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格
1
你自卑过吗?
我自卑过。矮个头,小眼睛,普通的相貌,贫穷的家境,这些都让我自卑。
自卑心理在上大学时到达巅峰,那时,我是宿舍中唯一没有手机的人,我还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能言善辩、多才多艺,我手里唯一握着的优点是过去十二年自认为的“学习好”,但这也很快被秒得连渣都不剩。
所以,多年之后我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兼心理咨询师时,每次有来自农村的孩子,向我诉说他们在这个新环境看着那些光鲜靓丽、优秀夺目的同学感到自卑,我会在一旁用力地点头表示共情,嗯,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2
那么,我是怎么摆脱自卑的呢?
我当时分在一个极其牛叉的宿舍,这里的“牛叉”指的是,除了我,其他舍友都很牛叉——聪明,漂亮,优秀,干练,还有着那么一两项挺吸引眼球的才艺。
而我,啥都没有。但在一个崭新的人生起点上,谁都会有一点蠢蠢欲动,想要去打拼和争取什么。所以我努力向我牛叉的舍友看齐,跟随着她们亦步亦趋地参与了很多竞选活动,然后接二连三遭遇了许多失败。
其实,我能理解自己的失败。我前十八年的生活很简单,最为首要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学习”,而我那些城市出身的舍友,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眼界见识,有着远胜于我的阅历积累和心态上的从容。
所幸,任何努力都不算晚,失败过许多次之后,我总算在学生会谋了一个职位,自此进一步升华了“折腾不止奋斗不息”的大学生活。
我像个懵懵懂懂的“小白”,在很多个领域从零开始,借着自卑心理带来的不甘,慢慢地摸索、尝试、出错,再去不断地纠正错误。有一天,在图书馆遇到一位并不相熟的同学,她看着我忙碌的样子说,没想到你还挺厉害的。那时我才恍然发觉,从最开始的一无所知,我已经有了一份沉淀和资历。
在对抗自卑的过程中,我成长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3
回首大学时代的自卑心理,我有几个感慨。
第一,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自卑也不会凭空消失。
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标签,而是随着经验和阅历积累的信念,对自我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的清晰定位。当我们觉得内里的自己一无所有时,自信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自信的提升和自卑的消弥同时需要一个前提——一点一滴地尝试和沉淀,在经验和阅历中不断提升自己。
第二,自卑心理是变相的自我激励。
阿德勒在其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自卑感并非只有坏处,它亦可促使人去改变自身的处境。
所以,在理性应对的前提下,自卑心理可以化作对个人对成长和卓越的追求,可以引导我们攻克某些软肋和缺点,可以让我们冲破重重荆棘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三,也许,自卑的不止你一个。
曾有一个远房表妹向我倾诉她的自卑心理。与我不同,她漂亮,人缘好,家境优渥,特长钢琴十级。我脱口而出,你这条件还自卑?表妹笑着说,我知道自己拥有一些外在的优势,可我觉得这不算什么,反倒是我看见身边的很多同学,也许家境不如我,却拥有一些很过人的特质,而那些东西,我身上都没有。
表妹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能卸下自己所有的防备和伪装,也许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只是程度的差别而已。
第四,即便在低谷时期,也请学着肯定自己。
没有谁是十全十美,也没有谁是一无是处。即便处在低谷期,自卑心理占据了上风,也请学着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肯定和激励自己。
别把“优点”想象得名贵奢华、高不可攀,非得是“万人之上”的标签才是拿的出手的优点。真正的优点,往往蕴藏于平淡的真实中,也许是一种善于倾听的体贴,也许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心性,也许是一种虚心向学的态度,这些统统是值得珍惜和认可的优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4
课堂上给学生们讲到自卑心理时,我喜欢做一个课堂活动——我的十五个优点。
请在白纸上,写下你认为自己拥有的十五个优点。
首先,关于“优点”的界定,并非只有卓越逼人或者高大上的特质才能称之为优点,爱笑、善于烹饪、个性温和、勤奋踏实等都是优点。
其次,优点个数可以多于十五个,但绝不能少于十五个,鼓励多多益善。
我给学生做过许多更加热闹的活动,但最爱的却是这一个,没有之一。我喜欢他们面带微笑或者微皱眉头,绞尽脑汁,想着法儿变着花样地夸自己。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每个人一生中会遇见很多赞美,有的赞美只是人际关系中的敷衍和应付,有的赞美披着华美的外衣却只是为了控制你的行为,有的赞美是鼓励你像老黄牛一样卖力工作,真诚纯粹且毫无杂念的赞美少之又少。
并且,我们要经历很多以后才会明白,一万句别人的认可,比不上一句自我认可。
我也知道,在应对自卑心理的历程中,不会仅仅因为你写下了自己的十五个优点,自卑心理就消失的无影无踪,阅历的积累和经验的习得才是无可替代的过程。可我希望每一个内心自卑的孩子,都能看到自己身上原本就有的光芒,都能学着自我认可和自我肯定,都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卑,用阅历和磨砺给自我带来真正的成长。
那么,少年,你能找到自己的十五个优点吗?
网友评论
我自信,因为我有阅历,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处事风格。