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由于社会的庞杂和扰乱,我们要常常清理、修整自己的内心,学会内省和反思,这样才能不让心灵受到外物和尘垢的蒙蔽。具体儒家是如何做的呢?哲学诗画为你整理了下。
1,平日功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世之功更非一时之力。
通过学习儒学,我们认识到人的心灵如同一个屋子,长时间不打扫,就会积满尘垢。因为不要等到你的心灵已经积满污垢时才想着去打扫,要未雨绸缪,把这个工作做到平日。把功夫用到平时,每天用一颗澄清明净之心来对待生活,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习惯,心灵也就自然纯净了许多。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
2,态度严谨
儒家告诉我们,你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就会以怎样的方式回馈于你。
态度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所以,保持严谨的态度,能减少我们行为的偏差,提高办事的效率。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当下,对当下的每件事,每个人,都心存一份敬畏和尊重之心,恭谨的对待,认认真真的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3,自我剖析
反省和自我剖析需要直面自我的勇气,因为这常常会触及内心的隐痛或伤痕。
自我剖析和反省是一种自觉行为,而且得出的东西往往很深刻透彻。反思之后,扪心自问:我为何会这样?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只有在一步步的反省认识中,人才能逐渐完善,提高自己,进而塑造起理想的人格。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意思是: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意思是:孟子说,一切东西我都具备了。反省自己,自己是忠诚踏实的,一个人能对得起自己,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不懈地按照内心道德行事,到达仁的途径没有比这更快捷的了。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意思是:孔子说,遇事不自己去想怎么办的人,我对这种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4,知错能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儒家认为,一个人不犯错固然好,但现实中很难做到。面对日益变化的世界,我们的认识能力也变得有限,想每件事都做对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在犯错后,采取正确的态度,不要急着文过饰非,互相指责,而是想办法如何改进错误,调整策略,避免重蹈覆辙。这样的话,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和良善。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意思是:子夏说,小人对自己的过失或错误一定加以掩饰。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意思是:子贡说,君子的错误,好比日食和月食。有了错误,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人都仰视他,尊敬他。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是:孔子说,有错误而不改正,那就是真正的错误了。
5,良心常在
良心是做人的根本,它如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使我们的生命之船即便在遇到邪风恶浪时也不迷失方向。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意思是:《诗经》上说,虽然潜伏水底,依然能被觉察。所以君子反省自己时不觉得内疚,也就会无愧于心。君子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也能小心谨慎,按照自己的良知行事。《诗经》说,独自在室内时,是不是能够做到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行事不等到行动就先恭敬,不等到开口讲话就先诚实于心。
良心是什么呢?按照儒家的说法,良心包括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有良知的人,干了坏事就知道羞耻,做了错事就知道愧疚,受人恩惠就知道感恩和报答,这就是良心。它是我们做人处事的一个行为准则,违背了良心,内心就会不安。良心常在,恶念就不会侵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