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95763/5d432e9dcca59e2b.jpg)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腾文公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与戴不胜的这一段对话颇有感触,说明一个善人是很难影响一个国君的善行,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全部都是善文化环境的团队才行。孟子打一个比方,在楚国教一个孩子学说齐国话,虽然请的是齐国人做老师,但是周围的人都在说楚国话,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孩子齐国话是很难学会的。同样,如果把这个孩子送到齐国大街上,教他学说楚国话,照样也学不会!同理,仅仅依靠一个善士薛居州也很难改变宋国国君的。总而言之,环境很重要,好的环境对人会产生好的影响,不好的环境对坏人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原文如下: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大意是:
孟子跟戴不胜说:“你是不是想要你的国君达到善的境界?我明确的告诉你。楚国有一个大夫,想要他的孩子从小就能够说齐国话,是齐国人教好?还是楚国人教比较好?”
戴不胜说:“当然齐国人教好”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在教他,一众楚国人在旁边喋喋不休,虽然日夜鞭打教育他齐国话,也学不会。我们把他放到齐国首都庄岳街道闹市几年,虽然日夜鞭打教育他学楚国话,楚国话照样也是学不好;你说薛居州是善士,要他居住在国君身边。在国君身边,不论年龄大小,都像薛居州那样,国君和谁去做不善的事情?在国君身边,不论年龄大小,都不是薛居州那样,国君和谁去做善的事情?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够把宋王怎么样?
个人看法:
一个国君是否贤明?一方面在于国君的素质与道德追求决定,另外一方面在于国君周围人的素质。诸葛亮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大部分国君很容易被小人包围,因为小人只关心个人利益,不会太在意家国安危!所以小人为了得到国君的宠幸,就会须留拍马阿腴奉承,只说国君喜欢听的话,不说国君不喜欢但是必须面对的重要关键性的话!某种意义上就是哄骗国君,这样的后果其实很严重。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忠诚,他一定会力排众议提出对时局变化的尖锐看法,这些都是忠言逆耳的问题,国君没有几个愿意认真聆听的!即便国君谦虚,愿意聆听接受忠臣的直谏,如果周围都是小人,这些小人七嘴八舌,也会令国君在正确意见面前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
回到现实中,虽然已经不是春秋战国的时代,但是每一个企业主都是他自己企业王国的国君,如何让自己的周围真正能够汇聚有价值智囊团,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里就牵涉到团队的组织建设,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的时候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创举,把一支农民武装改造成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这个重要组织管理创举,后来成就了由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武装夺取政权解放全中国取得重大胜利。作为企业作为团队管理者如何集思广义彻底解决团队建设与团队决策问题,就需要发挥群体智慧,改变单打独斗为集体分工合作模式,在最高领导周围配置决策智囊团,同时还有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财务、人事、行政等完整的组织架构,定期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分析,从而做出一系列正确决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孟子指出“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一个善士一个忠臣是难以帮到国君励精图治的,是很难力换狂澜于不倒的,必须构建一个紧密分工合作的团队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23:王谁与为善
2018-9-24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