂扬了人性之美。演员精彩的表演,一次次将演出推向高潮。两小时四十分钟的演出过程掌声不断,台上台下泪水涟涟,演出结束时,我只觉得眼睛干涩,手掌通红。

    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取材于苏州方言滑稽戏《顾家姆妈》。全剧以弘扬人间大爱,书写普通百姓半个多世纪良善情怀为主题,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来自甘肃的保姆“红柳”,在西安做工期间,主人丢下两个襁褓中的孩子失踪,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母亲的养育职责,历经千辛万苦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30年后,两位孩子又各自有了小孩,女儿、女婿下岗,儿子和女儿为了一些琐事争吵。面对种种生活困境,红柳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着儿女再创业。面对各种误解,无怨无悔,又继续抚养第三代。又过了15年后,红柳已年逾古稀,女儿乡下创业成功,生意兴隆生活富足,儿子却因为餐饮业萧条而失业。儿子儿媳为了拿回红柳手上亲生母亲留下的那个红木箱子而挖空心思。最后,红木箱打开、真相大白,“八月、十五”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衷和真正用心,最终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全剧结构严谨,场面转换快,毫不拖沓,时空跨度大,历经45年。选取中国民俗和节气的几个节点,散文诗般的舞台呈现,精彩绽放。

    腊月三十年关到......

  上世纪60年代在那个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艰难岁月里,主人顾雪飞失踪,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小保姆------红柳(苏凤丽扮演),毅然承担起抚养一对龙凤胎的责任,在街坊邻里的帮撑下度过年关。

    正月十五雪花飘......

    为了不给邻居们添麻烦,红柳肩背怀抱着一对婴儿,踏上了寻找人生希翼的风雪之路,在西郊砖窑,遇到了热心的窑嫂,得到了关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

    15年后,靠蹬三轮,卖苦力养育一对子女的红柳遇到了当年的房东唐云天(高二强扮演),在家徒四壁的住处,唐先生见到了聪明活泼的兄妹八月和十五,也目睹了母子们生活的艰难。

    九九重阳菊花黄......

    又一个15年后,八月已是餐饮业老板,十五下岗待业,红柳已经做了奶奶和外婆,面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妹为了小孩吃几口奶而反目成仇的无情现实,母亲发出了"有奶吃的要想没奶吃的”呼唤。

    八月十五月儿圆......

    又是一个15年后,女儿创业成功,生活富足,儿子面临失业产生非分之想,要拿回亲生母亲留下的红木雕花盒里的东西,冲突再次上演。最后,当红木箱打开,里面是他们亲生母亲留下的一封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连顾雪飞也不是他们的亲生母亲,他们只是顾大夫从医院门口捡回来的弃婴。至此,戏剧推向高潮,全场一片嘘唏。

   

    随着时代的变迁,主人的命运推动、矛盾推进如抽丝剥茧,扣人心弦。悬念设计环环相扣,推动着矛盾进入高潮。红柳博大的人性良善和超越血缘的无私母爱本就感动了观众,最后矛盾的化解,包袱的解开更是一个秒笔,超出所有观众预想的思路,主题立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一个年轻的女大夫在那样困难的年代从医院门口捡回两个弃婴,收留无家可归的红柳,这些毫无血缘近亲关系的人们,超越母子亲人的爱,超越血缘的无私母爱,这是人间的大爱,也是人性的光辉,巜八》剧将这种爱放大延伸,呼唤着我们的初心。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肖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秦苏风丽把这个跨越45年,穿越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演绎的有血有肉、感人肺腑,令全场近千名观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兰州观众对这部剧的认可。

    苏凤丽一出口就惊艳了全场,她集秦腔肖派风格揉和京剧程派的唱腔,既保持了秦腔敏派、肖派的风采,又融入了京剧程派的神韵,高而不破、低而不塌,以气托声,以声传情,委婉缠绵,淡了高亢激越,多了低回婉转,在当今戏剧界独树一帜,炉火纯青。音乐表现上,她将秦腔细腻、柔美的一面发挥了出来,她甜润的唱腔颠覆了我对传统秦腔的印象,曲折多变,荡气回肠,舒缓起伏,高低错落,深沉凄美,节奏时快时慢,力度由弱渐强,展现给观众与众不同的秦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观念中的秦腔是雄性的、粗犷的,其实它还有婉转细腻的一面,有人说秦腔是古老的摇滚,一直并且永远是在歌唱生活和生命,有呐喊,更有诉说。我第一次发现秦腔原来还可以这么柔美,而美中又有抑扬顿挫,极富艺术张力,令人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苏凤丽有着扎实的舞台功底,她唱、念、做、舞俱佳,眉眼间皆是戏,她的表演不做作,声情并茂、收放自如,技巧于表演中不露痕迹,技、艺相得益彰。 ​她的演唱以情带声,十分讲究发声与表演技巧,通过声腔的强弱处理,使唱与神情结合 ,细致入微,余音绕梁; 看她的表演,如书法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听她念白,讲求韵律,吐字清晰,字音规范,没有任何的粘连和含混,可谓字字珠玑,赏心悦“耳”。无论坐在剧场的哪个角落,每一个字、一声叹息都可以清楚的传送到观众耳朵里。她的做,把浓墨重彩与蜻蜓点水掌控得游刃有余,峰回路转,委婉旖旎。她会合理利用戏剧表演的程式,给人物注入自己的理解,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把自身与所扮演的人物合二而为一。背抱着一对婴儿,在风雪中的奔跑,她充分利用了戏剧旦角的旗鞋步,花梆子步,云部跑圆场的技巧,还有四十五年后的老步,都体现了她扎实的舞台功底。而骑三轮车那一段,一条围巾做道具,遵循戏剧的表演形式,用形体及舞蹈让剧中人物活龙活现的呈现在舞台上。

      剧中苏凤丽老师从25岁演到70岁,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代,把同一人物不同的心情情绪和坚持不变的博爱诠释得细致入微。特别是戏剧的高潮,儿子八月夫妇回家讨要认为是母亲留给他们的盒子时,凤丽把70岁的人物表现的贴切、逼真,超越自我,忘记自我,从身,形,意的表现让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毫不保留地说,《八》剧是一部艺术感染力极强的作品。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新颖的舞台设计、悦耳动听的音乐、委婉动听的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把观众拉回到那个我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挖掘人性大美,反映人间大爱,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必然命题,这部戏的生命价值,就是书写普通百姓半世纪善良情怀,彰显人性本质中的真善美,弘扬人间大爱,呼唤人性良善,回归初心。这是一部久违了的让人感动、给人温暖、让人思考的好戏。

    看完戏,我思潮澎湃,久久沉浸在剧情中,深陷在这部戏带来的强大的心里冲击中,竟长时间回不过神来,失眠,反反复复,舞台上的情景、红柳的身影在我眼前浮现。

      《八》剧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通过“红柳”个体的命运,超越亲情、超越血缘的大爱凝结出的伟大高尚母爱的故事,从一个普通女性身上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反映了以“红柳”为代表的西北女性的博爱和坚韧、崇高,剧情紧扣时代的变迁,让我们身临其境回味着那个曾经的过往,让我们不得不对历史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回眸和反思。不论岁月的蹉跎,还是命运的坎坷,无论多大的困难,红柳都能咬牙挺过,无论多大的委屈,她都能强咽肚内。红柳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做人的道德准则,在她的身上渗透着中国善良女性的本真,更是千千万万个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母亲的缩影,她的形象就是我们每个母亲的形象,正是由于很多像“红柳”这样的母亲,我们才能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存活下来,才能在社会的变迁中克服种种自私的、偏狭的观念,校正混乱的观念,保持初心和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在商业社会,物欲横流的今天迷失了自己。

      巜八》剧紧扣时代的旋律,剧中的45年真是共和国从文革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从贫穷到富强,经济政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看该戏戏就如同回顾我们走过的路,艰难岁月里的温暖,贫贱日子里的幸福,商品社会人心的背离、骨肉的疏离,还有物质时代对幸福的叩问,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正在思考和面对的话题。面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妹为了小孩吃几口奶而反目成仇的无情现实,母亲发出了"有奶吃的要想没奶吃的”呼唤,呼唤着人间真情的回归。

        看完戏已有好几天了,庸常忙碌的生活总算把我的情绪从这部戏里扽了出来,现在我可以像一个旁观者,一个戏迷,冷静的审视和思考这部戏了,我发现《八》剧有八大亮点:

      1)故事情节好,题材新,立意深。传统剧目如《慈母泪》、巜清风亭》等大都是通过母亲的含辛茹苦抚养子女成人来歌颂母亲的伟大,该剧的感动也自来于母亲的伟大。而巜八》剧中红柳、顾雪飞都不是亲生母亲,却和亲生母亲一样收养养育了两个弃儿,该剧歌颂了亲情血缘外的高尚母爱,这是超越人性的天地大爱。这对今天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很好的张扬。

      剧本写得更妙,唱白经典扼要,很多口语可以成为流行语,比如红柳的甘肃方言"干就","瓜皮","咦----注意影响",符合自己身份的幽默"因为我发动了大革命"等,苦难中有小欢乐和小幸福,沉痛的剧情中不时会闪过一抹温暖的色彩。唱词符合戏曲特点,古意犹存,又有时代特点,质朴鲜活,朗朗上口,打开雕花红木盒后红柳的大段唱腔,绝对是秦腔舞台上又一经典唱段,沧桑悲凉,温婉凄美,45年又45年的排比,扎心钻肺,听的人痛快淋漓 。

    2) 导演编排巧,场景转换快,毫不拖泥带水,把三个十五年串在一起,选用24节气中几个特殊的日子,以诗词书法的主题作为每场的背景,给人一种日月如梭、时光倥偬的感觉,可谓匠心独具。戏剧结构好,戏剧冲突、伏笔、矛盾,包袱一个接一个,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层层深入,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欲罢不能。

    3)舞美设计简约却不简单。尤其是前两个十五年,有中国山水画的写意和空灵,有戏剧艺术的空间和留白。很好的继承了戏剧舞台的传统,比如一条围巾,就可以表现蹬三轮车的全部。一段喇叭裤迪斯科,一段现代舞和街舞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既有戏剧舞台程式的美,又增加了舞蹈色彩和演员的表演,很有观赏性。

    4)服装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六十年代的灰棉袄大棉裤,到八十年代初的中山装,再到九十年代的喇叭裤花衬衫,如同昨日重现,很有年代感。上了年纪的观众看这部戏,勾起了往日的回味,引发了他们的回忆,而年轻的观众则直观地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生活状态。

    5)视野开阔,视觉效果全方位。该剧通过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通过普通百姓生活的变迁,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人活的提高,展现出了普通家庭在不同时代的温馨、欢乐与辛酸。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集中了解了中国半个多世纪来的时代变化,让人思绪翩迁。

    6)音乐舞蹈美。开场描写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普通百姓在春节来临之时的生活场景,吉祥巷人们的生活百态,舞蹈般的形体动作,让人感同身受。一对母女因为丢失了“票证”寻死觅活,时代感十分强烈。尤其是砖瓦工人出场那一段,体现劳动者的大美,与红柳单薄无助的柔弱形成一钢一柔的反差。全剧音乐设计有大家风范 ,一气呵成。剧中人物的命运虽然跌宕起伏,但是唱腔的设计没有太多的高亢,而是用真情演绎普通百姓普通事,娓娓道来,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只有几句高腔,而更多的唱腔和音乐都是非常平静的阐释,与剧中人物特征、个性特征及质朴的品格相依相存,相互彰显。

    7)秦腔风格鲜明,演出阵容强大。这台让大家连连叫好的大型秦腔现代剧,历时一年倾力打造,该剧剧本由我省著名编剧王建平创作,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苏凤丽领衔主演。剧中年轻演员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作为很少演现代戏的高二强表演更是可圈可点,他饰演的唐先生,在时代的变迁中,随着人物命运和时光的变化,从举止言谈到外形气质都在变,拿捏得非常到位。还有更多的青年优秀演员,平日各自都有拿手的挑大梁的戏,在这部戏里只演了一个街坊邻居,一个普通群众,但都尽心尽力,演的惟妙惟肖。这些传统戏的骨干演员能够沉下心来,倾情演好一部现代戏,值得点赞。

    该剧涵盖了众多甘肃秦腔(西秦腔)的艺术要素,全面展现了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整体实力和“旦角”的表演特色,唱念做行当俱全。大胆启用年轻演员,推出新人,呈现出一个青春靓丽,阵容整齐的演出阵容。成熟的情节、一流的创作团队、秦腔震撼的表现力,让这部作品超出了所有观众的预料,尽显甘肃秦腔风韵。作为经济尚欠发达的甘肃,却一直是文化的高地,近年来优秀剧目不断,《八》剧必将成为甘肃秦腔艺术剧院的又一精品力作。2小时45分钟的演出,让金城观众和舞台上的演员跨越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份浓烈的母爱和人间大爱。演出结束后,很多戏迷久久不远离开剧场,不住的地伸出大拇指,称其为“秦腔舞台上又出现了一部叫得响的好戏”。

      8)有传承有创新。近几年来,戏曲界一直在围绕着传承与创新争论不休,甚至有些传统剧目被改的面目全非,现代戏剧话剧化,而这台戏遵循着戏剧艺术的特点,敬畏传统文化,唱念做规矩,秦腔味浓,在刻画人性上着力,悲苦贯彻主线,小欢乐时时乍现,生命中的绝望与人世间的温暖紧紧相扣,最后大团圆结局,这是秦腔最常见的表演手法,也是老百姓喜欢的形式。这部戏带给我们很多反思,古老的秦腔这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急于寻求突破、标新立异的人们,这台戏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纵观《八》剧,堪称完美。传统戏曲表演融合了现代舞台艺术形式,使表现力感染力更强,煽情催泪。但是我仍感不足的是,后半场背景过于华丽写实,那些风景看起来眼熟,如同一些杂志或明信片的画面,强烈的色彩与灯光影响了观赏演员丰富的表情。另外,个人之见,把甘肃保姆改为天水保姆,两地的距离也符合红柳漂泊乞讨到了西安的情节,而且天水保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享有美誉,更真实形象。巜八》剧的名字也值得推敲,太长,应该简短到三、四个字,便于传播。最后,谢幕不应该为成为全剧的一部分,结尾有点拖沓了。

      时代召唤真善美,一部戏剧作品它的灵魂永远是它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目前,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弘扬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有奶喝的要想到没奶喝的”显得尤为重要。《八》剧表达的“母爱”与当今时代精神非常契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评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

    歌颂人性 呼唤初心 ——评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 文/罗汉 11月的第...

  • 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儿圆圆人团圆。

  • 八月十五月儿圆(外二)

    八月十五月儿圆(外二) 图文/仲渝 《八月十五月儿圆》 今晚的月,好大好园 抬头望去 怎么就生出了 似曾相识又素味...

  • 暖暖一抱,甜甜一笑,共度良宵(七班八班中秋作业记)

    暖暖一抱,甜甜一笑,共度良宵 八月十五月儿圆,八月十五共团圆。八月十五孕育着丰收,八月十五承载着温情。 中秋假...

  • 八月十五月儿圆

    八月十五月儿圆, 摄友拍照放入圈。 如此美景不自专, 置入此处众人看。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的八月十五,...

  • 每日感恩日记D177

    1八月十五月儿圆 2着急也没办法 3step by step

  • 月儿圆

    月儿圆 文/金萌 八月十五月儿圆, 大家一起来团圆。 月饼拿在手心里, 香香喷喷心里甜。

  • 一家团圆

    八月十五月儿圆 四地相思人不全 但愿儿女平安好 春节相会共团圆

  • 中秋月圆,送一波Laurent Laveder 的知名摄影集“月

    八月十五月儿圆! 俗语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专家说了,今年的月亮十七圆! Laurent Laveder 的知名...

  • 赶牛车

    热爱(2): 故乡的中秋并不隆重,但必须要有的。 八月十五月儿圆,其实八月十五左右也是一年最忙的秋收季节。玉米,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d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