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82a68bb03f938331.jpg)
昨天我们讲到,苏秦自鬼谷子军事学院毕业后,自以为自己学有所成,便迫不及待地告别师友,游历天下。
他游历的第一站便选择了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秦国,在秦王面前,他竭尽全力、费尽口舌和心机地劝说其采纳他的连横策略。
奈何,秦王对他的长篇大论不感兴趣,更不为所动。然,面对秦王的拒绝,苏秦并不气馁,他前前后后奏章呈了十次,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时间久了,苏秦的盘缠用光了,日子过得跟乞丐一般。
想起当年离家时的意气风发、雄心壮志,再看看如今的衣衫褴褛,破败不堪的穷酸相,苏秦羞愧难当,无颜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和结发妻子。
但穷困潦倒的他已无法维持生计,又离家太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到了家。
回到家中,苏秦非但没有得到家人的安慰,反而遭受了白眼和冷遇。
正在织布的妻子看见苏秦落魄的样子,直接把他当空气,对他视而不见。嫂子见了,也不给他做饭,就连自己的父母对他也是置之不理。
苏秦对于失败,对于家人的态度,自知理亏,但他没有消沉,没有抑郁,而是拿起书本,继续苦读,期待着卷土重来,渴望着下一次的成功。
秉烛夜读的苏秦为了防止瞌睡,他以锥刺股,并时时刻刻激励自己,要想出人头地,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必须拿出真本事,有了真才实学,才能说服那些国君,到那时荣华富贵就会接踵而至,就可以衣锦还乡了。
就这样,苏秦又整整学习了一年,这次他信心十足,有了说服各国国君的底气。
低谷时期的充电,给苏秦带来了雄厚的“知识资本”,使他更加有信心宣扬自己的治国理政之策。
于是,苏秦再次踏上了进取之旅,仗“舌”走天涯,攻克万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天无绝人之路,既然秦王不赏识,是他有眼不识金镶玉,但总会有人欣赏和认可的。
所以,这次苏秦改变了策略,他没有再去秦国,而是去了赵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bec2bb8346c5ffdc.jpg)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
苏秦此次来到赵国所受到的待遇,与之前在秦国时的境遇是截然不同哈,可谓是天壤之别。
赵王对于苏秦的治国之策是大加赞赏,两人一拍即合,且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喜不自禁的赵王仿若捡到宝贝一般,立刻就给苏秦封了个大官,什么官呢?武安君。并授予相印。
由此可见,苏秦的第二次出山,是相当的顺利,开门大捷啊!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
苏秦不仅封了官,而且还得到了很多的赏赐。这真是踏破铁鞋无匿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有人赏识,那金钱、地位就不在话下,只是分分钟的事儿。
苏秦此次首战告捷,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走向也因他而改变。
之前,苏秦游说秦惠王采用的是连横的策略,希望秦统一天下。
如果当初秦王采纳了苏秦的连横之术,或许秦统一的步伐就会提前。奈何,秦惠王没有那么超前的眼光。
这次,苏秦改变了策略,他不再使用对秦有利的连横之术,而是采用了帮助六国对抗秦国的合纵之术,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国这回可就出不了函谷关了。
约纵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苏秦做了赵国的宰相,大权在握,从此,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函谷关的大门就再也不为秦国打开了。
而此时,苏秦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可谓是风光无两,万人瞩目!
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5fd2948b0c7c21b.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