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原名师李朋云工作室的贴心推荐,从10月12号,到10 月19日我不停地在网上蹭课,收获颇多。
10月12号晚上开始,我参加了2022年四川省中小学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程晓堂教授做了《中小学名著阅读的价值与实施建议》的报告。其中以下内容对我比较有启发。
经典文学作品怎么读?
1 .超越词汇和语法学习。
2.超越好词好句的摘抄。
3.超越美文背诵。
4.超越复习备考。
5.超越课堂学习。
而利用名著阅读让学生记词汇、记语法、摘抄好词好句、并对经典对白或者段落进行背诵、对一些文章进行挖空练习,是我们老师们常见的做法,也是我打算做的。但程晓堂教授却说要让学生真正去享受阅读,毫无负担地去阅读。如果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负担,就不用再读了。因为真正享受阅读的人,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所以在进行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是要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四要:
1.要像现实生活中阅读文学作品一样来阅读。
2.要以启迪人生,碰撞心灵为目的来阅读。
3.要通过师生共读来形成共识、共鸣和共情。
4.要使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
四不要:
1.不要总担心学生是否读懂了。
2.不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其中的语言。
3.不要把文学作品阅读上成精读课。
4.不要使阅读文学作品成为学生的负担。
我觉得这些建议非常的中肯。但是让我想不通的是,主办方却展示了一节《玛格丽特女王》这本名著阅读的优质课,学生在课堂上做题,讨论,梳理故事发生的梗概,我困惑了,这不是和讲座中的意思背道而驰吗?但事实上,有时候找专家来讲座似乎就是为了推销图书。
在程晓堂教授后面,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秦洁荣老师分享了《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学英语课程设计与实践》。由于我做的省级课题,也和课程思政有关,这个讲座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发现大学老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对于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挖的比我们一线教师深得多。
秦洁荣教授的讲座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程思政理论知识,而且她结合《综合英语》进行的课程思政设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秦老师说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堂,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她的建设思路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资源挖掘的方式也是用图示做出来的,实施路径也是用图表示的。这些结构化的图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10月17日我蹭了河南师范大学省骨干教师国培班的课。这要感谢王彩琴导师对李朋云名师工作室的积极关注,她分享了这次培训的课标,恰好给了我见缝插针学习的机会。10月16号上午是李朋云老师的分享,遗憾的是那时候我正在办公室加班,帮助要参加市级优质课的老师磨课,写教案。这一天的讲座都错过了,甚是遗憾。幸运的是10月17日听了郑州市十一中学谷战峰老师的分享《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的作业设计策略(含作业量表设计)》,他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叹。研究过程非常详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自惭形秽。虽然李朋云老师说我的研究和谷战峰老师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听完谷战峰老师的分享,我觉得自己在省级课题的研究上还差得太远。还有很多要学习和要提高的地方。
10月19日下午,来自三门峡市实验中学的蔡晓华的讲座题目吸引了我《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现在正是市级优质课赛课的时间,我迫切地想向她学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没想到她把题目改成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多模态教学》以读写为主,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多模态教学理论,通过真实的课例和课件深入浅出地给老师们展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读写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让我们大开眼界。
她用《lemon tree》歌曲讲现在进行时,她用《疯狂动物城》里的主题曲给学生讲形容词,讲as...as,利用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给学生讲职业名词和梦想;他们团队的老师还开发了英雄主题的阅读课,如此等等。听完她的讲座,老师们纷纷在留言区留言:我终于明白自己的学生为啥不优秀了。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优秀。
蔡晓华老师的讲座给了我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方向,她的做法是很好的参考。很多时候我们听完讲座都是热血沸腾,非常激动,但是过了一阵子以后终于还是一动不动。蔡老师说《礼记 中庸》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最重要的是笃行之。所以,我也要把自己的听课所学变成实践,扎扎实实把课标精神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感恩李朋云名师工作室的分享,也感恩各位分享的老师。
蹭课,累并快乐着!蹭课,累并收获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