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人物之孙坚

作者: 糊涂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8-20 21:12 被阅读0次

    三国时代,占据江东的是孙吴政权,孙吴政权实际的开创者是谁?孙坚。孙坚是什么人呢?他是今浙江杭州人,史书上说他大概是孙武的后代。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坚这个大概的祖先,大概不一定是,大概率是作传的史官为出身低微之尊者粉饰的手段。找个名人祖先,这在中国史书中很常见。在看重门第出身的年代,这也是有必要的,是门面。否则你再有权有势,在士族阶层眼里,你也不过是“暴发户”,是“土包子”。按照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恐怕不大好理解,但那个年代的观念就是如此,况且士族阶层不单单是清高,他们有钱有势有根基,他们不合作,统治政权很难稳固。门面装点好了,脸面也得金光灿灿。光粉饰就不够了,得天生容貌不凡,得出生伴随异象,得祖坟冒青烟。孙坚出生时,据传祖坟上光怪陆离,生出五色云气,直达于天。老百姓都说,孙家要兴旺啊。还有神奇的,据说孙坚的母亲怀他的时候,梦见肠子出来一直绕到城门。他母亲醒来很害怕,跟邻居说起这事,邻居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吉兆呢?

    孙坚年轻的时候是县衙的小吏,打个或许不是十分恰当的比方,相当于今天的一名普通公安干警。十七岁那年,孙坚跟随父亲乘船出行,路上遇见海贼打劫。海贼劫掠来往船只上的钱财,正在岸上分赃,所有船上的人都被吓破了胆,停下来不敢动。孙坚对父亲说:“这群毛贼可以擒拿,跟父亲请示一下,我要去了。”孙坚的父亲一听,这哪行:“这不是你一个人能干得了的事!”孙坚提刀就上了岸了。上岸之后,孙坚挥手往东指挥指挥,又挥手往西指挥指挥,好像在调兵要包围这伙海贼的样子。海贼一看吓坏了,以为要被官兵“包了饺子”了,扔下财物四散而逃。孙坚追上一个海贼,咔嚓一刀,砍了他的脑袋。这一系列操作,孙坚的父亲大惊失色。孙坚这一下出名了,从一名“普通公安干警”直接被提拔到“代理公安局长”。从孙坚父亲的表现来看,孙坚父亲这一代应该不是显赫人家,其父本人大概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所以孙坚是白手起家,靠着他的英勇和智慧,开启了他不停战斗的传奇人生。

    如果说少年除贼是初露锋芒的话,那他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可叫“会稽讨妖”。这是怎么回事呢?东汉末年,道教盛行,许多人借着传道的途径,招揽民众,以致聚众起事,如张道陵之“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需出五斗米作为“会费”而得名,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又叫“天师道”),如张角之太平道(后来发展成黄巾起义)。这些道教的分支,他们靠诸如“神符”治病而收买人心,汉庭则以为“妖贼”。会稽郡的妖贼许昌起事,聚众数万,自称阳明皇帝。孙坚这个时候做到了郡司马的职位,他以此招募兵马,征集了千余人的部队,汇合州郡的官兵,合力讨伐许昌,大获全胜。这里需要交代两处。其一,东汉这个时候的地方管理制度分为州、郡、县三级,孙坚的郡司马,掌管一郡的武装力量,大概相当于地级市公安局长。其二,东汉末年,朝廷允许地方上自行招募兵马,以镇压起义。尤其是黄巾之乱后,不仅仅是地方政府,朝廷甚至允许地方豪强招募兵马,组建军队。东汉豪强割据,朝廷逐渐被架空,实自此始。刺史上表朝廷,给孙坚请功,孙坚因此得朝廷诏书任命为盐渎县丞,即一个县的二把手。此后几年间,又分别调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从郡司马到县丞,看似还降了,其实可以参与甚至主导政务了。连续的平调,大概是因为朝廷里没有人,况此时汉朝政治昏暗,也不意外。历任三县,孙坚踏实肯干,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乡里知旧,好事少年”,都来投奔他。还有关键的一点,得到朝廷的诏命,说明朝廷已知道有孙坚这号人,朝中大将有识人善任的,大概也留意到英勇善战的孙坚。孙坚此刻所缺的,是机会,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有吗?说有就来了,便是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爆发后,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率军平叛,朱儁就此表奏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招募商旅和淮、泗精兵,加上先前跟随他的乡里少年,总共一千多人,这或许就是他的班底,他的“江东子弟兵”。孙坚打仗,身先士卒,勇不可当,经常第一个冲上城去,敌人一看,立刻投降归附了。因为在平叛黄巾之乱中的功劳,经朱儁上表论功,孙坚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别部司马,不过是一个低级将领,孙坚的人生还要在战斗中继续上升。

    中平三年,朝廷派车骑将军张温平定西凉的叛乱,张温奏请朝廷带着孙坚去,屯兵长安。先前在西凉平叛的是谁呢?董卓。张温到了之后,召董卓来见,董卓磨磨蹭蹭,好久才来。张温责问董卓平叛不利,董卓很不服气。孙坚当即对张温耳语一番,建议杀掉董卓。张温考虑到董卓在西凉多年,熟悉这里的情况,平叛或许还要依赖他,并不想杀之。孙坚其实是要张温树立绝对权威,为将者,当杀伐果断,持天子斧钺,兵锋所致,威震天下。孙坚历数了董卓的三宗罪:其一,不听调度,轻慢无礼。这是目无上司,说明董卓自大。其二,当进不进,沮军疑众。因为久镇西凉,董卓很是自负。其三,应诏稽留,轩昂傲慢。董卓如此不听调遣,说明他有心自立。张温不听,众将听闻此事,无不叹息。董卓逃过一劫,此处埋下了专权乱政的祸根。

    与此同时,长沙郡发生叛乱。有个叫区星的,自称将军,聚集了上万人,攻城略地。朝廷于是派遣孙坚去担任长沙太守,孙坚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孙坚到任后,亲率将士,制定作战方略,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伙儿叛贼平定了。这还不算完,收拾完自己辖区内的叛贼,孙坚又率军跨境讨贼,把零陵、桂阳二郡的叛贼也给灭了。一时之间,三郡肃然。前后功劳加起来,孙坚被封为乌程侯。考虑到汉朝异姓不封王的祖制,平民出身的孙坚得封县侯,靠的是一刀一枪的军功,孙坚此人,可谓英雄。

    孙坚之英雄,一方面是英勇无敌,另一方面,并非单纯的匹夫之勇。孙坚之英勇,董卓最是知道的。董卓专权乱政,诸侯兴兵讨伐,联军迟疑不进,各自打着小算盘。真正跟董卓军交手的,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孙坚。曹操是吃了大败仗的,孙坚小败之后,整兵再战,打的董卓怕了。阳人一战,大败董卓军,并斩杀了都督华雄。《三国演义》说关公温酒斩华雄,是抢了孙坚的戏。董卓想跟孙坚和亲,孙坚大义凛然的拒绝了。董卓无奈,一把火烧了洛阳,西迁到长安,想借关中险要,以避其锋芒。孙坚之勇,由此可见。孙坚之勇,因有胆识有谋略,所以才更令敌人畏惧。讨伐董卓之始,孙坚率军路过荆州。史书上说荆州刺史王叡一贯对孙坚无礼,所以孙坚把他杀了。孙坚一代豪杰,说他为私恨杀一州刺史,恐怕是掩饰。重要的原因,不过是为利益,大概欲夺其城,当杀其主。如此,则铺平了后路,又可扩大队伍。所以孙坚从荆州到达南阳时,他的部队已有万人。南阳的太守叫张咨,孙坚怎么对付他的呢?先礼后兵!孙坚杀牛备酒,给张咨送礼,人家送礼来了,你不得去回拜答谢啊?张咨答应第二天去。第二天,孙坚摆了个“鸿门宴”。酒酣耳热之际,孙坚手底下的人上来汇报工作,说前阵子到南阳,道路也不行,军资也没备,得问责啊。张咨一听吓坏了,想跑,一看周围都是兵,跑不了了。孙坚手下又说,南阳太守稽留义兵,导致叛贼没能及时被剿灭,得按照军法从事。于是,张咨就这么被推出军门斩首了。这一下,郡中震栗,孙坚要啥给啥。孙坚之胆识,也非常人所及。准备进军讨伐董卓前夕,孙坚派遣使者到袁术那里督促粮草。他给使者送行,一帮官员到城门外,搞个送行宴,刚巧碰上董卓派来的侦查骑兵,而数万军队就在不远处杀奔而来。孙坚告诉大家不要慌,该吃吃该喝喝,谈笑风生,让自己的部队摆好阵势,不得轻举妄动。等董卓的侦查骑兵走远了,孙坚立刻离席,带领大家入城。孙坚说,刚才敌人侦察兵来的时候,我之所以不立刻离席,是怕大家慌乱,兵互相拥挤践踏,大家就入不了城了。董卓来了一看孙坚军队整装待战,没敢攻城,退兵了。

    初平三年,孙坚率部征讨荆州刘表。刘表派大将黄祖迎战,黄祖哪里是孙坚的对手,被孙坚打的一路逃窜。孙坚一路追赶,渡过汉水,围攻襄阳。大好形势之下,用陈寿给的评语说,孙坚犯了“轻佻果躁”的毛病,单人单骑追到岘山,被黄祖埋伏的军士乱箭射死。时年三十七岁!一代豪杰,英年早逝。倘若孙坚不早死,三国时代的格局大概率是会不一样的。历史没有如果,只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三国人物之孙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pq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